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蘭
摘? 要:在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孝道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重要品質。現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然而孝道觀念卻有著淡化的趨勢,許多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忽略了對孩子傳統美德的教育,以至于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尊老敬親的意識較為淡薄。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學生的孝道教育,從小培養其尊敬父母長輩的美德。
關鍵詞:學生;孝道;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2-0187-01
1.當前孝道培養面臨的挑戰
(1)家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
在學生孝道觀念的形成過程中,家庭教育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以至于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孝道觀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家長們過于溺愛孩子,對于孩子在物質上要求總是無條件的滿足,結果不但沒有達到培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使孩子變得越發任性,在心理、性格上沒有向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有部分家長應試教育觀念較重,在家庭生活中不讓孩子承擔一點家務,向孩子反復強調“你只要學習就行了”,弱化了孩子的生活勞動技能,沒有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苦與累,自然也就不會珍惜和敬畏父母的付出,難以培養孩子的感恩之情。
(2)學校教育重智力輕道德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現代基礎教育應當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校還是將重點放在了學科教學上,對德育不夠重視,相關工作開展不足,或者僅是流于形式,沒有真實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發展。一方面,學校沒有針對道德教育開展專門的課程,德育類的活動也比較少,這就導致孝道教育始終沒有一個合適穩定的平臺;另一方面,隱性孝道教育開展不足,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孝道教育的意識薄弱,思想品德、語文等學科都是滲透孝道教育的良好載體,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孝道觀念,但目前而言,孝道教育在相關學科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體現。
(3)小學生心理尚未成熟
小學生的心理正處于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的思想觀念,通常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但對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他們在認知上出現錯誤。同時,小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有時候雖然知道應該孝敬父母,但還是容易憑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來行事,難以用正確的道德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培養小學生孝道觀念的策略
(1)充分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的影響占據著很大比重,特別是在孝道觀念的培養上,家庭教育效果往往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的道德素養、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帶來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當規范自身的行為,為孩子的成長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如果父母對長輩孝敬有加,那么孩子自然也會尊重父母長輩,這種以身作則的方式比起任何的說教都要更加有效。家長要避免溺愛孩子,要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與長輩相處的方式,懂得感恩,并積極地用自己的行為來回饋,而不是認為所有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
(2)加強學校中的孝道教育
學校應當將孝道教育放在教育體系的重要位置,可定期開展孝道教育課,通過講歷史故事、教童謠等方式,讓學生熟記規定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師生積極互動的過程中,為學生揭示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各種美好品質,汲取其中的中華傳統美德,并讓學生圍繞所學內容,聯系自己的父母,寫一寫自己的感想、想對父母說的話或者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溫馨小故事等等。此外,學校還要積極開展關于孝道教育的活動,比如,孝道主題講座、親子活動、感恩教育活動等,以此來強化孝道教育的效果。
(3)提高小學生的自身素質
與知識型教育不同,孝道教育屬于道德類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講授、說教的方式,而必須要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與感悟。對此,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目,比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讓學生在閱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用傳統文化熏陶自己的心靈。通過大量的閱讀、背誦,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正面的影響,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其以良好的道德規范來要求自我,用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來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
總而言之,孝道在人的品德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學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因此,教育者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修養的發展,將孝道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同時,家長也要積極發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以身作則,樹立起正面的形象。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打造出一片潔凈的土壤,將孝道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孝道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曉紅.傳統孝道視角下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9(08):90-91
[2]陳爽,高穎愷,潘毅.小學生孝道教育的調查研究[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8.29(01):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