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功效,開啟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索之路。在專升本學生中開展的一項基于混合慕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市場營銷學》雙語課程授課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梳理學生們在混合慕課方面的行為與思考,獲得在現行條件下開展混合慕課的不足之處,并從沉浸理論視角提出改進方向。關鍵詞:混合慕課;翻轉課堂;體驗教學;"/>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穎 周淵圓 祝振華
摘 要:慕課發展進入3.0時代混合慕課時代,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既可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學優勢,又強化了面對面課堂互動?;旌夏秸n意在融合傳統教學與慕課平臺的雙方優勢,發揮“1+1>2”的功效,開啟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索之路。在專升本學生中開展的一項基于混合慕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市場營銷學》雙語課程授課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梳理學生們在混合慕課方面的行為與思考,獲得在現行條件下開展混合慕課的不足之處,并從沉浸理論視角提出改進方向。
關鍵詞:混合慕課;翻轉課堂;體驗教學;沉浸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20)01-0047-03
一、國內外實施現狀分析
混合慕課(hybrid MOOCs,簡稱hMOOCs)[1],試圖將慕課課堂的使用與傳統大學的教學結合起來,它不是將學生放任地直接推給慕課平臺,而是教師通過篩選資源,使用“混合式教學”(blended/ hybrid teaching)的模式,對相關慕課平臺的課程進行許可證的發放。英國非政府組織 Universities UK 把這種形式命名為“內容許可”(content licensing);美國教育委員會認定Coursera 平臺上的5 門課為“適合兌換大學學分”課程;圣何塞州立大學已經與edX和Udacity一起實施這種混合模式的試驗項目。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慕課注冊用戶在2016年超過1 000萬。伴隨著“寬帶中國”“信息惠民”等國家政策的出臺,在線教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簡稱MOOCs )以大規模參與、開放式教學、精品課程資源、基于大數據的分析與評估的方式創新性地提供了一種結構松散、自由度高、以學習者為主體的信息化教育方式。但課程完成率低、學習體驗少、成果缺乏認證等缺點也逐漸讓教育人士開始了冷思考,甚至“反慕課”(“Anti-MOOC”)的呼聲日漸響起。慕課是教育全球化的必然,冷眼旁觀與“拿來主義”都不可取,順勢而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則是當務之急。2015年北京大學數字化研究中心的《中國翻轉課堂實踐情況調查》分析概括得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幾類突出問題[2]:“教師的工作負擔”“難以取得高品質的教學資源”“無法擁有具有拍攝視頻的設施和條件”“翻轉課堂實施有效性評估”“學生配合度:學前預習、課中融入”。
具體到本文的研究對象——《市場營銷學》雙語課程,這門課是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旨在把市場營銷學原理與國際實務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立起市場營銷的國際視野。筆者開展了一項混合慕課教學的實踐,并針對授課對象的教學效果從沉浸理論的視角設計問卷調查并搜集數據,旨在分析學生們在混合慕課教學方面的行為與思考。
二、沉浸理論基礎
1975年,沉浸理論(Flow Theory)首次被美國芝加哥大學Mihaly Csikszentmihalyi博士提出。該理論的提出源于他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人們能夠完全投身于在部分行動中而不受外界干擾,并從中獲得喜悅與滿足感。他對在特定的日?;顒又校藗兡芷帘螣o關的知覺,將注意力聚焦并完全投入至情境中,進入沉浸狀態的情況做了解釋。沉浸體驗有九個特點[3]:失去自我意識、摒除雜念、扭曲時間意識、及時反饋行動、實現意識與行動相融合、有目的性的行動、步步目標明確、維持技巧與挑戰的平衡、無須為失敗擔憂。1985年米蘭大學Massimini根據難度(challenge level)和能力水平(skill level)上的不同狀態,構建了8組沉浸組合關系[4],分別是:anxiety(焦慮,高難度低能力),arousal(激勵,高難度中等能力),flow(心流,高難度高能力),worry(擔憂,中等難度低能力),control(控制,中等難度高能力),apathy(冷漠,低難度低能力),boredom(無趣,低難度中等能力),relaxation(輕松,低難度高能力)。
