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琴


摘要:高校考務管理是教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實現考務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才能有效促進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因此,根據我校現階段使用的考務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找出不足,提出需求分析,優化考務管理系統,提升考務管理水平,從而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考務管理;培養質量
一、考務系統應用現狀
高校的考試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按照學校教學計劃安排的課程考試,如期末考試、期末補考、重修重考等;另一類是國家級大型考試,如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本文對各項考試在使用考務管理系統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找出不足,提出需求分析。
我校考務管理系統于2015年9月正式啟用,目前使用已近五年,是由湖南某公司研發的教務管理系統的子系統。該子系統課程考試類分為期末考試、隨堂考試和補考三個模塊。三個模塊分別對應三種考試任務來源,其中期末考試和隨堂考試課程來源于教學任務,補考考試課程來源于考試成績。一般補考安排在學期初,期末考試和隨堂考試安排在學期末(表1)。
整個考試安排流程為:先由教務處考務科設置排考參數,如人數拆分標準、設置考試批次、編輯好考試類別、考試任務來源、維護考試時間、監考人員比例、添加待安排考試課程等,下發通知。然后由開課院系的教學秘書選擇相應的批次后調用學生學籍數據、課程排課數據、教室數據、教師數據等信息作為支撐安排考試時間、考試地點、學生名單,最后根據考試任務安排監考人員,提交考試任務。考試任務提交后由考務科或者教學院長審核,通過后,監考人員和學生可以在師生端查看監考安排和考試安排,便于師生完成考試工作。考試安排流程如圖1所示。
國家級大型考試類,需按照教育部考試中的要求進行考生報名、照片采集、考生信息匯總及上報、報名費收取及上繳、監考人員安排及培訓、考務材料及準考證打印、考試實施等,整個考試流程由教務處考務科工作人員利用考務管理系統完成。
高校的兩大類型的考試,考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考務管理系統進行考試輪次管理、考試場次設置、考場設置管理、監考人員設置、排考任務管理、考試時安排、考場安排及審核[1],在近幾年使用本考務管理系統的過程中,主要突出問題有以下幾種。
1.信息化程度弱
本考務管理系統采用B/S架構,B/S是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的縮寫。用戶只要安裝一個瀏覽器(Browser)即可,通過瀏覽器向服務器(Server)發出請求,服務器接收請求并進行數據處理,將結果返回給瀏覽器。如數據請求、處理、返回結果以及對數據庫的訪問、程序的執行等工作全部由WebServer完成[2]。本系統使用時必須要求瀏覽器版本是IE8,高版本瀏覽器無法打開有些功能,這就導致教師在使用時需跨操作系統平臺、跨瀏覽器操作。操作時對數據庫查詢返回結果慢,尤其是多人同時使用時,會出現卡頓情況,給教師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國家級大型考試,如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考試、計算機等是利用考務管理系統進行考生報名,在系統中打印報名信息表,按班級到教務處進行現場確認信息及繳費,由教務處人工收取報名費。每次考試人數達六七萬,給教務管理人員工作帶來極大不便。
2.智能安排功能不強
自動安排功能還停留在計劃使用階段,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即便是使用最簡單的合拆班功能時,兩個合班上課的班級在安排考場的時候,一般需要一個班單獨安排在一間教室考試,但是系統是將一間教室安排滿之后,再安排下一間教室,這樣就存在第一班的學生安排完座位以后,還存在空余座位的情況下,第二個班的部分學生要替補安排在上一間教室,而其余部分學生就會安排在下一間教室,這兩間教室有可能不相鄰,這就導致一個班的學生分散在不同樓層,甚至不同樓棟的情況,給準備試卷、簽到、考場記錄等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其次,在安排考試教室時會產生沖突,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教學秘書在安排考試教室時在電子表格中手工編排好考試時間、考試教室,然后根據電子表格中編排的信息,在考務管理系統中申請教室,由于涉及的學院有二十個,課程門次比較多,考試周期也較長,稍微不留心就容易造成編排出錯;其二在系統安排考試教室已經顯示了安排成功,但還會存在被其他人占用的情況。
3.監考隊伍管理困難
根據考生人數安排監考人員人數,主監考人員一般由課程開課學院安排,在安排監考時只可以對監考單位為本學院單位考試進行安排,可以在監考學院安排中進行調整,副監考人員來源于考場中學生人數最多的學院,主監考人員只能安排1人,在安排副監考時,如果人數不夠可以從虛擬單位中選擇教師進行添加。本系統安排監考人員按照一定的生師比進行編排,由于教職工分布在各個學院不同校區。本學院教學秘書只可對本學院監考人員進行操作,安排前要逐一與教師確認安排情況是否符合教師的工作需求,如果有人需要臨時調整,程序會很繁瑣,且容易出錯。有些教學秘書在安排監考人員時會將人員安排成虛擬人員,這就導致監考人員沒有責任到人,出現曠考的情況,造成嚴重的教學事故。
