摘 要:隨著社會全球化的發展,中西方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機會,并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這種跨交際的文化形式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但是,在當前的跨交際文化中,由于中西方社會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仍存在一定的屏障。因此,要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以便促進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文章主要就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表現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中西方社會文化;語言運用
簡單來說,跨文化交際(transculturatio)就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通用語言進行的交際活動,它可以讓交流雙方通過有效的交際語言來進行文化的融合與發展。但是,在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由于交流雙方存在思想、信仰、認識等方面的差異,所以在交流時會產生一定的文化沖突。因此,要根據當前跨文化交際的現狀,分析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尋找有效減少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方法,使中西方文化能夠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一、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原則和模式方面的差異:第二,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時間方面的差異;第三,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方式上的差異;第四,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風俗習慣上的差異;第五,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非言語交際上的差異。
(一) 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原則和模式方面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原則和模式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首先,就交際原則來說,由于中西方人民的交際點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交際原則也不一樣。就中國而言,人們在進行交際時,會將交際點放在家庭關系方面,這是因為家庭關系是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視的內容,所以中國人家庭觀念比較重,這就使中方的交際原則體現為集體主義。而對西方國家而言,西方人進行交際時交際點往往放在個人意識,所以西方的交際原則體現為個體主義;其次,就交際模式來說,如在中國社會文化中,自古以來家、國都是中國文化的重點內容。可見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比較看重集體的和諧與利益,這也使得中國人在交際時注重和諧的情感交際,屬于情感型的交際模式。而在西方社會文化中,西方人一般重視個人的利益,他們更強調個體的不同。所以在西方人進行交際時,會將出發點放在個體意識方面,從而根據個人的喜好去進行交際和競爭,屬于理智型的交際模式。
(二)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時間方面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時間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來說,不同的國家由于生活習慣的不同,也會造成交際時間方面的差別,而時間對于交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注重交際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首先,從時間觀念上來說,在中國,人們的時間觀念是圓式的,這與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有關,由于農耕是年復一年的循環,造成了人們在時間觀念上也強調從始至終。而西方國家則是向時間觀,就像直線一樣,從開頭一條直線到結束;其次,從時間表達上來說,中國人在時間的排序上是由大到小,像某年某月某日這樣進行書寫,而西方則是由小到大,像2019年3月2日則要寫成 2nd? March,2019的樣式;最后,從時間取向上來說,中國人看重過去,往往會從過去吸取經驗,而西方人則看重未來,往往更能創新與發展。
(三)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方式上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交際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中西方人不同的語言習慣和性情所造成的。具體來說,中國人一般比較含蓄,所以在對語言使用時也體現出含蓄、委婉的特點,而西方人比較直爽,所以語言的使用時也比較的直接。比如說同一個借錢事件,中西方人在語言表達上就會有明顯的不同,像中國人就會比較的委婉,往往會先說一大多堆別的方面的話語做鋪墊,最后才慢慢引入借錢的主題,而西方人借錢則會比較直接的說我想借多少錢[3]。總的來說,中國人比較的慎言,往往說話時會有給雙方留有一定余地,而西方人則比較健談,往往會直接表達出心中所想,所以在文化交流時,要注重語言的交流方式。
(四)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風俗習慣上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風俗習慣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國際交際中,風俗習慣對于交際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不了解交際方的風俗習慣,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致使交際出現嚴重的問題。首選,中西方在同一種動物上就有不同的理解,像“狗”這個動物,在中國一般是形容不好的事或人,比如中國詞匯中就有“狗屁不通”、“走狗”等詞語;而西方“狗”的意義則不同,像“a luck dog”,則充滿了褒義;其次,中西方的習俗也不同,像數字來說,中國人比較喜歡偶數,像二、六、八,表示吉利,而西方則喜歡單數,認為單數比較吉利;最后,中西方在飲食上也有差異,像中國人喜歡聚在一起吃飯,重視吃飯的氛圍,而西方人則更注重飲食的禮儀與衛生。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注重對方的風俗習慣,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五)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非言語交際上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方社會文化在非言語交際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簡單來說,非言語交際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我們的肢體語言動作,如眼神、表情、手勢等;二是我們穿著品味,像服飾、打扮、隨身物品等;三是社交距離與隱私。像在隱私方面,中西方就有明顯的不同,中國人喜歡向朋友或同事傾訴自己的心事,分享自己的秘密,而西方人則比較注重個人隱私,更愿意自己承擔一切而不讓他人干預。總的來說,非言語交際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要對非言語交際加以重視。
二、跨文化交際中有效縮小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的策略
在跨文化交際中,雖然中西方社會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政策和方法來減少這些差異,使中西方社會文化能夠得以融合發展。具體來說,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跨文化交際水平進行強化:第一,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第二,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第三,將平等尊重作為交際的基本要素。
(一)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為了能夠有效減少跨文化交際的差異,我們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要重視交際語言的訓練,以便加強語言交流能力,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第一,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要學習交際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平常的交流當中,從而使自身的口語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第二,要不斷學習其它國家的語言知識,像其它國家的語法、語序、語言習慣等內容,以便增強自身語言的運用能力。
(二)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為了更好的促進中西方社會文化的交流,我們還應該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如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西方文化知識,像閱讀評閱優秀的西方文學作品、雜志、時報等,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加強對西方文化、風俗、習慣的了解,還可以不斷的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從而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促進作用。
(三)將平等尊重作為交際的基本要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平等、尊重是跨國際文化得以開展的關鍵。在文化交流中,任何文化都是有價值,有意義,且獨一無二的。文化沒有貴賤之分,在交際雙方進行文化溝通時,要相互尊重與學習,包括對方的文化、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等內容。在文化交流中,我們以平等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對方文化,才能夠更好的加強雙方的溝通與了解。
綜上所述, 要不斷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和學習,并在基于尊重、平等的跨文化交際的活動中,運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盡可能縮小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使中西方人民能夠更好的進行文化交流。除此之外,要根據我國文化發展的情況,學習其它國家優秀的文化,從而使我國的文化能夠得到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海燕,楊峰,王衛強,等.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理論觀察,2018,141(03):127-129.
[2] 李景.中西文化差異在日常交際用語中的表現及研究[J].商情,2017(23):273.
[3] 余國志,張莉.“中西方文化差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教學設計[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66-69.
[4] 鐘明華.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英文化差異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7(05):150.
[5] 元志英.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與原因分析[J].才智,2017(11):235+237.
作者簡介:劉筱筠(1983.03- ),女,漢族,湖南湘潭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