三、《市場營銷學》混合慕課教學的沉浸效果評價
(一)《市場營銷學》混合慕課教學的開展過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在Coursera平臺上采取混合慕課方式,設置《市場營銷概論》慕課課程,網上統一開課時間6月、8月、10月,課程長度4周,每周5—6小時。課外,學生在Coursera平臺上自主學習;課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相互推進。同時,預留第三周和第八周作為慕課學習方法鋪墊和慕課課程學習小結。通過優質課程、有效證書、純正英語的引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親身感受優秀商學院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二)混合慕課教學沉浸效果的反饋
尋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并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是沉浸理論的著眼點,同時也是慕課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該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程度,從本質上提升課程參與度,大幅度強化學生之于課程的情感。相關研究顯示,“深度沉浸的學生相對于淺度沉浸的學生而言,在虛擬學習環境中更容易獲得滿足。”[3]所以說,混合慕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沉浸的效果。《市場營銷學》雙語課程期末“學生評價教學”系統對58名授課學生進行數據采集,題目遵照Bernd H.Schmitt(2004)提出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四個方面進行設計[5],結果如下:
1.對混合慕課的整體評價
免費學習到大量知識(29.1%)、體驗國內外名牌大學教育(27.6%)、網上學習時間調控更自由(26.5%),與全球青年的交流學習相對較少(16.0%),這說明混合慕課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學習本身。
2.感官沉浸
感官沉浸是指融入消費者的五種感官體驗(觸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并影響消費者的感知、判斷和行為的沉浸方式。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認為混合慕課“讓人有視覺享受”(平均數最高為4.19,其中選項最大值為5),次之是“課程流程安排讓人感到恰當”(平均數為3.9);從標準偏差來看,這兩個指標內部評分的差異也相對較小,為0.606與0.406。
3.情感沉浸
情感沉浸是指通過刺激顧客內心的情感,產生快樂的感覺,建立美好的體驗。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對混合慕課產生的情感依次是“讓人十分舒服”(評分最高達到4.09),“讓人更愉悅的學習”(平均數為3.98),“讓人產生自豪感”(平均數為3.52),“讓人感到方便”(平均數為最低僅3.21)。這說明混合慕課的課堂氛圍營造效果良好,但課程開展中還需注意更簡潔方便。
4.思考沉浸
思考沉浸通過啟發顧客的智力,讓顧客獲得認知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體驗。調查數據顯示,混合慕課讓學生“更能接受最新知識”(平均數為4.12),“更能關聯到以往知識點”(平均數為3.91)。而在啟發式學習、創造性方面仍有不足,表現為“更有創意,感受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和“更能激發我對學習的求知欲”的平均數相對較低,依次為3.60和3.57。
5.行動沉浸
行動沉浸通過對參與者行動方式和人際關系等的影響,展現個性的生活方式。混合慕課讓學生在學習方面產生行動關聯的意愿并不強烈,比如“采取了某種行動(例如主動搜索慕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的平均數為3.64,“促使我做出某種決定(例如準備出國留學,體驗國外教育)”的平均數為3.72,“如果有其他課程開展混合慕課,我還會去參加)”的平均數為3.57;相反有意思的是,學生更愿意將慕課的學習方式“運用到生活中”(平均數最高為3.9)。
6.對混合慕課態度及開展混合慕課難點的交叉表分析
對于高興趣度、高使用頻率的學生,建立學員討論區使得慕課學習的持久性得到提升,比例達到53.8%;對于中興趣度、中使用頻率的學生,字幕翻譯跟進程度對混合慕課體驗效果有巨大影響,比例達到了100%,顯示了由于雙語課程字幕翻譯問題而造成了混合慕課效果不良。
四、沉浸理論對混合慕課教學應用的啟示
在現實情境中,參與者進入完全投入并上升為忘我狀態即是沉浸狀態。慕課課程雖是虛擬的學習環境,但在沉浸理論導引下,掌握學習周期進程設計,參與者可獲得真實情境相關的體驗。
(一)優化學習環境系統設計,為沉浸學習提供技術保障
