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步伐在逐漸加快,于農業而言也不例外。與計算機技術進行融合發展的理念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營銷模式。近幾年農村的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農業生產進入到了新時期,電子商務在促進農產品銷售和提高居民收入以及完善鄉村各類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現行的電子商務體制已經基本完備,但是電子商務體制和農業扶貧政策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出入,這就導致了電子商務扶貧無法構成完善的發展體系,所以在深入發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要想使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更好地結合,就必須讓扶貧模式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配合,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精準度,從而建立起現代化的精準扶貧體系。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發展;電子商務;農業發展
雖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已經初步完整,但是很多農村仍然存在著農業產品競爭力不強、產品交易的流程多、產品交易成本高、生產較為分散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農產品的產量,還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造成了農村農業生產依舊落后的現象。
一、電子商務實現農村扶貧的內涵
在計算機作為主要發展力的信息時代,電子商務是網絡商業發展的核心和重點,根據目的和理解角度的不同,對電子商務的定義也有很多種,這也就使得電子商務的應用模式多種多樣,所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電子商務模式,成了現代企業想要獲得成功的根本發展方法。總體而言,電子商務就是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利益目的以及實現這些目的所用到的手段和方法,而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的構建,是借助電子商務技術提高社會服務效率的一種方法,概括的解釋為:通過互聯網這一渠道,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目標實現方式以及實現這一方式的各種方案總結。
二、農村電子商務的特點和與其他電子商務的區別
農村電子商務是眾多電子商務的一種,具有電子商務的共同特點。但是由于其社會服務性質的特殊性,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政策與其他的電子商務也具有一些明顯的區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和發展體系。
1.獨一性和內容豐富的結合
農村的電子商務扶貧體系構建是由許多不同的電子商務扶貧模式共同構成的一個樹狀完整體系,首先要根據不同的扶貧角度和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選擇不同的電商扶貧模式,這體現了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供不同農民或農業生產組織的選擇類型豐富。另外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的獨一性也就是特殊性體現在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中的不同扶貧模式都具有與其他電子商務不同的運轉方式和方法,其他行業的電子商務往往是一套運營體系可以貫通整個行業的電子商務需求,而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則會具有多套發展體系,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靈活選擇電商扶貧體系中具體的個性化應用模式,另外不同的地區所主營農業的不同以及農產品的不同,也形成了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的特殊性。
2.服務性質和盈利目的的結合
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的盈利性體現在農村電子商務的主體機構在為農民增加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自身在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中也會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這些經濟利益就是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的利益性體現,另外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本身就是服務類型的公益項目,所以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也具有很強的服務性,就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是一項服務性與盈利性相結合的電子商務體系。在農業企業為主體、合作社為主體和公共機構為主體的三種主要電子商務體系中,農業企業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對于利益性的需求最高,公共機構作為主體則對利益性的要求最低。而公共機構為主體的扶貧模式的服務性目標高且行動機動值大,農業企業的則最小。
3.農村的扶貧政策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農村的扶貧政策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主要就體現在精準扶貧工作與電子商務技術的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系統利用電子商務的服務平臺進行扶貧工作的展開,并且在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大背景下,將農業產品的營銷與信息化技術平臺結合,不斷拓寬農業生產所涵蓋的范圍并且增加農業經營的形式,從而實現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
三、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構建的原則分析
1.遵從信息技術科學性發展原則
想要進行精準的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政策,就需要不斷學習現有的國內外各種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方式和方法,科學性地分析可借鑒的部分,以所要實行農村電子商務的地區的實際農業發展特點作為基礎,根據其內部自身農業發展條件和外部經濟發展環境作為出發點,不斷研究出最適合自身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體系,將科學性作為發展原則,從而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可持續化發展。
2.遵從系統性管理運轉原則
電子商務是講求系統性和高效率的信息平臺經濟運轉模式,一旦出現系統斷層將會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的應用效率。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政策而言,需要建設一套完備的農村電子商務體系,明確農村電子商務的切入點和運行機制,使農村電子商務可以系統性地高效運轉,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四、構建起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的基本流程概括
區別于其他的電子商務體系,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的完整構建,首先需要根據戰略目標制定相應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目標,而不是根據電子商務發展體系制定農業生產營銷的定向方向。之后再根據戰略目標選擇最適合的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必要時可以采取分段發展和逐步構建的方法,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
