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作為時代新人,只有秉持創新精神才能實現知識的靈活、深入應用,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了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核心策略。對初中政治教師來說,其授課內容本身就和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緊密相關,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必然會收獲不錯的教學成效。據此,本文以分析初中生創新意識培養為核心淺談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為其他初中政治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初中生年紀尚小,他們對美德的概念,對政治的理解,對如何效仿中華傳統美德都不熟悉,尚未掌握準確的為人處事之道。所以,教師需要從理論教學入手,以教學內容為主體把立德樹人融入滲透到政治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全面、系統、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據此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 初中生創新意識對提高政治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一)以新思想踐行忠黨愛國
學生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承擔著在未來建設新社會主義社會的光榮使命。培養學生的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讓學生了解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當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讓他們以老一輩革命者的無私、無畏精神為指導,在和平的新時代找到踐行忠黨愛國的新做法,為祖國繁榮,為人民幸福做好充足的思想和知識準備,做一名新時代的忠黨愛國之人。
(二)把握現代道德準則和法律準則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自由、和平、民主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旋律,而為了實現自由、和平、民主,首要的前提和基礎就是讓現代化人才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所謂“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對每一名初中政治教師來說,堅持德育教育,就是不忘教育初衷,堅持教育本心的具體表現,通過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明確現代道德準則和法律準則,進而以準則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三)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
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珍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直觀了解了我國歷史的斑斕多彩。作為擁有創新意識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接班人,初中生了解本國和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并以創新意識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歷史文化故事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收獲滿滿的感動之余學會牢記歷史,尊重文化,以現代化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成長為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人才。
二、 從創新意識角度分析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學低效的原因
(一)在教學觀念方面
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仍存在“師本位”的教學觀念,這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能力等方面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在“師本位”教學觀念的指導下,教師是課堂的統治者,只能是主動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卻無法讓學生自行消化和理解。如此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強,對教師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強,甚至會出現“教師指導會做題,離開教師不會做”的尷尬情況。
(二)在教學方式方面
受“師本位”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把“填鴨式”和“滿堂灌”授課方式當成了金科玉律,認為學生就該完全聽從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少走甚至是不走彎路。殊不知,現在的初中生正處在危險的叛逆期,個性鮮明倔強,如果教師常用“填鴨式”和“滿堂灌”授課方式,無疑是把學生逼到的“墻角”,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無法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三)在教學內容方面
在教學內容方面,初中部編版政治教材里的內容雖然全面、科學、細致,但是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并不強。主要體現在學生無法從教材入手進行社會實踐,更不會將其與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初中生花錢作弊的問題等)關聯在一起。可以說,缺乏實操性和機動靈活性的教材會學生極度缺乏創新意識,只能記住干巴巴的理論知識,只會“照本宣科”而不會應用知識。
(四)在教學要求方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課改對初中政治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也促使所有政治教師進行必要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當時在實際情況中,許多政治教師只是做好了備課講課卻并沒有做好教學反思。這樣下去,教師的知識儲備將不能長久支撐學生的學習創新,自然影響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三、 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基礎和前提
1. 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當下,“師本”教學理念必須要向“生本”教學理念轉化,并遵循“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理念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秉持“人本教學”理念,即把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作用,自己則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者”,幫助他們整合學習思路,優化學習方式。其次,教師要遵循“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將德育放在智育之前,不要以干巴巴的理論知識為主,而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從現實生活入手踐行思想品德知識,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最后,教師要遵循“創新教學”理念的要求,以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反思質量為核心積極創新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政治教學的要求。
2. 有效改進教學方法
行之有效、惠及于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學習和總結新的教學方法。此處以生活教學法為例。
比如在教學初中部編版政治教材中的《做更好的自己》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經歷,先讓學生談一談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從而引入教學內容。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以生活實例分析出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比如要做更好的自己,先要學習如何做一個中國人,應當從生活中奉行愛國主義思想,遵紀守法,尊重國旗、國徽。最后再從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發現不足,尋找解決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具有極強的自主性,完全擺脫了教師和教材的束縛,能夠盡情地暢所欲言,如此便能以交流促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方法和策略
1. 愛國主義教育——情境教學法滲透教學內容
初中生對何為愛國,愛國的具體表現方式并不了解。因此,教師只有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才能給予他們正確的思想教育。對初中政治教學來說,情境教學法并不陌生,它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場景,將學生引入其中,從而讓學生在具象化情景中感受愛國情,落實到愛國主義教育。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古文學經典《富貴不能淫》為切入點,以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為背景,以“做中華大丈夫”為主題創設教學情景,通過真實的歷史影像資料(例如堅強不屈的共產黨官兵、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等),讓學生感受他們作為大丈夫所表現出的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并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上升到家國層面,闡述大丈夫的愛國表現,并分析現代人應如何秉持這種精神,創新踐行愛國主義行為,比如富貴之人應厲行節約、樂善好施,貧賤之人應努力學習、成人成才,威武之人應剛正不阿、公正廉明等等,以創新意識為這種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含義。
2. 思想文化教育——融合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琴棋書畫”是古代君子的必修課,現代德育教育雖然無法將其完全囊括,但是在學科融合大背景下,德育和音樂、美術的結合可謂實現了“強強聯合”,教師利用音樂和美術表現抽象的文化內容,就能夠有效渲染課堂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以生活實物為引,教師可以以蓮花為切入點開展教育活動。說到蓮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敦頤的《愛蓮說》。結合文章內容,作者以蓮花為喻表現了君子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為了更加直觀的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現代歌曲《采蓮曲》以及明代周之冕的《荷花圖》,在學生在悠揚的音樂旋律和淡雅的墨香墨韻中感受荷花作為花中君子的獨特魅力,繼而深刻感受古代君子潔身自好,修身養性的為人處事方式。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從分析現代社會的特點入手,探究現代人應如何保持初心,以創新思維找到符合現代人的修身養性方式。
3. 教師要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豐富的知識儲備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生活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初中部編版政治教材中的內容很細,但是教師應做到“更細”,力求把每一個知識點都弄清搞懂,既能夠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又能夠從生活層面進行論述,如此才能真正地從生活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初中部編版政治教材中的《愛在家人間》時,有關父愛母愛的敘述,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經典古詩詞進行分析,例如孟郊的《游子吟》,王安石的《十五》,李商隱的《送母回鄉》等這些古詩詞教師必須爛熟于心,在講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引用一兩句古詩詞進行解讀,同時教師要開設“古詩文誦讀”活動和“我來做一做”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踐行孝道,比如為媽媽洗腳、為爸爸捶背等現代人踐行孝道的方式。如此,教師就能以自身知識儲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提升教學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符合時代發展主旋律的主流教學內容。當下,初中政治教師應當以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為前提,以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文化教育、知識實踐教育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以學生的創新意識推進和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希望各位初中政治教師能夠基于本文的研究分析繼續探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盧岳.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2015(11):45.
[2]熊惠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2015,333(1):284.
[3]魏金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對策[J].新課程,2015(5):104.
作者簡介:
肖毅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湖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