參與者的沉浸學習體驗可根據在線學習與跟蹤的方式對學習環境設計進行優化獲取。比如,由上海交通大學開設的“好大學在線”慕課平臺,學生可修讀符合學分認定的名校優質課程。在課前課后,教師都可通過發放教案、視頻,布置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在期末,學生可參加平臺期末考試以獲取學分證書,這種靈活又不壓抑的方式并不會讓人產生傳統課堂枯燥之感,提升了學生的沉浸學習效果。建立學習進程分析體系,對作業情況、測試成績、課堂討論等相關數據進行記錄,通過全方位分析總結,引導學習者更高效地學習。同時,學習程度反饋體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對學習者學習狀況進行評價,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習成果,并且維持學習者的興趣[2]。
(二)采用O2O混合模式組織混合慕課課程教學,深化沉浸學習情境
在真實課堂上創造團隊合作的氛圍,在經過了網上初級學習之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到課堂學習,教師應制定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課堂規則,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師生之間互相交流,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充分運用020模式下扁平化理念[6],專注于共享課程資源,減少層級障礙以實現資源鏈接直線到達,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這有助于提升優質教育資源傳播的廣度與速度,滿足各人群階段的學習需要,實現個性化培養,以此促進教育資源共享與公平[7]。
(三)改進混合慕課內容,提升沉浸學習效果
良好的課堂設計是學習者達到沉浸學習的外部條件。在混合慕課體驗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學內容是根本,感官體驗又是基礎,對外部視頻資源進行內容把關,是創造學生良好感官體驗的第一步。目前網絡資源的獲取難;內容不匹配、與教學內容相差較大;視頻不清晰,僅是簡單課堂實錄;字幕翻譯未跟進或者英文語速過快。針對性的解決方法有:一是打造學習共同體[8]。教師構建慕課云庫方便存儲與取用信息,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找資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師生共同出力創建課程資源共享庫。二是提供剪輯輔助。建議學校的電化教學部門、信息中心、實驗室等部門能夠提供協作服務。
(四)創造良好印象,保持長久的沉浸學習記憶
良好而深刻印象也是提升學生沉浸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維持印象的措施主要分為三點:一是良好而深刻的體驗,其課程模式設定更注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展現。二是實物提醒體驗經歷,因為印象會隨時間減弱,所以“學分證明”成為一個實物來承擔提醒的功能。以Coursera為例,通過期末考試,即可申請紙質學分證明文件,價格為39美元。據調查,能夠接受收費學分證明的人數占抽取樣本的一半以上,從數據來看,對于39美元的價格學生接受度還不是很高,因此,建議學?;驅W院針對一些格外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三是記錄保持體驗過程。一個賬號即可完整精確記錄數據。同時,學生可根據愛好選擇課程,加深學習,這種體驗是連貫的、持續的。
參考文獻:
[1]李恒.在線教育生態系統及其演化路徑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7(1):62—70.
[2]邢以群,魯柏祥,施杰,陳隨軍,戚振江.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從知識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22—128.
[3]余璐,周超飛.論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學模式與實踐[J].河南社會科學,2012,20(6):78—80.
[4]鄧許翔杰,高耀明.試論沉浸式教學與軍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10):22—27.
[5]Schmitt,B.H. ExperientialMarketing: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J].New York:Siomon Schuster Inc, 1999.
[6]趙萱.泛在學習之意義性探究[J].基礎教育,2016,13(6):70—76.
[7]劉書艷.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4):57—60.
[8]張成龍,李麗嬌.論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中的學習支持服務[J].中國遠程教育,2017(2):66—71.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