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舜云
摘要:本文重點探究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合作探究的開展實踐,依據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合作教學方法的意義,從轉變教學思想,積極應用合作探究法、合理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激起學生探究興趣、布置合作探究任務,提高學生整體能力,打造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這幾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為增強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其關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本條件,所以,加強語文教學勢在必行。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要求,為了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加強教學方法創新勢在必行。而合作探究學習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既滿足語文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為此,教師在課堂活動開展中應積極引入合作探究法,通過科學分組,合理布置活動,來充分發揮合作探究法的應用價值,促進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水平提升。以下主要內容為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合作探究的開展實踐策略。
二、 分析合作探究活動開展的意義
在過去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甚至一些教師依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手段,此種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又會增加教師課堂活動組織與開展難度。而引用合作探究法,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還能豐富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感受,并為學生打造輕松且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互相合作中輕松學習,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潛移默化地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但是怎樣才能將合作探究法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出最大化,是當前教師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 研究合作探究活動開展的前提
(一)分組合理,分工明確
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進行分組,保證分組合理,因為分組的優劣關乎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合理分組的重要性。在課上,教師需要積極和學生溝通與交流,掌握他們的內心感受和想法,清楚地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并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進行小組安排。各個小組都要推選出一名有能力的組長,負責監督組員探究,增強組員合作和監督,提升合作探究效率,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保證組員關系良好
若想保證合作探究活動的有序進行,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確保組員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保證組員間相互信任與尊重,在活動開展中能夠團結一心地解決問題,提高組員的探究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加強每個小組的凝聚力,讓每名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務,一同為小組做貢獻。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團隊競爭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此活動開展既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能加強學生的團隊向心力,讓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提升到新高度,進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開展實踐效率。
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合作探究的開展實踐策略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合作探究的開展實踐策略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轉變教學思想,積極應用合作探究法、合理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激起學生探究興趣、布置合作探究任務,提高學生整體能力、打造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詳細內容如下:
(一)轉變教學思想,積極應用合作探究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他個人的教學觀點直接影響課堂整體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同時不斷鞭策自我,順應時代的改變,不斷創新自身教學理念。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可以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日常工作中,和其他優秀教師進行網絡交流,及時獲取所需信息,另外,應用網絡技術還能隨時隨地地查閱資料,豐富自身知識體系,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探究法,把它當做是一種輔助手段,結合教育環境選取恰當的合作探究模式,且全面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合作探究法的使用頻率。
比如,在教授《司馬光》這一課時,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轉變只教師一人講解的教學模式。在基本講解完這篇文章以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如果你是司馬光會用什么方法救助你的小伙伴。并在學生思考完以后讓每名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之后由教師結合學生的想法把他們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組員可以挑選文章中的一個角色來扮演,要求每組的組員一同合作探究,把這個故事通過演繹的方式展現出來。教師組織學生匿名投票,選出演繹較好的小組給予獎勵,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讓學生通過親自演繹能夠加深對文章理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更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合作探究法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率。
(二)合理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將合作探究法應用到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若想合作探究法的應用優勢發揮出最大化,教師移動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挑選多元化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合理的應用最恰當的合作探究模式,落實到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教授《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則古詩時,因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年級偏小,并不能完全理解古代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便增加了課堂教學難度。在此種狀況下,教師可以引用現代教學工具,在網絡中下載與《飲湖上初晴后雨》這則古詩相關的圖文資料,并在課上向學生展示出來,給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營造與課堂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教學情景,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之后再與教學現狀相結合選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此篇古詩,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授,首先由教師對班內同學進行分組,每組保持四人到六人,給每名學生都提供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前收集《飲湖上初晴后雨》這則古詩相關內容,并在課上講解中,預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探討,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由表達內心的想法,再與教師所展示的圖文資料相結合對該則古詩進行理解,讓每名同學在組內表達自己對這則古詩的看法與感受。教師通過謹慎的篩選,參與到某個小組探究之中,通過自有發言,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布置合作探究任務,提高學生整體能力
小學生存在學習意志不堅定,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問題,這便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導師作用,不但能夠在教學中融合合作探究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給學生分配合理的學習任務,督促他們學習的同時做到互幫互助,進而加強他們的整體能力。比如,在教授《望洞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每組五人,一人為組長,當教師講完這篇課文之后,讓每個小組在特定的時間內背會望洞庭這首詩,并了解古詩的大致含義,由組長監督與管理,再由組長負責記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而教師在一旁引導,保證每個小組探究活動都能順利開展。教師只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對每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即可,便能輕松地得到每組學生背誦的實際情況,結合組長記錄的學習任務達成情況獎勵完成又快又好的小組,并邀請獲獎小組組員到臺上分享背誦經驗,以供其他小組借鑒。通過合理分組,再給學生派發學習任務的辦法,不但能夠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能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
(四)〖JP2〗打造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JP〗
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探究法,教師首先要關注的是怎樣創設行之有效的合作探究情景。教師要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法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學情境創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合作探究情景創設,將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帶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探究中加強對課本知識理解與自我,進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比如,在教授《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工具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探究情景,讓學生在輕松且和諧的氛圍中找尋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速教學任務完成。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打造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更能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在課上溜號或者是走神,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去聽講,而合作探究學習情境的打造能夠吸引學生注意,讓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積極與其他同學探究,最終得到完整的答案。
五、 結語
對于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來講合理應用合作探究法十分重要,其不僅能夠提高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水平,還能豐富小學生語文知識體系,通過互動與交流,來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加大合作探究法應用力度,結合學生性格特點與學習成績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人數和實力上下相差不多,如此才能將合作探究法的應用價值發揮出最大化。另外,合作探究法的運用還能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力,滿足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周瑩玲.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2):39.
[2]馬建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20(2):18.
[3]王憲周.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35):86-87.
[4]郭寶.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159.
[5]薛紅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254.
[6]楊雪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模式探究[J].甘肅教育,2019(22):121.
[7]高靜.探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機制和教學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18.
[8]廖勇,朱廉清,伍啟玲.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基于學生需求的探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34(5):34-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