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奎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530,E630.5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014 — 03
2019年12月,我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為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2020年1月23日,中國政府對武漢采取了隔離措施,全國包括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31個省市相繼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1〕。某三甲兒童醫院也在重慶市市委市政府、重慶市衛健委統一指揮下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應急響應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指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和一般(IV級)四級。
某醫院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型兒童醫院,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西部兒科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除參加SARS、甲型H1N1流感的應急救援工作以外,還參與了包括“三聚精胺”奶粉事件、汶川地震救援、玉樹地震救援、2018年“10.26”巴南幼兒園事件等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承擔著西部兒童的醫療救治工作,有豐富的應急管理實踐經驗。
在不斷的實踐救援工作中,為科學規范、高效有序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工作,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國家和地方相關應急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某醫院2016年制定了《應急手冊》。共選錄包括《傳染病暴發/重大傳染病應急預案》等22項應急預案,30項應急處置流程圖,18項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制度,收錄了應急(突發)事件基本知識3章,常規應急演練總結2例,同時附錄醫院各類應急隊伍人員組成表9組。《應急手冊》涉及應急管理范圍廣泛、內容全面,為某醫院充分應對此次新冠肺炎奠定了應急管理和救治基礎。
應急管理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在災害研究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獨立的研究范式、基礎概念,成為了一門獨立的管理學科。主要包括四個階段:預防、準備、應急和善后。
(一)此次新冠肺炎某醫院采取了以下應急管理措施
1.強化組織體系保障,做好聯防聯控工作。2020年1月20日,某醫院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分別成立新冠肺炎防疫救治七個工作小組。即綜合協調組,疫情防控組,醫療救冶組,宣傳疫情組、聯防聯控辦公室、后勤物業組、后勤保障組。形成了聯防聯控工作體系,從而做到在救治工作中環環相扣,各施其職,各負其責,從組織系統上保障了應急管理的一致性。
2.充分授權,醫療部門接管衛生應急管理工作。1月28日,根據應對新冠疫情具體情況及發展趨勢,醫院充分授權醫療副院長全權負責所有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在醫療副院長總負責基礎上,授權醫務處長總協調,調配醫療護理人力資源,統籌協調護理部、設備處、后勤物業處、保衛科,從而建立起專業負責的防疫指揮系統,院長和院辦主任則從衛生應急中抽身出來,負責全局層面的指揮和協調工作。
3.加強院內職工排查工作。1月27日開始,先后對全院職工進行兩類排查。第一類按照“從武漢回來的人員、去過武漢的人員、接觸過武漢的人員”開展篩查工作。院辦公室將排查數據匯總后報告給院領導和相關部門,并按照感染管理科相應措施對排查出武漢史相關人員進行隔離管理;第二類排查按照外出史進行排查,對春節假期間外出市外人員進行全院排查,得出具體科室、人員、去往省市、往返時間和人數后,要求這類人員在家隔離觀察并隨時向醫院反饋隔離情況。兩次排查,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該院無一例職工有發熱確診病例。
4.提升院內外安保級別,全院嚴格管控。在疫情一級響應啟動后,某院將全部休假保安召回,為其提供防護用品,對醫院各出入口嚴格安全管控。加強對進入醫院車輛中的人員、進入各樓棟中人員的體溫檢測和人員分類登記,從而對全院人流量進行管控,避免漏篩漏報。加強隔離病房、核酸檢測和發熱門診處的安保力量,加強安保巡邏和火災防控,確保醫院安全平穩。
5.把控輿情,做好正面宣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出現一些負面輿情,為了加強輿情把控,某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每日意見和建議反饋表,發向全院征求意見。由辦公室負責篩選整理后發到指揮群眾中,由各部門按照任務制解決相應的問題;二是堅持正面引導,樹立先進典型、正面宣傳。醫院黨政領導堅持到一線調研慰問醫護人員,先后對隔離病房、前往公共衛生中心和支援湖北武漢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報道,對后勤保障、聯防聯控和醫技科室進行報道,進行正面宣傳鼓勁。
(三)取得的成效
1.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可行有效。某院應急管理體系,包括醫療應急、后勤應急、實驗室應急、信息系統應急、輿情和綜合治理應急。每個版塊有負責領導、負責處室,做到了版塊清晰,責任明,全面推進了此次新冠肺炎應急管理工作。
