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譽嬋 羅元 王惠瑩 毛海軍
摘 要:黨的十九大做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經濟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瓶頸制約。通過對貴州省黔東南地區人才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針對當前人才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與此同時,根據該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訓方案,以期以此突破人才瓶頸制約,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地區;人員培訓
中圖分類號:F127.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0-0121-01
一、背景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其鄉村地區的振興顯得更為重要。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提高人才素質是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因素。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的具體部署。
貴州省黔東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要區域。2018年貴州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該地區總產值為1 036.62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7.9%。然而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當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20.4%,農業增長速度相對較慢,當地農村發展仍然處于相對落后階段。另外,2018年年末當地常住人口353.8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4%。在人口數量增加的同時,人口的質量卻普遍偏低,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貴州省黔東南地區人才現實狀況
1.農民受教育水平低。黔東南州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黔東南州只有3所高等教育學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經走訪調查發現,貴州省黔東南州的農民絕大部分處于初中學階段,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2.當地人才現狀。黔東南州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全州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農林牧漁業僅占總人數的8.25%,具有高級職稱的僅有1 507人。該地區人才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人才分布也不均衡,人才在教育、衛生行業的偏多,缺少在農林漁業等行業方面的人才。
3.村組干部老化弱化,素質水平較低。據調查,當地多數村的村長、書記和主任的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有的甚至在60歲以上。不僅領導干部年齡大,還存在領導干部普遍素質較低的問題,他們工作缺乏創新型和前瞻性,很難承擔起實現鄉村振興這一偉大戰略的重任。
三、針對當前人才發展現狀提出的解決對策
1.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大力發展農民職業教育,開展成人教育、深入教育、專門教育。通過抓好“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增加農民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農民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提升農民素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分別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進行引導和扶持,著重于構建包括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關聯的培養方向,加快其向現代職業農民的轉變。
2.政府政策支持激勵,加強人才教育。政府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創造本地人才的良好成長條件,對獲得特殊成果者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摸清底數,健全本地人才數據庫。在建立的高層次人才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觸角,健全網絡,堅持一人一表、一人一檔,建立詳盡數據庫。
3.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選拔培育年輕干部。在管理機制上進行改革和創新,針對“軟弱散”開展組織和個人自查自糾工作,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及時開展不合格黨員教育引導和處置工作。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落實干部工資待遇,建立村干部社會保障制度。基層企事業單位要有目的地選擇培養目標,依靠老一輩技術人才發揚傳、幫、帶的長期培訓班。
四、人員培訓方案
1.培訓需求分析。一是組織分析。貴州省空氣污染程度小,環境優美,決定了貴州省黔東南州經濟發展側重于農業和旅游業。因此,培訓的重點在于人員經營管理和技術能力的培訓。二是任務分析。對農民進行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其自身素質;對農村專業人才進行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對黨組干部進行培訓,提升干部素質。三是人員分析。農村生產技術落后,缺乏先進生產技術的指導;農村專業人才專業技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村組干部法律意識淡薄。
2.培訓計劃。一是針對農民的培訓。首先,在黔東南大部分農村地區有很多的青年農民,當地可開展農校,對青年農民進行培訓,注重創立專業技術班、短期訓練班。其次,要對農民進行分類培訓,聘請專業人員重點培訓農村的種田技術人員、農業機械操作人員與種植和養殖人員等,增強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技術技能。專業人員與農民一起深入到田地里,進行面對面的技術指導。二是針對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貴州省黔東南州農村人數占比較大,但也有一部分人掌握農業專業技術。對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旨在提高農民自身技術技能,進而提高整個地區的總體素質,最后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針對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主要由政府主導培訓,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的方式,引導社會專業培訓機構提升其專業生產技能,當地可定期派送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到對應的部門進行掛職鍛煉。三是針對村干部的培訓。一方面,針對年長的村組干部進行培訓。通過政府主導指派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加強法律法規政策、新時代科學發展理念以及干部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針對年輕的村組干部進行培訓。嚴格制定干部標準,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觀念,選拔出能力突出、勇于創新、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年輕干部。
3.培訓實施。一是實地培訓。安排培訓者和培訓對象抵達培訓目的地,介紹培訓項目和活動范圍以及安全注意事項。培訓活動結束后,由培訓對象進行感受描述,總結啟發與感受。二是面授講課。發放學習資料,由培訓講師開始授課,在課程快要結束時,向培訓對象發放并回收問卷,用作培訓效果評估的依據。三是網絡教學。建立市、縣、鄉、村、戶五級網絡服務體系,通過網絡媒體傳授培訓內容,抓好典型,以點帶面,穩步擴大培訓效果和輻射面。
參考文獻:
[1]? 徐爽,郭小文.鄉村人才培訓模式研究——以達州市達川區為例[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8,(4):43-46.
[2]? 張慶香.崇明縣農業人才培訓現狀及對策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
[3]? 黃鸝.農業現代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9,(5):28-30.
[4]? 趙士鵬.夯實縣級農廣校助力鄉村振興[J].農民科技培訓,2018,(4):13-14.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資助(201912026002)(課題組成員:何譽嬋,羅元,王惠瑩,胡婷婷,張艷清,毛海軍)
作者簡介:何譽嬋(1998-),女,吉林敦化人,學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指導教師:毛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