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青
摘? 要: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個性素養,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學生個人發展過程中,思政政治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語文教育在大學教育體系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大學語文和思政政治教育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是二者也具有密切的聯系,在大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語文? 思想政治教育? 滲透方法? 教育效果
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大學生語文課程特點,將思政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想教育,熏陶學生的情感,為我國培育更多的人才。該文論述了大學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二者,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大學語文課和思政政治教育的聯系
1.1 大學語文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大學語文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通過分析各個各個時代的經典文學,引導學生感受到不同的思想觀念,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不同作品的主題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大學語文課具有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過導讀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認同文學作品的價值觀,從而逐漸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
1.2 大學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大學語文課中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大學語文包括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文以及現代話劇等題材,利用學習高適的《燕歌行》,教師組織學生分析戰爭的利弊,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愛國觀念。通過學習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一課,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加理解理想和現實的關系。通過學習《神女峰》這一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使學生可以學會獨立思考[2-3]。利用這些優秀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學習先哲智慧,豐富學生的認知,使學生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眼界。
1.3 二者的教學內容都非常生動
大學語文和語文教育屬于不同的學科,因此二者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意義是具有一定差異性的。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世界上的景物,豐富學生的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在教學教學過程中已經廣泛使用多媒體,利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學語文課程當中,利用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出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也獲得一定的創新,師生互動得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學過程也變得非常生動。
總之,大學語文課具有隱性的思想教育功能,同時大學語文課程中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二者之間具有文化共性,這樣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中,可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建立立體化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4]。
2? 大學語文課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2.1 準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教育
語文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水平,積累學生的理論知識,此外,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會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不斷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質。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指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傳統教育和先進理念,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有效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教育,選擇語文閱讀篇章的時候,選擇的文章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大學語文課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確定思想政治的目標,深入挖掘思想政治要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在大學生語文課程中融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傳統經典名著,使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的精神層面。
2.2 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大學語文課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師在選擇大學中語文課程內容的時候,要求合理取舍教學內容,選擇的作品要具備鮮明的思想政治特色。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燕歌行》《聽聽那冷雨》等文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雖然這些文章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具有同樣的愛國主題。聯系這幾篇文章,可以突破文學類型的限制,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教師在講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探討什么是愛國主義,引導學生進一步聯系社會現實。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體驗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里根植愛國觀。因為學生的閱歷和動機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對于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導致作品主題具有多義性特征。如果教師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內涵,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是語文教師要統籌處理文學作品的多義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要選擇思想政治主體,還要避免單一性地解讀作品,否則整個課堂就會變得過于乏味,無法保障教育效果。
2.3 發揮語文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大學語文需要把握課文的靈魂,突出語文知識的表現,此外不能過于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無法滿足大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需要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教學,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統一大學語文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作品的思想內容情感,教授文學作品的詞句,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分析詞句,向學生生動地展示出作品的內容和情景,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人物形象,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巧妙地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同時獲得人文精神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大學語文中具有豐富的文學經典,其中涉及到豐富的知識和道德品質,教師需要利用這些特征培養學生。各類文化名人的人格魅力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歷代文人在民族危難的時候表現出堅定的意志,震撼到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因此明確人生目標。此外,經典的文學作品展現出作品的道德品質,文學作品中具有強烈的民族思想情感,例如孔子說的“仁”突出了人道精神,李白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體現出了自己偉大的人生抱負,這些內容都可以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4 加強體驗互動
在大學語文課堂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走出課堂,檢驗實際效果。在課外延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意識活動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和互動感。高校可以組織詩詞大會和詩詞吟詠等活動,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但是活動內涵要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這樣才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教師引導不同專業的學生踴躍參與到這些活動當中,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同時在無聲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結語
大學生是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因此大學教育需要需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斌.高職類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探[J].漢字文化,2019(12):17-18.
[2] 高天霞.論“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人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列開“大學語文”的必要性[J].漢字文化,2019(11):10-12.
[3] 朱長英.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脫節”與“銜接”問題[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34(3):36-41.
[4] 柳熙.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二三四五”課程改革路徑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