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職業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在適應當今的社會需求。據此,本文將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研究對象,對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產教融合教學實踐中的必要性及其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闡述,以期能夠為業內人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經濟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協會“十三五規劃”課題項目“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改革下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KX19B146)。
現代學徒制度作為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其不僅是產教結合教學的基本制度,也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模式,其對于促進學生就業,促使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尋找出一條能夠有效促進學校、教師、企業、企業教師、學生等五大主體實現相互融合、共同努力、達成共贏的途徑。
1 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產教融合教學實踐中的必要性
同現代學徒制與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應用和研究更加深入的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職業院校的現代學徒制與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和研究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經濟管理類專業作為一類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其不僅需要學生能夠豐富的理論知識底蘊,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有著一定要求。但事實上,我國職業院校中的經濟管理類畢業的學生,其大多僅僅掌握了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對于實踐能力卻存在著極大的缺失,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無法滿足社會對于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素質要求。想要改進這一現狀,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新型教學模式來培養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其中科學素質包括敏銳洞察力、創造性思維、科學研究及思維方法、創業創新意識、經濟素質、管理素質。該些素質不僅會影響企業資源配置、決策預測、經濟分析、經濟核算、成果轉讓、成本費用洞一系列經濟問題,還會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而人文素質著包括有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格品質等素質要求。所有企業都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若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不能夠滿足企業對于經濟管理人才的素質需求,那么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利于企業發展[1]。而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制度,其若是能夠在產教融合模式中得到良好運用,那么將可以在學生畢業前便幫助學生積累下工作經驗,進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針對經濟管理類學生培養來說,在產教融合教學中應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是極為有必要的。
2 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產教融合教學中應用
1)促使學生進入企業中進行學習。對于當今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說,其所欠缺的并不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途徑,而是實現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進一步深化理論與實踐聯系的渠道。而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根本的教學模式,其若是能夠在產教融合中得到有效應用,那么將可以幫助學生搭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進而深化理論知識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能夠有效保障現代學徒制的應用效果,高職院校首先要實現學校與企業間的深層次溝通,并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掘企業的優勢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際培養目標,科學合理的選擇企業。其次,在與企業達成合作以后,高職院校應爭取更多的學生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學習,并通過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兩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共同培養。其中學校教師負責對企業學習中遇到的理論和實踐對接問題進行解決,而企業老師則主要負責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具體應用進行培養,雙管齊下,不僅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和應用都將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企業也可以收獲諸多的儲備人才,進而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人才基礎。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在共同指導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諸多沖突問題,對此還需要學校和企業間不斷的磨合與實踐來進行解決。
2)深化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模式。在完成達成校企間的合作以后,學校便要進一步深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改變傳統產教融合教學中對學生培養以學院為主導,企業為輔助,培養內容也以理論為主的現狀。對此,學校要大力引導企業加入到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并通過簽訂培養合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課程計劃以及教學內容、強化企業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等方面深化企業與學校間的合作效果,從而加強經濟管理類專業產教融合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次,高職院校在與企業達成深入合作以后,還可以在學校內建立“企業冠名班”,所有學生可以自愿加入。該冠名班的建立,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就業方向,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立下目標,還可以讓學生清除的認識到自己處理學生的身份以后,還有著企業學徒的身份,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針對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最后,學校和企業間可以采用企業工作旺季時,學生參加工作,企業工作淡季時,學生回校進行學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為能夠保障學生、企業以及學校三方間的利益,還需要學生在進入企業學習前簽訂三方協議,并在協議簽訂過程中保證簽訂全程的公開透明性。
3)實現教師與企業共同指導。對于學校課程也需要進行深入改革,應以理實一體化與現代學徒制為基礎,通過企業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進行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改革。其次,為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校內學習中的實踐能力培養效果,學校還需要在校內建設一個供學生創新學習的場內,并與企業共同保障學習場所內硬件設備的實際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企業可以把自身項目和產品引入到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高項目和實例引導,促使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專業性提升。最后,為能夠確定學生的培養效果,為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面提高一個科學合理的培養參考,學校還需要同企業共同建立一個雙重考評制度,通過該制度,企業可以了解到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人才需求;學校可以通過雙重考評制度及時發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改進提供指導;學生可以通過雙重考評制度發現自身能力上的不足,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提供學習效果。通過雙重考評制度,企業、學校和學生之間將可以達成共贏效果[3]。因此,有必要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產教融合教學中進行落實。
3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在產教融合教師中應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是極為有必要的。在實際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從促使學生進入企業中進行學習、深化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模式、實現教師與企業共同指導三方面提高現代學徒制教師模式在產教融合落實效果,進而提高對學生的培養效果同時,達成企業、學校和學生三者之間共同成長、共同促進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彭瑜,程盈,鄺衛華,侯文峰.現代學徒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前期準備工作的解析——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亞太教育,2015(6):49-50.
[2]葉喜,廖育堅.中職動漫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思考——以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為例[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7):17-18.
[3]基于規模化培養視角的商科專業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選擇標準研究——以校企共建“店長職教集團”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