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愛萍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培養小學生基本的讀、寫、聽、說能力,還需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基于核心素養的培育來構建本真課堂,體現英語教學的特色,幫助學生學習好這門語言。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本真課堂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45-02
小學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往往不具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知識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學習起來興趣不高,教師應結合他們的英語基礎和認知能力展開教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使其掌握英語語言的本質特點,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構建完善的英語知識體系,為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夯實根基。
一、巧妙引入趣味素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積累基礎知識為主,目的是為培養學生形成適應社會和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基于核心素養視角,巧妙引入一些趣味性素材,突出英語語言的魅力,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緩解緊張心理與厭學情緒,并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豐富多彩的物體,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強化他們對色彩單詞的記憶與學習效果。此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墨鏡、白云、藍天、黃色香蕉、綠色樹葉和紅色蘋果等物體,讓學生看到這些物品時根據顏色說出black、white、blue、yellow、green和red等單詞,帶領他們在實物輔助下學習和識記顏色類詞匯。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一人負責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并詢問對方是何種顏色,然后讓同伴用英語說出相應的單詞,借此豐富對新知識的學習。
上述案例,教師巧妙引入一系列生活化素材整合教學內容,讓英語課堂顯得極具趣味性,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讓他們發揮聯想學習,有助于記憶新知識,構建本真課堂。
二、營造良好英語環境,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學習英語這門課程時,對他們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核心素養來構建本真課堂,借助多媒體手段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將抽象的英語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即小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圖片、音樂、視頻、動畫等形式展開教學,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組美麗的農場圖片,包括果樹和小動物等,在課堂上營造真實的農場情境,揭示本單元教學主題,引發學生強烈的視覺感受,并提問:What is this?引領他們回答:It's an apple/an orange/a pear.追問:What are these/those?回答:They're apples/pears/oranges. 接著,教師設疑:this、these和those有什么區別?組織學生研究單詞規律,使學生發現單復數的不同,學習單數變為復數的方法。之后,教師播放農場內一些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結合圖片和聲音學習pig、cow、chicken和duck等動物類單詞,并讓他們嘗試將這些單詞由單數變為復數。
如此,教師采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參觀農場,談論看到的水果和動物,促使他們學習和理解a、an的用法和區別,并了解名詞復數形式。
三、優化課堂問題設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不過他們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注意力分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讓學生注意力長時間地保持集中,教師可以圍繞具體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問題設計,將所授知識融入到問題中,以問題為導向引發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讀、寫、聽、說等活動,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構建本真課堂。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教學中,教師談話導入:Are you happy today?I think you are happy. 并出示Liu Tao傷心的表情圖,學生認真思考他不高興的原因,知道原因是他在400米賽跑運動會上失敗了。接著,教師組織語言:Let's ask Liu Tao:What's the matter?”播放錄音教讀句子,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Liu Tao says:I'm not thirsty, I'm hungry.追問:Can you help Liu Tao?引導學生回答。隨后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在小組內相互詢問,讓他們依據個人實際進行思考和交流。
上述案例,教師緊密圍繞目標語言優化問題設計,吸引學生自覺、主動地思考,引領他們逐步深入探究故事的內容,使學生掌握詢問和關心對方的表達方法,思維能力得以鍛煉。
四、科學創設互動良機,提升學生交際能力
英語和語文一樣,都是語言類學科,而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交流和溝通。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基于核心素養構建本真課堂,教師應結合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科學創設互動良機,組織學生朗讀和編創對話,促使英語教學回歸語言本身,提升他們的交際能力。不過,小學英語教師需做好組織與指導工作,確保學生準確、恰當地利用英語語言來交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教學為例,師生一起表演對話,要求學生運用已經學習過的語言知識編演.
T:Would you like a pie?
S:No,thank you.
T:What about a hot dog?
S:Yes,please. Thank you.
T:You are welcome.
采用同樣的方法詢問,以舊帶新,在交際中教學新詞:a hamburger,a sandwich,some noodles等。接著,教師在課件中出示一組常見食物的圖片,搭配語言:I'm very hungry. Are you hungry?學生回答:Yes.然后詢問: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讓他們根據個人喜好回答,隨后組織學生之間相互詢問:What would you like?What about you?引導他們用“I'd like...”的句式應答。
這樣教師結合學生的飲食愛好,科學合理地創設互動契機,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中,通過點餐形式讓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借此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實時滲透文化教育,發展學生文化意識
由于英語是一門外語,有著自身的文化背景,包括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實時滲透文化教育,融入一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道德禮儀等知識,將英語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發展小學生的文化意識,輔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語言,實現用核心素養構建本真課堂的目標。
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過程中,本單元重點討論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圣誕節,主要介紹人們在圣誕節通常做的一些事,重點學習與圣誕節有關的活動。教師先播放Jingle Bells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圣誕歌曲,在課堂上營造濃郁的節日氛圍,并出示圣誕老人、圣誕樹、圣誕禮物和圣誕賀卡等圖片,讓學生自由談論各自對圣誕節的了解,學習Christmas tree/Eve/dinner等短語,補充祝福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圣誕節的活動。隨后,教師根據時間先后順序,如購買圣誕樹和禮物,教學圣誕老人講心愿、裝飾圣誕樹和享用大餐等知識,并在此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文化背景。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用核心素養構建本真課堂,不僅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升華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研讀小學英語教材,從趣味素材、營造環境、問題設計、課堂互動和文化交際等多個角度展開教學,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會.追求本真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J].小學時代(教師),2012,(12).
[2]晁靜.回歸教育本真,構建小學英語生態課堂[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5).
[3]肖卓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2).
[4]路向飛.打造優質教學,培養英語核心素養——淺析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J].學周刊,2018,(1).
[5]冀小婷.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4).
[6]孔銀燕.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