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為正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教育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更加全面的關注,從此之后,素質教育的理論貫徹更加深入,充分強調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因此,現代教學要摒棄傳統教育中以成績為主的思想,應該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體育教學一直以來也是我國中學教育中的重點,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些許問題,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該研究圍繞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探討,以此促進中學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中學體育? 健康課程? 教學目標
當前,教育體系改革的推動下,體育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單一化教學目標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隨著新課改和教育深化改革的發展,其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深入,同時在新教改的過程中,也對體育教學方法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就目前體育教學而言,其仍然側重于理論層面,缺乏實踐內容,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學的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加強體育教學目標的確定,將其作為體育課程的引導者,并在實踐中優化教學模式。由于體育教學目標和模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處理好兩者關系才能夠構建高效的中學體育課堂。另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做到“理論引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并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中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1? 中學體育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現狀及現象分析
1.1 單一的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強調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體育教學目標也不例外,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要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綜合性的提升,而不是只關心學生成績。在實際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學生身心健康以及綜合性能夠得到提升[1]。當前,體育教學已經成為中考成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此以后,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分數,在體育教學中,以加強教學強度、延長教學時間或是約束學生練習等,促進學生體育成績的提升。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此,體育教師應該從全面性的角度考慮,如何設計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性、個性化的發展。另外,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重視學生體育知識和技巧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同樣只注重教案中內容的教學,忽略了社會能力提升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些都是目前中學體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較為嚴重,雖然體育教學目標受教程改革的影響逐漸多樣化,但是教師教學模式想要改變仍然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想要促進學生全面化和個性化的發展,就必須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的把握,既要考慮到學生知識方面和技能方面的發展,又要在課程設計和目標確定中,明確學生綜合方面的目標。因此,設計課程和目標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教學背景,以此保證中學體育教學目標的個性化。
1.2 重視理論構建,缺乏操作性
為了能夠使中學體育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以相關理論內容為主,而且理論內容的種類較多。由此可見,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體育課程中仍然缺乏趨于實踐的教學模式,因此這些輕實踐、重理論或重實踐、輕理論的教學模式,均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真正能夠運用的就是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的教學模式。另外,注重學生全面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其操作難度也會隨之提升,所以,在實踐中仍然偏理論層面。此外,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內容理解不夠透徹,只是在課堂中設定教學目標,這樣就會顯得目標過大難以實現。當然有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其能夠理解教學目標的設計,但是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的引導,使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尤其是我國體育教學起步較晚,還未形成獨立的符合體育教學的中心思想,從而導致實際課堂中教學目標難以真正地實現融合。
1.3 教學目標和模式缺乏明顯的針對性
在體育教學體制改革后,教學目標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然而這僅限于教育目標,卻沒有提出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難以融合。比如: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內容,且涉及多個身體素質提升的方法,包括耐力、速度、協調性、靈活性和柔韌性訓練。然而中學體育一節課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想要完成所有項目,存在較大的難度。就體育教學模式而言,從課堂開始到結束經歷了以下幾個環節,由教師導入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教師評價,而且目前看,中學體育教學的模式大概都是這種規律,從而導致單一的模式難以適應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在實際中,學體育教學中無論教學模式如何改變,都仍未擺脫原有的教學模式,但教學目標正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單一的模式和多樣化的目標導致教學中目標較為形式化,沒有真正意識到提升學生水平的重要性。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相應的教學模式來承載,但一種教學模式應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就會缺乏針對性、層次化和靈活性,基于此,教學模式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定向。
2? 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下的分類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尤其是20世紀末,體育教學在所有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且教學模式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同時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方法較多,比如,根據教學的實際方法進行分類、根據受教對象的基礎條件進行分類、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分類等。自新課改后,可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觀等。注重培養學生全面性、綜合性的發展,使其能夠成為綜合性人才。
體育教學目標需要通過教學模式來實現,不同的教學模式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教學目標設置時,要進行全面的考慮,既要考慮學校的綜合情況和教師的基礎條件,又要考慮受教群體的需求[2]。近幾年體育課程標準強調,運動技能和參與、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就運動技能和參與而言,其主要是屬于運動技能方面的教學模式,另外幾個方面屬于非運動技能型教學模式,主要以健康教育為主。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將相關體育知識傳授與學生。另外,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和運動技能提升的教學模式都屬于一種模式。此外,情景教學、快樂教學以及鼓勵教學等都屬于非運動技能教學模式。以上幾種教學模式,擺脫了單一化的禁錮,同時也可將幾種教學模式綜合使用。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和技能,那么就會使學生失去興趣,此時可將快樂教學和情景教學應用到其中,那么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3? 體育教學模式的綜合性運用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出教學模式的實踐功能和理論功能。當前,多樣化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不能夠在一節體育課堂中實行一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能力、學生需求、教學目標等合理地選擇綜合性的教學模式。然而不同的教學模式都存在不同的優點或缺點[3]。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做到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將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完美融合,從而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高。
4? 結語
目前,中學體育教學是中學教育中的重點,由于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聯系,因此,教學應該科學的掌握模式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并進行合理的應用,以此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思佳.成都市主城區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現狀的調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7.
[2] 楊秋穎.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編制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3] 郁潔.江蘇省初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理論課教學現狀調查[D].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