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桂蓮
摘 要:微課有短小精悍與主題突出及運用靈活等優勢特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起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突出重難點及整合教學資源等育人作用。但受教師滯后教學觀念與本末倒置教學手段等因素的影響,初中英語的微課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綜合學情等要素因時制宜地引入微課,實現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關鍵詞:微課;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應用
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推動了微課建設的發展進程,加速了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具體來說,微課的圖像與聲音等信息載體多元化,教學課件與練習測試等輔助教學的功能強大,學習情境的真實性與形象性不斷增強,對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持續提高有著現實意義。
一、課前預習環節
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做好課上學習的準備,減輕課上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習質量。但課前預習不能盲目進行,教師可通過微課形式列出預習大綱與范例,給予學生預習方向與內容的適當點撥指引[1]。英語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投入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由于英語是一門學科難度比較高的課程,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感覺比較吃力,無從下手,那么就要從最基礎的方面做起。比如說課堂教學中,課前預習就是第一個學習環節,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方向。英語知識的學習相對系統,學習新課前需對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因此教師可以將新舊知識的過渡點當作微課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學習的詞匯、語法及句型時,實現學習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學的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將上節課“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中的相關內容當作知識遷移點,制作成富有聲音與圖像等內容豐富的微課程,供學生自主下載觀看,以掌握更多口語交際用語與新語法等知識點,切實發揮微課在學生預習環節中的作用與價值。
二、課上教學環節
1.新課導入環節
課堂中,新課的導入環節是教師在進行新的學習內容時的開端,一個良好的新課導入,可以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有一個較好的學習體驗。在新課程導入環節,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積極性[2]。如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關于足球的比賽或球星故事等,圍繞這些內容設計微課程,使學生在課前就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在新課前進行導入,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新課教學
在閱讀教學環節,教師針對故事性強的文章,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的電影片段。課堂教學的形式也應當得到教師充分的重視,一個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就比如針對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英語文章,教師應當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課程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教學中,教師可以搜索《功夫熊貓》的電影片段,以微電影的形式讓學生欣賞,確保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直觀性。如在寫作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卡通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講解與寫作題目相關的內容,豐富學生詞匯量的同時,強化學生快速記憶的能力。在詞匯教學環節,除跟讀教學方式外,教師可以將目標詞匯量分成多個小組,將每組的詞匯編寫成話題,以微課程話題的形式呈現出這些詞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詞匯意思,實現對詞匯知識的靈活運用[3]。
3.課后引導環節
在作業環節,學生以微視頻的形式將作業發送給老師,便于教師對作業的檢查。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作業的完成都是由紙面形式呈現的。現階段的英語學習中,教師應當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如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學中,課上學習知識不系統,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問題,就句型理解與詞匯應用等不理解之處制作針對性的內容,利于學生隨時點播與觀看,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以貫徹落實因材施教與因時制宜的教學原則。
三、總結
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形式進行預習,能夠對文章內容有個大致的理解,減輕課上學習的負擔。教師在課上以微課形式講解新課內容,能夠確保關鍵問題講解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后整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可實現學生課前預習、課上教學及課后反思的一體化。除此之外,微課使教師減輕教學壓力,并提升教學質量,更利于推動初中英語教學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蓉.淺析“互聯網+”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2019,2(1):69-70.
[2]王敬東,楊慧.微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11):77-81.
[3]郭曉冰.微課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5):43-44,56.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