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敏 司曉慧
【內容摘要】初中學科知識教學開展對于學生自身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以及未來個人發展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意義,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號召,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以及綜合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然而,縱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現狀卻并不樂觀,如何有效強化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以及課堂質量成為當前該領域的一大棘手難題。本文就當前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結合具體教學事例以及相關教學經驗積累展開相關探究,以期能夠為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步伐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策略探究
時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教育作為富國強國的關鍵核心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應當立足實際教學開展現狀以及學生真實能力,貫徹落實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以及具體教學大綱要求,圍繞學生為教學主體展開相關知識教學活動,強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探究意識。自主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引入能夠有效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強調學生的課堂教學主人角色的同時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端正自身學習態度。
一、注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引導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習慣將教學重心放置于理論知識概念傳授教學上,學生長期處于一種知識灌輸填鴨的被動學習狀態,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師布置相關任務以及課后作業,對學生自身相關學習良好習慣以及綜合學習能力有著極大的阻礙負面影響。由于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尚淺而相關知識理解表達能力尚未完備,一些復雜繁瑣的相關數學公式以及知識概念掌握理解對于其來說難度較大。因而教師應當切實從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身心情況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相關知識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良好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協同合作,為學生提供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在課后環節開展相關小組探究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從而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還能夠激發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探究意識。
二、轉化過往教學觀念突出自主學習
長期處于一種被動壓迫學習狀態,很容易激發學生對于該學科知識學習的反感厭倦以及抵觸情緒,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當前教育開展過程中越為明顯。因此教師應當根據當前時代發展以及社會需求,與時俱進轉化相關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切實圍繞學生展開一切相關知識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只有學生真實體會到作為學習主人的感覺,才能夠真正發自內心地產生相關知識學習興趣進而投入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在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地凸顯學生主觀能動性并為其自主學習探究創造提供機會。例如,教師的引導教學學生學習《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該部分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在預習環節讓學生事先準備好自己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進而利用自己預習情況以及所學知識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介紹。這樣不僅為學生展示自我創造良好條件,還能夠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該環節當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由過往的主宰者轉化成為教學引導者的角色扮演。
三、充分利用問題教學方法
初中生所處年齡階段大多是多動活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難長期保持注意力集中狀態,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學生具備很強好奇心的特征來著重針對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強化培養。設置問題是初中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手段,合理科學地設置相關數學教學問題對于提升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進行三角函數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開展了借助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相關問題設置。“教學樓前有一棵小樹,不依靠直接測量教學樓的方法,你需要怎樣才能夠得到教學樓的高度呢?”學生的自我探究思考的同時意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價值所在。學生習慣運用所學相關掌握知識從而進行直接測量,教師在此基礎上向學生進行該課程相關知識內容教學,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更為方便快捷的方式進行相關運算。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親身實踐切實體會到公式運算的便捷,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探究意識,在無形中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相關有效強化培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意義,只有學生真實具備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知識學習積累同時自主探索創新進而不斷有所突破,最終成為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創新型知識人才。教師應當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教學,轉化自身過往傳統教學理念進而大膽改革創新,選擇最適合當下的教學模式及相關教學手段打開相應初中數學知識教學,更好地為國家社會的未來發展人才儲備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倪中新.自主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5):161-162.
[2]王君平.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學周刊A版,2015(05):97-9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