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促進初中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隨著教學觀念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得到了一些教師的認可。與此同時,對于教師來說,能否不斷提高課堂效率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教師在恰當的時機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索。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的分析
1.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
數學在中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學習和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提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方式,但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教師應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實效性,充分發揮數學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深入促進學生的發展。
2.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新課改要求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一些數學教師年齡較小,在教學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教師只憑自己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簡單地進行書本知識的傳授,缺乏創新,缺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此外,初中數學教師受自身專業素質的限制,不適應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轉變,無法促進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此外,一些新教師缺乏教育經驗,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1]。
二、提高數學課堂提問實效性的相關措施
1.課堂提問要具有趣味性
數學與其他科目相比,知識點比較枯燥,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因此,學生必須要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只需將教學課標規定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就算完成了教育職責,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太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重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問題的有效性就顯現出來了。例如,在講“軸對稱三角形”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在紙上畫等腰三角形,然后剪下來帶到教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環環相扣的提問引領學生操作。這種教育模式效果顯著[2]。
2.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
初中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有必要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問題的有效性和對學生的啟發性,凸顯問題對學生學習的價值。
3.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從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問題,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教師必須進行思考。不同的學生需要的思考時間不同,學習優秀者反應快,一般的學生思考速度慢一點,所以教師要考慮到班上所有的學生,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
4.提問要有明確的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曾被多次修改,教師要在讀懂讀透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深層把握教材內容,設計重點,解決難點。在課堂上強調重點是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這些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厘清問題。
5.評價比提問更重要
傾聽學生的回答并立即做出科學評估是完成有效提問的重要步驟。學生都喜歡被肯定,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贊美。因此,老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令人振奮的評價能鼓勵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對于答錯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正確評價,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指導學生改正錯誤[3]。
6.課堂提問要掌握適量原則
適量的提問對數學課堂是有好處的,但過多的問題正好相反。如果問題很多,思考時間很少,會讓學生感到疲倦和煩躁,沒有機會吸收知識或深入思考。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研究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其基礎,設計問題時注重數量和難度。在課堂上,還要及時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做出適當的調整。
目前,初中數學課堂中存在的情況限制了提問的實效性。要建設高效課堂,形成良性循環,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必須研究課堂提問的科學性。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師生持續不斷地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軍.初中數學課堂開展提問式教學的有效性探討[J].考試周刊,2018,34(10):45-46.
[2]周凌.初中數學學科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7(2):46-47.
[3]于仕兵.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201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