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學科層次上彰顯了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內涵。筆者就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框架;探索
一、 生活化教學理念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的科目,其生活化氣息非常濃厚,因為數學的許多知識都可以用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都包含了數學知識。因此,數學的教學不能僅僅是照本宣科、脫離實際,而應該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形成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更加有利于數學的學習,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課堂教學設計。
二、 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的探索
(一)直角坐標系導引課實踐
學習直角坐標系最重要的是確定橫坐標和豎坐標,而橫坐標和豎坐標的位置和方向的確定是最重要的,這種抽象的坐標系完全可以以另一種方式進行學習。因此,筆者利用找位子的游戲,讓學生現場探索直角坐標系的應用。具體的游戲是這樣的,首先讓學生把所有的課桌并在一起,將第一橫排作為x軸,第一豎排作為y軸,然后發給每一個學生一個空白的卡片,讓同學們寫出自己所在位子的坐標,最后將位子做幾次調換,再寫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標。對于寫錯坐標的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讓這些學生站到講臺上客觀的觀察,教師再加以指導,一定會很快地寫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標。而且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手動腦變換位置的過程中就能夠清晰地認識到直角坐標系的意義,這比僅僅在書本上看抽象的坐標圖有用得多,也更加有趣,也就是說這樣的生活化的游戲能夠將數學問題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有趣。這種導引課是對直角坐標系的初步了解,這種數學知識是需要空間思維的,而這種找位子的游戲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是很有利的。
(二)平面幾何的導引實踐
怎樣能讓學生理解幾何中的“點”“線”“面”關系呢?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南京嗎?聽說過上海嗎?還有烏魯木齊。如果烏魯木齊和上海分別在這兩個位置,南京就在這里?!蔽易寣W生拿出了地理學習用的地圖冊,并且讓學生找到烏魯木齊、上海和南京?!皩豸斈君R、上海、南京連起來?!蔽以诤诎迳戏謩e連接了這三點之間代表城市之間距離的兩條線段??粗鴮W生專注領會的神情,我引導他們問道:“這里的點與我畫的大小有關系嗎?”學生都大聲回答沒有?!皩?,這些點只表示位置,所以與點的大小無關。那么,在幾何中的點,將是只有位置,沒有大小?!边M而,我又引入了線段,問道:“這些線條粗一點或細一點會影響城市之間的距離嗎?”“不會?!薄罢f得好,在幾何中的線段也將是只有長短,沒有粗細?!苯又矣帜贸鲆粋€盛有兩種顏色的水和油的瓶子,同學生:“看到水和油的分界面了嗎?”“看到了?!薄斑@個分界面有厚薄嗎?”“沒有?!薄皩?!這也就是幾何學中的面的概念,即有位置,但沒有厚薄。”我的教學設計教學從感性具體材料入手,創設智力“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逐步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對于幾何中的點、線、面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三)平行關系導引實踐
在學習平行關系時,我布置了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平行關系。學生都觀察細致、踴躍發言。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搶著舉手。學生甲:馬路旁的一排電線桿都是平行的。學生乙:四條桌子腿是平行的。學生丙:拼音格里的每條線都是平行的。上課才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列舉的實例涉及生活中各個方面:音樂、藝術、體育、建筑、交通、裝飾等各個方面,我立馬被學生那種爭先恐后地急于展示自己的氛圍所感染,不停地贊許著他們。然后,我試著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和課本上的例子,總結一下平行線的定義。這時,一位同學躍躍欲試地說:“不相交在一起的線是平行線?!蔽夜膭钇渌麑W生踴躍發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你認為什么能稱為平行線?”學生乙就說:“一直不相交的直線是平行線。”學生丙還補充說:“我認為應該在同一個平面內?!蔽乙贿呏貜椭鴮W生的表述,一邊在黑板上板書平行線的概念。接著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手中現成的工具或方格紙進行畫平行線的實踐嘗試。學生在我的指導下分組活動,大家都非常投入。學生中有借助方格紙的畫法,有利用直尺或三角尺的畫法。我找到了多種不同畫法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在黑板上展示畫平行線的過程。
(四)三角關系導引實踐
在導引學生學習三角關系時,我首先準備了多根長短不一的木棒,并且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每四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能夠率先拼出所有的三角形。這個環節結束后,我會讓小組內的成員拿出尺子,量一下能夠拼成三角形的木棒分別都是什么長度的,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木棒又是什么長度,然后歸納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以及三角形的定義。我在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提出這一系列三角的數學問題,好的初始問題能讓課按它自身的邏輯展開。由于問題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因此,學生在操作中、在相互對話中探索、思考,而學生的探索與思考、對現象的解釋又為數學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于是,課堂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澄清、抽象,使本堂數學課也就成了學生的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涉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概念。