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忠
摘 要: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近年來山東省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在精準扶貧領域收獲了不俗成果。基于此,本文將簡單總結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現狀及成功經驗,并深入探討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路徑,希望研究內容能夠給相關從業人員以啟發。
關鍵詞:山東;扶貧;扶貧政策;精準扶貧;政策優化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58
前言
基于“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山東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可以了解到,山東省將扶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戰,并在精準扶貧等機制創新領域取得了不俗成果。為保證扶貧政策更好適應新時期現狀,本文圍繞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開展具體研究。
1 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現狀及成功經驗總結1.1 現狀分析
在精準扶貧工作實踐中,山東省始終堅持總扶貧開發原則,真正做到了每一戶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公告公示+民主評議+入戶調查+農戶申請+組織培訓”,這6步工作法在其中發揮著較為積極作用。在精準扶貧實施前,山東省還開展了普查及識別工作,圍繞省內的全部行政村的全部鄉村人口,完成了500多萬貧困人口及7000多個貧困村的識別及省定,并隨之完成了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通過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的基礎得以夯實。貧困識別省定還圍繞全省人口開展,貧困人口檔案得以順利建成,配合“回頭看”工作,一一查漏補缺識別程序及數據完整性,并對貧困原因開展深度分析,即可保證精準化扶貧政策能夠基于每一村每一戶真正做到針對性制定,扶貧政策可由此更好地與不同村落匹配,解決方案也能夠更好地與每一個貧困戶匹配。一村一戶落到實處的精準化扶貧工作離不開個性化扶貧方案的支持,特點人群可由此更好地接受扶貧,工作人員也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山東省早已將扶貧工作納入各市的科學發展考核體系,扶貧工作責任書已由各級領導小組簽署,配合數量不斷增多的扶貧開發小組及一系列扶貧工作,山東省在2018年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并將在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實現脫貧目標,近年來山東省還開展了一系列扶貧活動,如基于產業項目引領貧困人口發展、引導農業貸款,貧困人口收入隨之實現的顯著提升必須得到重視[1]。
1.2 成功經驗
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的成功經驗可概括為3方面,包括實施產業開發、駐村幫扶政策、金融扶貧工作創新。通過實施產業開發,山東省有效帶動了貧困人口致富,貧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由此得以有效發揮,不斷發展的自我致富能力必須得到重視。山東省的扶貧開發項目主要以產業為抓手,如,圍繞沂蒙等革命老區的中央彩票扶貧開發項目針對性開展了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和生產路建設,基礎生產設施改善為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也由此帶來更多的資本流通條件。同時,有農村特色的產業項目也在山東省3000多個貧困村陸續引入,配合國家提供給參與扶貧工作企業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企業與貧困戶之間實現了雙贏;通過制定和落實駐村幫扶政策,在省委牽頭干部帶頭下,山東省幫扶活動做到了領導干部直接下駐到村級,下到貧困村第一線擔任第一書記的領導干部累計有30000多名,這類幫包村農民的人均收入實現了顯著增長,貧困人口收入翻番的脫貧目標幾乎全部實現。而在之后開展的選派精英駐村幫扶工作中,山東省在精準扶貧工作細節把握層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入村入戶的扶貧進一步提高了扶貧工作有效性;金融扶貧工作創新主要是為了解決山東省貧困農戶長期面臨的貸款貴和貸款難問題,因此山東省全面開展了金融扶貧工作,扶貧工作中小額信貸業務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通過針對性下撥財政資金作為每個縣的風險補償資金,貸款用戶可由此獲得貸款合作銀行提供的10倍以上授信,輔以小額扶貧信貸“綠色通道”,貧困項目貸款的優先受理、順利放貸得以實現。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的授信管理方式支持下,山東省實現了貸款審批手續簡化、放貸時間縮短,小額扶貧信貸得以更好地產生效益,并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2]。
2 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路徑2.1 建設“大數據”精準辨別系統
