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摘 要: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目標,更是教師教學的核心任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積極營造互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氛圍中表達自我,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60-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小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 教師或是缺乏對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視,或是不懂該如何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因此,本文立足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深入論述了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實現(xiàn)真實參與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實施建議,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在真實的互動情境中展開,這樣才能激發(fā)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內在驅動力,促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口語交際訓練活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口語練習,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時,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確保基于教材真實性的口語訓練的開展。
例如,在開展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練習《一起做游戲》時,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如下三個互動交際情境。情境一:在課堂上,教師向小學生展示小熊貼畫,同時邀請班上一些會玩“貼鼻子”游戲的學生進行課堂演示,并要求學生將游戲過程講解清楚,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游戲互動情境;情境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小學生用兒歌的方式講解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凝神傾聽,同時要求學生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復述;情境三:主要是做游戲,讓學生在真實的氛圍中開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彼此交流互動。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中進行互動,從而有效實現(xiàn)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促使學生大膽地表達自我。
剛剛從幼兒園升入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還不是很習慣系統(tǒng)式教學。如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就能達到訓練學生口語的目的。
二、營造互動氛圍,鼓勵學生表達
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指的是一、二年級的學生,這部分群體由于年齡緣故,較為害羞、膽小,在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很難敞開心胸、表達自我的真實感受。再加上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氛圍的影響,有可能存在方言現(xiàn)象,這也給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帶來一定的難度。此外,一些學生本身就比較內向,所以參加口語訓練無疑是對其心智勇氣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首先需要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互動氛圍,讓學生放松身心,然后用平等的姿態(tài)引導學生開口說話,逐步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例如,在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和“動物”相關的主題情境,然后在原文的基礎上增添一些其他角色,如小魚、小鳥、小烏龜?shù)鹊龋缓笱堃恍┬W生上臺扮演這些動物。在選擇扮演人選時,教師需要盡可能地關注一些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本身或內向、或羞于開口,教師要給這些學生表演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教師關心的對象。然后,引導學生對原文進行擴充,比如,小魚看到小鴨子和小公雞的友愛,會有什么感受呢?小烏龜和小鴨子、小公雞又有什么故事?小鳥看到這一幕又會有什么想法等等。然后,請學生進行課本劇演繹。在演繹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逐步獲得提升。與此同時,教師要給出具有激勵性的評語,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表揚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逐步打開“話匣子”。
在口語訓練中,教師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為學生構筑一個互動的情境,然后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能夠表達真實的自我,進而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
三、走進日常生活,豐富互動形式
口語交際教學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能力單詞提升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xiàn)。語文課堂雖然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但它并不是訓練的唯一場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具備一種外延意識,即懂得將教學從課內遷移至課外,從課上遷移至課下,讓原本的課堂教學擴展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愿意將自身所聞、所見、所思、所學、所想進行表達。
例如,在開展《請你幫個忙》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訓練內容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會用到哪些禮貌用語呢?你愿意給大家分享一下嗎?”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快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這個說“你好”,那個說“謝謝”,這個說“對不起”,那個說“沒關系”,每個小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接著,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同學們剛才的回答真棒,但是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他不知道該怎么記住這些禮貌用語,咱們能不能一起把這些禮貌用語變成容易記住的順口溜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集思廣益,一條條順口溜隨之涌現(xiàn):見到陌生人,“你好”掛口頭;與人交流時,“請”字放前頭;做錯不要緊,“對不起”要跟上;受人好處時,“謝謝”不離口;與人道別時,“再見”送客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真實的場景。例如,早晨來到班級不小心撞到同學,應該說什么?在走廊玩游戲看到老師,應該說什么?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進行課外擴展,為學生布置一些口語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運用學習過的禮貌用語,然后讓家長將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如實記錄并簽字。通過這樣的課外實踐,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口語訓練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嚴守課堂這一主陣地,而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課外擴展,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在社會實踐中,這樣才能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四、巧借媒體情境,提升互動成效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為發(fā)達,意味著他們更偏向于圖像而非邏輯。如果教師用邏輯教學,不僅無法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但是,如果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融入多媒體情境,用多媒體中的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資源信息為學生呈現(xiàn)互動情境,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就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實現(xiàn)口語訓練。
例如,在教學《中國美食》的過程中,本課主要借助各種各樣的菜品圖片,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美食,進而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的美食文化,愛上中國的美食文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鑒于此,教師可以播放網上大火的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學生在真實的視頻中感受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生觀看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心中的美食”為話題進行交流互動。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川菜,特別是宮保雞丁,味道酸甜中透著一絲辣,重油重醬,回味無窮;還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吃蛋炒飯,甚至還說出了蛋炒飯的炒制步驟……總之,有了多媒體的融入,語文課堂變得“熱火朝天”,每個學生都能興致勃勃地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口語表達能力也隨之提高。
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施為學生播放視頻、音頻或者圖片,一方面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另一方面也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訓練興趣,進而在不知不覺間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永遠是教師教學的“重頭戲”,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僅關系著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也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需要立足小學語文教材,積極構建互動情境,讓學生在仿真的環(huán)境中展開口語交際訓練,同時增加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課上所學運用在生活中。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互動情境構建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31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水曉燕.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情景課堂教學的設計及實踐[J].科普童話,2019,(46).
[2]張志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