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教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導學案的運用與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文章就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能為其他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供借鑒。
關鍵詞:導學案;數學教學;教學策略;核心素養;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57-02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是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主動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切實落實素質教育。導學案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方式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高中數學課堂。但是就目前的運用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這也就需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的編寫問題
導學案編寫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導學案的編寫仍然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形式比較單一。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很多,這些不同的內容也會對教師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且在設計導學案時也應設置不同的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編寫的模板比較單一,沒有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選擇相應的模板,因此導學案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二是內容出現倒置。導學案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凸顯的是學生的“學”,但是有很多教師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因此在編寫導學案時錯誤地將教師的“教”當作中心,致使導學案的質量下降;也有部分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過于盲目地融入練習,使導學案變成了練習冊,無法發揮其原有的導向功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導學案的實踐問題
導學案的課堂使用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有的教師不重視導學案的作用,有的又過度依賴導學案。一方面,部分教師缺乏導學案使用經驗,因此在運用導學案時難免出現不同程度的疑惑,最終使導學案的設置流于形式,導致當前導學案沒有徹底進入課堂教學全過程,無法凸顯其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運用導學案時過于依賴導學案,無論是課堂學習、練習以及鞏固等都運用導學案,因此自然而然地忽略了教材,使得學生的中心地位被忽視,甚至少數教師錯誤地認為完成導學案就完成教學任務。
二、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提高教師編寫導學案的技能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應充分理解導學案的內涵,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應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及學科特點,制定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此外,教師還應圍繞教材的知識點編寫導學案,并融入課后反思環節,適當增加課后練習題,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以教學圓錐曲線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分析了本節課包含的具體內容,包括拋物線、雙曲線和橢圓,找到該部分知識點的教學重難點。鑒于橢圓這部分知識比較基礎,因此在編寫導學案時會重點強調橢圓這部分的學習,并適當增加了隨堂練習內容,為學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教師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重要知識點,使課堂教學條理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2.科學利用導學案開展教學活動
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是相對獨立的,教師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并將教材上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后,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數學知識,從而在討論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比如在講解“解析幾何”與“立體幾何”內容時,筆者曾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經過小組討論之后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向教師求助。這樣教師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同時也能夠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這樣的方式下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教學的針對性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強;課堂上小組討論互動,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除此之外,為了取得良好的導學案教學效果,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必須掌握的數學知識,還能實現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比如在教學“三角函數”時,考慮到這部分內容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與三角函數有關的知識。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落后學習方式,讓學生利用導學案自主預習,對三角函數這部分內容產生一定的認識,之后在課堂上經過教師的講解,快速把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
3.創新使用導學案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導學案給學生講解數學練習題也是廣大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應嚴格按照相應的步驟進行。以教學“平行關系”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嚴格按照下面幾個步驟給同學們詳細講解:首先,讓同學們回憶與平行關系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回憶平面與直線這部分的知識點,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給同學們列出幾道典型的例題,結合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動態圖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平面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此后給同學們提出問題:“有一條直線,直線外存在一個點,過這個點可以做多少條與直線平行的直線,可以做多少個與直線平行的平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讓同學們進行分層練習,了解同學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若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那么教師便可以為教學下一節的知識點進行鋪墊,或者是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若學生還未掌握,則可以繼續給學生解答疑惑。在此教學方式下,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學生學習也極為高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何發揮導學案的功能,還需要教師不斷深入交流與探索。教師要重視導學案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應對策略,充分利用導學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從而從量變上升為質變,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導學案教學屬于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運用中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就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切實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言.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數學導學案設計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8).
[2]王艷菊.淺議高中數學教學中正確處理導學案與教科書的關系[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9(08).
[3]邵霞.高中數學“導學案”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9(09).
[4]昌明.試論基于發現學習的高中數學導學內容設計原則[J].江蘇教育研究,2017(26).
作者簡介:蒲曉東(1982-),男,甘肅臨洮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