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瑜佳
摘?要 教師的贊美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學生非常在乎老師和周圍同學對他的看法,也非常在乎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由此可見,教師對小學生評價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評價的方式還比較落后,所以如何改善教師的評價,使之可以產生積極效應,打動小學生的心靈?本文對此將進行探討并提出個人建議。
關鍵詞 課堂觀察;小學教育;課堂活動;評價的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2-0203-02
教師對小學生的評價對于他們來說影響重大。教師用贊美性語言評價他們,有利于小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能力的提升,甚至會影響到他們今后人生理想的確立。對于小學生來說,受年齡、能力、知識的限制,他們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教師往往會否定學生的行為,從而打擊小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一、小學生的困惑:煩躁的評價
教師評價的過程就是課堂上師生間互動的過程。它傳達了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影響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教師的情感發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存在著一些常見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下,評價只重結果、重技巧
應試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基礎理論知識要扎實,注重基礎知識和方法的熟練掌握。小學生的課堂活動也被限定在這樣的框架之內,他們的學習一開始就被控制在教師統一指導、統一基調的過程中。一旦小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亂哼唱,就會被教師無情地呵斥而停止繼續創作,小學生原本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就此被扼殺。更嚴重的是從此以后的課堂活動他們都可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縮手縮腳,其行為就無所適從,更談不上自主探究。他們的成果都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久而久之小學生學習的熱情被教師的經驗教條所澆滅,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這種重結果、重技巧的評價不但無法促進小學生的進步,反而使幼小的他們從小就失去了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的評價不如不評價。
(二)教師評價語言空洞、缺乏針對性又泛濫貶值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經常會這樣贊美做得不錯的小學生:“很好”“很不錯”“真棒”“你真厲害”等等,這樣的贊美不可否認也有一定的激勵、導向功能,但如此貧乏、空洞、缺乏針對性的評價讓挺多的小學生難免覺得應付,從而無法調動他們繼續學習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不盡如人意的小學生,教師要么批評他“不懂學習”,要么對其置之不理,聽之任之。這種沒有促進作用的評價或者會打擊小學生學習的信心,或者會使其繼續按著不盡如人意的軌跡繼續發展,導致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三)教師一人獨斷課堂評價,忽視學生主體性
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評價機制應該多元化,既要評價學習學習過程好壞,也要評價小學生學習學習過程的態度,既要評價學生學習的技巧是生疏還是熟練,又要評價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能力的進步速度;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小學生間相互點評,取長補短。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教師一人評價的現象,沒有學生的發言權。對學習作品的鑒賞,受人的年齡、閱歷、藝術修養等因素影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審美標準。教師的評價往往受教條、固有經驗影響,以個人的審美來褒貶學生的創意。這樣的評價太過于理性而缺乏發現小學生眼中的美的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與評價。
二、小學生課堂活動有效評價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小學生越來越有個性,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對外界的評價越來越“挑剔”。因此,小學教師應該把握好教育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的原理,對小學生進行公正、合理、有效的評價。
(一)平等尊重、標準合理
在組織小學生評價活動時,筆者總把自己放在與小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小學生的個人見解,不把自己的見解強加在小學生之上。因為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與他的生活經驗和文化修養密切相關的。因此,小學生對學習作品的理解在許多方面與成人不同是很顯然的。但有些教師在評價標準上過于單一,即:與自己見解一致的就對,不相一致的就不對。久而久之造成小學生只求與老師一致,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這是很令人痛心的。只有教師欣賞小學生的初心、接受小學生的天真、愛護小學生的稚嫩時,才能真正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小學生使用學習語言表達自己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情感。小學教學往往是由學習知識、學唱歌曲、學習游戲等若干環節優化組合而成,而每位學生的學習天賦、能力,都有差異,有的學生唱歌條件好些。有的則舞蹈好些,教師要能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隨時隨地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給學生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學生在課堂上從老師的及時評價中得到滿足、自信和鼓舞,繼而不斷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二)認識作品、正確評價
要評價小學生的學習作品,教師首先要認識小學生的學習情結,了解“小學生學習為了什么”。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活動是小學生的一種游戲行為,沒有任何功利性,是一種“手和有關設備互動后的軌跡”。特別是小年齡的小學生,隨口哼出便是學習,唱出來聽聽像什么就是什么,高興怎么哼唱就怎么哼唱,而小學生表現學習的魅力也往往在不經意間的偶得。學生在“感受學習,理解學習,欣賞學習,表現學習,創作學習”時,教師的評價更要注意用親切和善的態度、委婉動聽的語言。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一年級有個膽子很小的女孩子,老擔心自己做不好被老師批評,以至于在課堂上學習時不能響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她上課聽得非常認真。因此,在不斷給她鼓勵之后,筆者用親切的評價跟她進行了一次“心”的交流:筆者附在她的耳邊悄悄地告訴她“其實你表現得好極了,老師很認可你的。你能不能表現得更積極一些,讓所有小朋友都像老師一樣喜歡你?”筆者看到她眼睛一亮,從那時起,她的膽子慢慢變大了,現在已經敢于獨自一個人發言,而且非常出色。
(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小學生藝術領域的總目標,是“培養小學生初步地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作為一次學習課堂活動的評價,當然不能那么籠統,必須經過目標分解,結合具體目標來進行評價和分析。如果教師的目標意識不夠:大目標心中無數,小目標不夠明確,評價時只好一概用“好不好?好在哪里?”來提問。這樣小學生的回答也就不可避免地說不到點子上,有時就白白浪費了時間。因此,在每次學習課堂活動中,筆者總提出2-3個具體明確的目標,而講評時也就組織小學生圍繞著這幾個目標來進行,不必面面俱到,避免空洞無物。
三、結語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世界的美好需要自身去探索、去發現,那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小學生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把小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給他們自由探究的空間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恰到好處又富有針對性的評價。要知道,教師的贊美之詞可以成為開啟小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延續小學生創作的激情,體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對課堂活動的興趣,并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甚至樹立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1]楊小鳳.基于標準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劉素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建構與實施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3]徐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4]張德美.小學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