1.實現農業產品營銷信息服務的網絡化
利用信息網絡化的發展特點,可以在相關網站或者電商平臺上發布農產品的各項信息從而開辟網上營銷道路,實現通過網絡與客戶接洽和網絡采購等,利用信息共享從而提高產品流通,不斷開拓網絡市場,通過農產品營銷信息的網絡化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展開。
2.通過建設農業服務中介促進農產品流通
發展農業中介平臺也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將信息提供給中介服務,讓中介服務來協助交易雙方都獲得準確的信息,或者以第三方的網絡交易和交流平臺作為中介給交易各方提供中介服務,都是利用服務中介促進農產品經銷的有效方法。
3.開展協同性的一條龍電子商務體系
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集成化管理,建立起“供應、生產、銷售”的一條龍式發展體系,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各部分可以高度結合,共同作業。建立起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體系,也需要像其他的電子商務系統一樣建立起網絡整合的價值鏈,從而對價值鏈中的部分進行準確優化和改進,各方努力共同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從而實現信息的全面交流,產業鏈的高度結合。
五、農村電子商務的個性化扶貧體系類型分析
根據各個地區不同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從運營主體上分為三種,分別是公共機構為主體、企業運營為主體和合作社運營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個性化發展體系,三種大分類的電商扶貧體系都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平臺,但又有著不同的經營理念和發展特點。
1.公共機構作為主體運營的電子商務體系
以公共機構作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是各類公共機構作為主導建立起農村電子商務的扶貧系統,主要的啟動資金是依靠政府或者相關科研教育等研究機構的資金支持。以公共機構作為主體的電子商務平臺最主要的目的是實現扶貧,因為對于利益的要求相對較低,可以類屬于公益項目。
公共機構作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比較容易建立和落實,因為這一類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是依賴公共部門或者政府平臺,這就使得平臺各環節之間的聯系性較強,可以較為緊密地結合起來,能夠迅速搭建起完整的電子商務系統并且進行運營展開。該類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還可以較為高效率地聚集所需人才和解決外部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各類公共部門有專門對應的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定向的人才傳輸,還有公共部門和機構可以隨時介入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因此也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一定的建設便利。
但是公共機構為主體運行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也具有很多較難改進的缺點,以公共機構為主體會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運行機制較為僵化,內部運行也有著固定的模式會導致內部缺乏激勵體制從而影響電子商務平臺的深入發展,使得電子商務平臺只能滯留在表層,無法進一步深入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由于運行機制無法靈活轉變,使得這類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很難滿足全面的市場需求,也沒有辦法根據市場環境的不同進行相關調整,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極容易被淘汰。
2.企業運營作為主要部分的電子商務體系
企業運營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體系指的是以部分農業企業作為主體核心,政府和其他科研平臺作為輔助參與的市場化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體系。這一類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市場化的目的較為強烈,因為企業需要達到盈利目的,在對電商平臺進行運營時會主要考慮市場機制,主要采取企業化的運作來保證一定的經濟收益,這也就使得該類電商平臺可以更加市場化的運營,確保經濟效益的存在,成為更加企業化的標準運轉。
然而以農業企業為主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往往建立的難度較大,且受市場條件的影響大,而且容易造成企業的盈利和公共機構的公益服務出現矛盾的現象。首先要參與的相關農業企業需要具有充足的廣告宣傳資金并且具有較為完備的電子商務平臺參與體系和較強的網絡技術實力,符合這些要求的農業企業本來數量就不多,而且以農業企業為主導的農村電商平臺還需要與公共部門進行合作,在單純收益的基礎上還要滿足公共機構的公益服務性要求,這就使得能進行合作的農業企業數量更少。此外,在農村電商平臺無法獲取到與農業企業所預期的收益及名譽的運行結果下,農業企業很可能撤資推出,這樣使得農企為主的農村電商平臺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也不利于農村電商扶貧政策的發展。
3.合作社作為主體運營的電子商務體系
合作社為主體運營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是指以合作社代表社員的利益要求基礎上,通過政府公共部門的支持,依托各高校和中介平臺以及科研部門從而實現貧困農村搭建電商平臺的目的。這一類的電商平臺是合作社為主導,政府提供輔助的建設主體,既具有一定的市場經濟收益,又具有社會公益性質,可以在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的發展。
但是這樣的農村電商平臺往往建設成本較高且經濟收益不能長時間持續,而且技術能力不強,也得不到深入地發展。雖然是以合作社為主體,可合作社往往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持續運營,合作社的市場體制也不夠完善,可以帶來的經濟收益有限。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的電子商務發展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產業的發展模式,需要根據不同的農村農業生產的產品和銷售模式的不同進行合理的電子商務規劃設計,使電子商務真正有效地做到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實現更低成本更高利益的效果,才能使精準扶貧計劃更深層次地進行。另外,農民也要積極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將計算機技術作為帶動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實現家家都能參與電子商務,大家共同致富,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標,讓電子商務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佳.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價格月刊,2020(02):26-31.
[2]降雪輝.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決策探索(下),2020(01):10-12.
[3]劉瑾瑜.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研究[J].商訊,2020(02):168-169.
[4]陳迎雪,王毅.河北省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智庫時代,2020(01):9-10.
作者簡介:趙巧(1972.08- ),女,漢族,大學本科,副教授,黃淮學院,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