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術教育對于全面培養多方位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具有重大意義。美術教育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能夠對智力進行開發、情操進行陶冶的作用,對美感的培養和身心的愉悅也有非常好的效應。美術教育從形態到情感都比較直觀立體,在教學過程中還富有寓教于樂的性質,這些性質也是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下教育背景其他科目所不能替代的。怎樣提高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水平,是當下美術教師所共同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自主探究式學習 ?小學美術 ?小學教育
在新課改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也因為其方法的高效性和科學性在小學課堂得到了發展和普及。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可以改變以往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狀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更加富有創造性和積極性,在美術領域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改變教學觀念
要想讓學生在美術上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僅僅依靠“手把手”的教學是沒有用的,不如切實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自我的需求,也是當代教育環境背景下對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僅僅依靠教師“照貓畫虎”式的教學,學生無法提高個人能力,美術課對學生的個人審美能力和繪畫能力沒有提高,這樣的教學完全是在浪費學生與教師的時間。只有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才更加符合國家素質教學綜合要求,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迎接外來的挑戰。所以美術教師要舍棄傳統應試教育對美術教育“敷衍”式的教學,認為不考試美術就沒有作用。只有教師從思想上開始轉變,學生和家長才能對美術的看法進行轉變;其次,美術是一門抽象藝術,帶有主觀性質,教師尤其不應該對學生進行像其他科目一樣的“灌輸式”教學,而更應該注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把被動繪畫變為主動繪畫,再到喜愛美術、熱愛美術。
二、創造一個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氛圍
(一)用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
好的美術作品往往最能夠真實地體現出美的形象,從而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和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欣賞藝術畫作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營造出一種自主探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有符合其年齡段實際認知和心理特征的優秀美術作品來吸引他們的眼球,促使他們對教學感興趣、對美術感興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提高美術水平。所以,要在學生面前經常展示學生感興趣且優秀的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如在油畫教學課程當中,讓學生欣賞《向日葵》(文森特·梵高)、《拾穗者》(讓·弗朗索瓦·米勒)、《吹笛少年》(愛德華·馬奈)、《阿爾薩的吊橋》(凡高)等作品,這樣富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契合了學生的審美,在寓教于樂中開啟了學生的審美之門。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配以音樂、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談一談對作品的個人見解、對畫作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對美術藝術充滿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鑒賞美術作品,給與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美術世界。
(二)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的美術理解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決定了其個人美術造詣的高低。學生首先會受到個人經驗和知識的局限,在美術方面會受到先前的主觀經驗上的影響,從而干擾到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能力,降低學生的創造性。因此過早地對學生開展畫作方法教學無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還抑制了學生自身獨特審美理解的發展。所以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一個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開發學生美術鑒賞和創作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繪畫技法、繪畫形式、繪畫方式和繪畫內容上充分展現個人意識、想法、創造力,找到屬于自己的繪畫方向和興趣。
(三)引導學生理解繪畫內涵
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畫作,了解畫作的背后故事、繪畫技巧、繪畫手法等,讓學生在認識美術的過程當中,提高對美術的興趣。課前可以展現優秀繪畫作品,通過不斷地展現繪畫作品來初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隨后還可以針對繪畫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和提問,如“這幅畫好看嗎?好看在哪里?”“它哪個顏色用的很好呢?”“它讓你感覺到繪畫的人是什么心情呢?”“你喜歡這幅畫嗎?”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了解藝術作品的同時了解繪畫手法、繪畫技巧、繪畫的情感等等,從會評論畫作到想繪畫、再到愿意繪畫及會繪畫,自主學習,自主發現,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美術教育僅僅依靠上課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需要課外學生的自主探究,利用目前發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了解到美術知識、欣賞到名家的優秀作品,從中提高自己對美術的認知水平和創作能力。作為美術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還要進行引導,讓學生從中獲取到正確的、有用的知識,鼓勵學生多欣賞優秀畫作,把優秀畫作帶到學校里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溝通,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自己喜愛的畫作,把從畫中所得到的進行交流,共同進步、共同成長。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腳步就不會只停留在課堂上,而是跟著走進了課外,綜合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和藝術水準,為今后的學習生活都帶來幫助。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依靠老師進行引導,把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學生個人的主人翁意識,主動學習,熱愛美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的角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手段。培養學生在美術方面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不僅僅是順應當下素質教育的背景需要,更是作為教師所擔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徐秀英.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2] 趙合龍.探究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
[3] 陳飛峰.試論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新課程(上),2016,(07).
作者簡介:沈小清 女 大專 專技十級 詔安縣第二實小 研究方向:小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