4.重修重考流程繁瑣
重修重考由教務處向各院系下發通知,由院系通知到班主任向班級學生傳達。學生首先需要在考務管理系統中查看本學期的所有開設科目,從中選擇需重修的科目,填寫重修申請表,并提交申請。教學秘書審核重修的信息,無誤后為其安排重修時間、地點,學生根據重修申請表安排的時間、地點,參加重修,重修結束后參加所在班級的重考,合格后視為重修完成。整個過程中班級負責人統計班級各個學生申請表,學生在確認無誤后,由教學秘書上報至教務處,在此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同時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造成教學管理者的工作壓力。
5.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試卷考核是主要的考核方式,用一張試卷檢測學習效果往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過程性評價得不到體現、出題不規范造成試題結構偏差等問題,嚴重影響教考分離的有效實施。高校的教學改革較慢,目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加快推行考試改革,改變單一的考試模式。
二、考務管理系統需求分析
1.加強信息化功能
系統要能跨操作系統平臺、跨瀏覽器使用,使用時不能要求瀏覽器版本,要便于教師操作。要加強后臺數據庫建設,提高信息查詢速度。實現在教務處人工繳費接口對接易于集成的接口,將學工系統、人事系統、財務系統、智慧校園、資助打印機集成一體。要考試順利平穩地進行,最主要是要讓教師和學生獲悉最準確的考試信息:考前獲得考試時段安排表,課程考試安排表,班級考試安排表,學生考試安排表,考場(教室)考試安排表,巡考安排表,監考安排表,考生名冊(簽到)。考后進行考試統計(作弊,缺考,試卷分數,紙張數,按院、專業、年級等),設立監考人員黑名單庫等。這些考試信息要利用考務管理系統推送信息功能將考試信息推送至學生手機端,將監考信息推送至教師手機端。同時利用教師、學生的系統桌面、手機、微信、E-mail等讓教師和學生獲得考試信息,在獲得考試信息的同時,也能及時反饋出現的錯誤,并作出及時調整,能大幅度降低考試工作的出錯率。
2.考試編排功能的自動化
利用系統提前設置好參數,如相同時間只能安排同一門課程,同一教師不能安排在相同時間段監考兩門課程等,直接利用計算機自動安排考試時間、考試地點、監考人員,避免人工編排過程中出現的教室沖突,多人考試編排繁瑣、核實監考人員工作量大等問題,真正實現編排自動化,將考務管理人員從大量的人工操作中解脫出來。
3.重修重考管理功能
重修重考要有網上報名、限制報名考試次數、考試信息確認、重修課程選課、重修繳費、重考、登錄成績、成績確認等流程。報名繳費結束后直接將需要重修的學生名單做好匯總,并根據本學期開展課程將需要重修重考的學生名單預制到重修的班級中,重修重考學生就可根據重修班級的情況上課,報名考試,參加考試,登錄成績,完成整個的考試流程。
4.無紙化考試及網上閱卷功能
考試是用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可利用課程性質采用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如無紙化考試、開卷筆試、上機口試、實驗操作、撰寫論文、提交報告、設計系統等形式。其中,無紙化考試相比傳統的考試方式,有很多的好處,利用考務管理系統建立題庫,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機地進行出題、組卷、閱卷、登錄成績 [3]。同時,利用考務系統實現無紙化考試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和考試相分離,其最直接的價值在于可防止出題教師先行為學生“劃出”考試內容,并要求學生在很窄的范圍內死記硬背,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教學風氣,會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4]。實現教考分離,教師只需要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而考試命題、組卷、和閱卷都在教務管理系統中完成,能更好體現教學的公平性和嚴肅性,消除閱卷者人為因素的影響,確保考試結果的公平性和真實性。
三、結語
高校考務管理系統提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考務管理工作信息化,規范考試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促進考試方式改革,實現無紙化考試、線上閱卷等,促進教學方式變革,能夠提升考務管理水平,更好地為高校教學管理服務,從而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滿歆琦,王丹.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9).
[2]王宏偉,王麒鋒,李巨友.考務管理現代化、規范化體系建設與應用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6).
[3]王娟.無紙化考試考務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
[4]游韜.高校考務管理工作的現實困境及對策[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2).
作者簡介:方 琴(1988—),女,新疆烏魯木齊人,碩士,主要從事教育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