為更好實現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大數據”精準辨別系統的建設應得到重視,配合量化的精準扶貧政策、橫向和縱向的精準扶貧政策實踐對比,扶貧項目的精準和正常進行即可得到保障。對于現階段農村扶貧工作面臨的非貧困人員貪圖便宜心態、真正貧困人員排斥扶貧措施心態,應基于“大數據”精準辨別系統開展精準識別工作,配合貧困人員的建檔和立卡,通過走訪、調研、核實個體間的信息,系統的公開、公平、透明即可更好的在得到保障。正確的知識和認知宣導應在調查和識別過程中持續進行,貧困人員心理問題的調查也不容忽視。為更好發揮“大數據”精準辨別系統效用,需得到當地的機構和村委的支持,配合“到村到戶”的扶貧模式、貧困村落的特色教育工作,以更好地貫徹落實扶貧政策、保證扶貧項目創建的針對性,更好地引導和帶動貧困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2.2 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
為保證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更好地適應精準扶貧背景,定期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容忽視。山東省貧困地區的特殊性也需要得到重點體現,如邊遠老區、革命老區、地勢特殊地區,我國自然資源的緊缺現狀需同時得到重點關注,以此可鼓勵開展林業項目,精準扶貧工作可由此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并為環保、綠化事業的建設提供支持。山東省應認識到精準扶貧政策并非只關注短期的扶持和發展,更屬于多變的、促進當地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長期過程,因此必須保證精準扶貧真實性,嚴格開展考核工作。考核應圍繞精準扶貧目標針對性開展,同時聯動“幫帶”政策,扶貧政策實施和實踐的有效性可由此得到保障,正常、順利的扶貧工作也能夠由此得以更好開展[3]。
2.3 鼓勵“共享”式經濟理念發展
現階段山東省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迅速,但仍有多個貧困地區需進一步提升和優化。山東省扶貧項目實踐的進一步推進存在較高必要性,因此本文建議探索“共享”式經濟理念發展,更好結合社會、貧困人口及政府的3方力量,以此優化精準扶貧政策。具體實踐需關注扶貧力量主體的拓展,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可得到聯動周邊地區經濟的支持,全面小康式經濟實現基礎也可由此夯實。“共享”的實現需存在2個主體,其中,內部主體需依靠自身發展進行建設,以此積極創建知名度較高的特色扶貧項目;外部主體則負責共享資源,以此借鑒其它地區的優秀經驗及政策,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科學化的精準扶貧政策實踐可由此得到保障,這一過程必須設法完美整合內外之間的力量。通過結合國家發展動向、把握國家政策實施要求,山東省政府機構可保證國家科學技術與農村發展現狀實現更為緊密結合。還應積極借助社會關注度和資源,以此最大化發揮山東省各貧困地區的天然優勢,以找尋最為科學、實用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道路。基于產業扶持,山東省還應進一步發揮整個產業的經濟效益,合理化集合政府和其它扶貧資源,通過優質崗位的廣泛提供,就業和創業問題即可更好解決,這同樣能夠為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2.4 關注農村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山東省在關注經濟上幫扶的同時,還需要認識到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精準扶貧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關注農村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保證農村地區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潮流變遷。對于現階段農村地區的文化扶貧工作來說,“扶貧先扶志”屬于指導性原則,因此山東省各地區必須積極開展脫貧意識攻堅戰,長期以來相對封閉地區、脫貧無力地區需得到重點關注,加強文化扶貧,精準扶貧工作所面臨的阻力即可大幅減弱。在具體的文化扶貧工作中,需關注文化生活的豐富、惠農政策宣傳,并鼓勵農民積極學習各類技術,設法提升其綜合素質,由此開展的政策創新優化也需要得到重視。
3 結論
綜上所述,精準扶貧背景下山東省扶貧政策創新優化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建設“大數據”精準辨別系統、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關注農村文化的豐富和發展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扶貧政策創新優化路徑。為更好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基于金融創新的信貸資金匹配度提升、精準扶貧隊伍的建設加強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進國.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精準扶貧政策及其創新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144,176.
[2]孫科技.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中政策工具應用偏差及其矯正——基于省級政策實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9(03):3-10.
[3]王叢虎,李宜馨.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中組織運行的創新與完善——基于信陽市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調研[J].河南社會科學,2018,26(07):75-80.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