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日升
摘 要:初中學校的教育管理既具有行政化的一面,又具有專業性的一面,兩者之間只有達到一個良好的吻合度,教育管理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以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為抓手,可以較好地將行政與專業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結合。在教育管理中要重視人的作用,用教師的群體智慧豐富學校管理的內容,學校的發展脈絡才能更加清晰,而不會因人事更替而有質變,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恰恰可以將教師的智慧吸納其中,因而其必定可以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長久動力。
關鍵詞:初中教育;學校管理;校本教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76-02
初中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就是學校管理,之所以說這是一個熱點,是因為初中學校的教育管理既具有行政的一面,又具有專業的一面,兩者之間只有達到一個良好的吻合度,教育管理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相反,如果過于偏頗,只重行政而輕視專業,那就難以獲得教師的真正支持;而如果只重專業而忽視行政,那管理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一般來講,初中學校的教育管理者是由一般教師成長起來的,具有專業教學的基礎。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初中學校的部分教育管理者已經離開了教學一線,如何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實現行政與專業的良好結合,考驗著教育管理者的智慧。筆者在教育管理中發現,以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為抓手,可以較好地將行政與專業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結合。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一、校本教材開發是學校管理的有效抓手
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是有據可依的,國家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為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提高課程的適用性,滿足不同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需求,應當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適應本地區的地方課程,學校可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在課程改革的20多年中,可以發現,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研究有過高潮,也有過低谷。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而筆者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校本教材的開發一定要以學校的實際為基礎,要有明確的目標,要以具體的學科為載體,這樣才可以在學校教學與管理之間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
學校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單位,但是它的管理范圍確實比較寬泛,同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學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基于包括數學在內的學科進行的校本教材開發,可以成為學校管理的有效抓手。
面對學生進入初中之后數學學習可能面臨的困難,筆者帶領學校數學組,開發了《有趣且智慧的數學》這樣一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開發,立足于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的興趣,其后在具體的內容選擇上,力求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相對同步,這樣,學生在運用校本教材時,可以將其與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地聯系,在聯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生成比較持久的學習興趣,同時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也會有更為本質的認識,這也就化解了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重復訓練、機械思考的難題。由于數學是基礎學科,對其他學科的教學有著示范性的作用,因而開發這樣的校本教材,對整個學校管理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基于管理需要的數學校本教材的實踐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之上,筆者堅持通過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促進學校管理、以高效的學校管理引領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的思路,一方面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另一方面進行校本教材的實施,整個過程在教育管理的思路之下進行研究與反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以上面所舉的《有趣且智慧的數學》校本教材為例,實踐主要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校本教材的框架確定;第二個環節是校本教材的實踐總結。
在確定校本教材的框架時,先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判斷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同時發展的階段,因此,校本教材的框架以抽象思維為骨骼,形象思維為血肉。在選擇具體內容時,一方面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素材,另一方面到數學史中尋找素材,尋找素材時要注意這些素材與課本教學內容的結合。這樣的校本教材既相對獨立,同時又不與數學學科的學習完全隔離。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個框架思路,能夠更好地引導教師鉆研教材,鉆研學科教學,而且這樣的教學研究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真正做到了研究學科、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也起到了引導學校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在校本教材的實踐中,實踐的思路主要確定在通過校本趣味教材為學生的學科學習提供基礎上。在《有趣且智慧的數學》這一校本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內容:基于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的需要,從數學發展史中選擇了中國古代的“勾股弦”案例,選擇了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等材料,在勾股定理學習之前讓學生閱讀,由于校本教材中的這樣一段材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從問題提出到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的過程,所以學生在校本教材的運用當中,可以獲得一個相對完整的關于勾股定理的認識。在勾股定理的學習中,該定理的證明又是一個重點,筆者在目前人們已知的上百種證明方法中,精選了初中生能夠看得懂、讀得透的三種方法,讓學生在對課本知識學完之后再次進行閱讀,這樣校本教材的作用就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學習前后,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勾股定理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
三、校本教材的開發實施需堅持人本取向
基于學校教育管理的需要而進行的校本教材開發與實施,這一研究讓筆者認識到學校管理一定需要一個抓手,學校的管理目標與思路應當蘊含在這個抓手當中,立足于包括數學學科在內的教學,來凝聚教師對學校管理思路的認同與共識,是學校教育管理質量提升的一個關鍵。簡單地說,以校為本的教研及其管理,關鍵是要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科,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使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如此去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往往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實踐中筆者發現,如果學校管理者過于重視管理而忽視了“人”這一關鍵要素,那也是會出問題的。實際上,校本研究應當是建立在教師個體和教師群體積極的學習行為之上,認識到這一點,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才能真正做到堅持人本取向,而一旦教師包括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研究中來,以校本教材開發與實施為抓手的學校管理也就獲得了持續不斷的動力。如同上面所強調的一樣,數學學科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這種基礎性應當體現在對本學科的引領作用上。實際上,數學學科對全校的引領作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將這種常規作用上升到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層次,可以更好地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質量提升的結合,如此,學校教育管理的層次也可以實實在在地提高一個層次。
最后強調的一點仍然是“人本取向”,教育管理中只有重視人的作用,用教師的群體智慧豐富學校管理的內容,學校的發展脈絡才能更加清晰,而不會因人事更替而有質變,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施,恰恰可以將教師的智慧吸納其中,其必定會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長久動力。
參考文獻:
[1]宋朝華.初中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
[2]卜揚,劉春陽.《建湖縣實驗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結題報告——綜合體育實踐促進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8,(1).
[3]于紅光.初中實施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J].中小學教育與管理,2006,(1).
[4]劉自花,夏振亮.初中學校校本研究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