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明
摘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又處處充滿著數學元素,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確保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到數學知識見識,提高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輕松的學習與探討。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從生活中挖掘數學保障,并提出具體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案,旨在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生活化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數學? ?生活化? ?創新教學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更新教學觀念,深入生活之中,挖掘數學教育元素,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知識的有效融合。所以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索,可以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并且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積極踴躍地進行思考與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必須要有效導入生活化教學元素,深入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的生活元素,為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提供機會與平臺。
一、良好的生活元素導入
由于生活元素是學生在日常中,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師要利用良好的生活元素為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提升學生在數學的學習當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相關的概念。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元素當中善于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從而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個人求職欲望,保證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要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一種數學學習的相關心里概念。例如學生在學習“分類”這一知識點時,就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通過課堂導入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在知識當中的學習動力和探究意識,教師詢問學生“大家是否去過超市,超市當中想必有大家很感興趣的各類水果玩具和零食吧”,學生則會異口同聲的回答。而教師又可以提出,“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與超市當中的水果零食分類,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正確的分類可以讓我們在復雜的情節當中迅速的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物品,既能夠節約時間又能夠提高效率,所以讓我們一同帶著生活化的思想來分析分類這一概念的知識點吧?!苯處熗ㄟ^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引導和良好的生活元素導入,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數學學習動力,使學生在數學的知識和海洋當中自由的翱翔,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獲取能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在小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利用數學教材當中的生活元素進行教育教學的拓展。由于生活元素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經驗和所見所聞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通過靈活性的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生活化知識,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產生陌生感,而是通過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世界節水日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涉及練習題引導學生了解水資源在當今世界的缺乏程度,使學生通過梳理環保意識和節水意識,有效的提高學生自身的個人綜合素質。教師要是學生在實踐當中進行知識的探索思考當地的居民一個月用水為五立方,按照當前基本的水費計算,如果超出5立方,則收剩下的額外費用。教師通過借助生活化的教學題材,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居民連續兩個月超出用水量則會需要交納多少水費?學生能夠在具有生活化的練習題當中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索,教師在教學引導時要進行科學的幫助,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意識,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意識與生活化概念
教師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就要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懂得數學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在生活當中的數學意識,提升學生善于利用數學知識思考,并且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教師要構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建立生活化的目標,并且將數學知識貫穿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和探究。教師要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和自然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意識。例如學生在學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情況當中突然烏云密布,大部分學生說要下雨了,而就是提問這種天氣不可能出現的狀況是什么,學生則會回答出太陽、下冰雹。教師在詢問學生為什么不可能下雪呢?通過此類教學的方式。教師通過層層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可能性這一學期概念,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
四、聯系生活,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教師要以新課標作為教學的要求,推動小學數學中文化教學規律的完善,教師在課堂當中要注重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探究數學學習的思維和規律,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動力,增強學生在數學探究當中的學習能力養成。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習“按比例分配”如果大家會設置紅綠燈的時間,那么你們會將紅綠燈設置時間設置多少呢?學生聽到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會開始激烈的討論和思考,部分學生則會考慮到時間和車流量的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是學生在課堂時間內進行積極的探究和思考,強化學生在思考當中的學習能力,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通過探究數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數學思路,對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通過緊密聯系生活進行數學教學,有助于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之中,結合生活現象進行數學規律探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分析數學與生活間的關聯性
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當中要注意,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課堂進行有效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課程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密切性,才能逐步的增強學生在數學當中的感悟能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了解數學課程的魅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教師為了更好的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就可以是學生,通過探究性的問題思考“小花去超市買菜,小花帶著300塊錢去買菜,從王阿姨那買了100塊錢的牛肉,又從李叔叔那買了20塊錢的蔬菜,但是小花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了10元錢,請問小花這次出去還剩下多少錢?”教師通過實際生活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生活與數學知識進行以下的聯系,并且在數學計算當中感悟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控制學生在思考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及應用水平,切實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拓寬學生的學習視角,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融會貫通教學能力。
六、注重作業的應用性和生活化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喜歡利用數學教材當中的習題進行課堂的教學引導,但是由于教師在教學當中,并沒有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所以小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很容易粗心大意,難以深層次的抓住數學知識的特點。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當中,聯系生活實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為了保障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在生活當中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策略改革家庭作業模式,通過探究性的教學問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發現數學問題,并且積極主動的探究數學問題,逐步提升學生的個人數學學習觀念,增強學生在數學思考當中的感悟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統計圖”一類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實驗性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客后時間與其他人觀看體育比賽,并且繪制統計圖,了解比賽的具體狀況,使學生在繪制統計圖的過程中既能夠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探究當中樹立良好的數學學習思路和數學學習觀念。
七、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并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與魅力。所以教師應當深入生活挖掘數學教學元素,能夠將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入生活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應當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主動的搜集相關知識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探求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
參考文獻:
[1]方國英,章蓉.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校外教育,2013,(06):31-33.
[2]邱月妹.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6,(09):50-51.
[3]蔣謙.構建生活化課堂,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2017,(20):45-46.
[4]管智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7,(08):84-85.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城關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