當學生有意義地學習命題時,應當把他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他認知結構中的已有概念建立起聯系,并且已經有了一套把言語信息引起的映象轉化為構成該命題意義的表征映象的規則。隨著我的要求和問題的層層推進,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過程,好奇心被激發,使對命題的學習建立了與個人有關的意義聯系。由三邊之間獨立的關系到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系,使零散的個體逐漸趨向于相關聯系,事物之間形成了組合。最后,我又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來進行推理論證,使認識得以升華。這樣的探究學習無疑是過程與結果的和諧統一,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迎接挑戰,自主探究,又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又學習了推理論證的基本技能。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將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這樣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法貼近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規律,符合初中學生爭強好勝和喜歡游戲的年齡特點,從而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一個好的切入口。
(五)概念明晰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于深奧的名詞概念往往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似懂非懂,精彩的辯證關系似乎在初一學生那里難以揭示。我在教學實踐中領悟到:一般與具體的辯證關系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問題,要從生活實際出發。交通學習過程,從各種繁復的交通問題中抽象出來提醒人們的統一的交通標志,就是一種符號。這種抽象符號就是人們思維的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和結晶,而全世界在不同的場所根據同樣的需要使用同樣的標志就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再比如,廁所門口的男人、女人圖標就是從男女廁所的特殊需要而到一般的產物,而各地所有的公共廁所盡管地區不同,廁所樣式不同,但都使用的是同樣的圖標,也是從一般到特殊的具體體現。同樣,機場、飯店的餐廳等場所的標志,等等,這些生活中大量的學生熟悉的事物不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的最好例證嗎?由此,我引入了兒歌學習數字法,“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的兒歌可以在用字母表示數的理解上給學生切身感受,但要讓學生具有更加自覺的符號意識,進而我引導學生理解更深的學科知識和思想,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把知識的背景放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展示更為豐富的生活素材。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字化的過程,為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打下基礎。數學里的概念不是死記硬背的,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慢慢總結出來的,而在概念的學習過程中,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從抽象到具體,因此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概念具體化,然后再引導學生加以理解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三、 生活化教學實踐反思
具體地說,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求數學教師在觀察生活,利用生活現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將課堂學習活動看成是知與情的統一過程。教師在結合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數學體系形成的思想方法和數學家不屈不撓地追求真理的實事求是精神,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向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的方向發展。而且,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將復雜晦澀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生活常識,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調整了學生對數學的畏難心態,對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充滿趣味性和自主性,有利于發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大突破。不過教學過程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要在學生“練”的過程中,走進學生中間進行巡視學生做的操作練習,及時收集學生“練”的實情,并根據這些情況進行及時評價,“評與測”中“評”的內容及要點,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補充強調上課過程中遺漏、易錯的內容、方法、學路及規律,以期學生的數學學習取得更大的學業進步。
四、 結束語
生活化教學讓人感受最深的是學生與教師情感的融洽,學生和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中獲得了學習和教學的安全感。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生活化教學使得教師獲得了許多主動權,更好地支配這樣的角色,使這種角色有利于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旭旭,班文軍.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z1):606.
[2]陳輝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讀寫算,2018(35):110.
[3]潘鵬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未來英才,2017(24):283.
作者簡介:
吳佰貴,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