2.充分授權,靈活組織管理體系。在疫情前期,由院長任總指揮,院辦主任為總協調,對工作起到了全面把控促進作用。待職責明確后,院長居二線指揮,院辦主任居二線協調,充分發揮了前線指揮員和協調員的作用,有利于鍛煉隊伍。同時,院長和院辦主任退到二線后,為一線籌措物資,接受捐贈,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3.各部門應急協同配合效果良好。在日常應急實踐和演練中,醫院在衛生應急、大型停電、大型消防等突發公共應急救援事件的實質參與和綜合演練中,各部門通力協作,配合默契,為此次衛生應急事件協同配合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次新冠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某院及時啟動I級應急響應程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應急管理系統運行中,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未常態設置。在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應急組織體系是臨時成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各小組由于缺乏定期的應急培訓,信息共享溝通渠道不夠暢通,綜合應對和措施聯動不強,科學處置、決策與聯動未充分體現〔2〕。
2.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未健全。由于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具有突發、無法預測等特點,應急物資在醫療物資日常管理中沒有被列入計劃物資儲備需求。新冠肺炎事件發生后,某醫院一線臨床所需醫用防護服、醫用N95口罩、醫用一次性口罩、護目鏡等醫療物資儲備缺乏,給參與臨床一線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的工作人員帶來巨大精神負擔,雖后續由上級相關部門統一協調發放,但也給醫院救治帶來被動。
3.遠程應急系統未有效建立。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網絡、智能軟件等高科技手段在突發事件處置中應用不夠,應急指揮及視頻系統利用率不高,由于遠程技術和配置與多地區不統一,導致在診治病例過程中,不能運用遠程系統平臺對外地患者進行救治〔3〕。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組織體系常態化。國內現今模式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臨時成立領導小組、應急工作辦公室和各工作小組,導致各組織體系成立后各負其責,也會存在推諉工作、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應增多,應做好充分準備,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體系中落實各小組工作職責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日常演練、培訓,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才能充分應對。
2.加大對應急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應急管理能力。為適應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只有加大對專業應急管理人員、骨干進行應急知識培訓,才能充分發揮應急人力資源的價值。可對專業應急管理人員和骨干進行應急知識專題培訓,每個應急工作小組抽調管理人員和骨干參加各類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學習、培訓和應急演練,使之掌握應急事件發生后的工作要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順利開展工作,并對參加應急培訓人員進行定期考核〔3〕,把重點放在培訓效果評價上,不斷積累經驗并完善訓練方式。
3.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常態化機制。某醫院對應急物資儲備并沒有納入常態化計劃需求機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往往面臨所需應急物資量大、質高、品種多樣,讓應急救治工作陷入被動。可以設備處牽頭暢通應急物資采購渠道,各應急工作小組協助,建立靈活的應急物資儲備機制,對需多次重復使用的應急物資進行常態化儲備,使用頻率少的物資進行定向儲備。也可連同區域內醫聯體單位實行應急物資儲備和相互調配,有利于資金和物資的合理有效利用〔4〕。
4.建立現代化遠程信息系統平臺。根據現代化醫療衛生進程的發展特點,打破時間、距離和系統配置硬件統一的問題,建立現代化遠程信息系統平臺,通過網絡會診、召開區域內視頻會議等方式開展遠程救治工作〔4〕,使醫療救治不因時間、距離和軟硬件配置的限制受到影響。
近年,我國先后經歷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H7N9禽流感、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共四次影響廣泛的突發公共衛生流行疾病疫情。某院作為全國第三的大型綜合三甲兒童醫院,對西部兒童醫療救治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責任,這就同時要求某醫院需具備很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能力和救治能力。新冠肺炎的發生對醫院的應急處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也促使今后醫院不斷健全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體系。
〔參 考 文 獻〕
〔1〕中國日報網.“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進展和影響”,2020-02-0122:37〔EB/OL〕.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002/01/WS5e358d1fa3107bb6b579c92b.htm.
〔2〕施平,江琳,卞琳琳等.江蘇衛生應急體制建設回顧及問題對策探討〔J〕.中國應急管理,2012,(04):28-33.
〔3〕劉文武,楊蓉,涂小寒.基層疾控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建設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2,(13):60-63.
〔4〕陳騁.C市S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1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