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茂富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融合了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啟蒙階段,語文課程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語言表達與語言組織能力都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對其他科目學習也有著重要作用。分析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在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保障課堂質量。
一、給學生足夠的關心和支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首先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興趣往往是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基礎。教師可以在不改變教學目標的大前提之下,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為其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持,也便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學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盡量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和主體感受。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習能力來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求知欲,不斷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能夠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的環節,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需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告知學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勇于提出問題。在學生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及時進行鼓勵和引導,要注意保護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擺脫課本刻板知識的束縛,對課本內容進行創新,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其思維模式和成年人比起來有比較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設計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時候不能以成人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比如說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把語文知識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注重實踐教學
在創設科學的教學情境中,由于不能根據學生對課堂的實際反饋及時調整課件,導致傳統多媒體教學形式無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芙蓉樓送辛漸》時,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同學們,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中確實有很多優美的詩句流傳至今,詩人通過自身的想象力描繪出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卷。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詩歌朗誦中來,讓學生通過主動閱讀“二月春風似剪刀”之類的詩句,同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現春天的景色,讓學生身臨其境,主動參與語文學習,也提升了教學質量。
四、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
新時代背景之下的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意識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創新能夠推動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前提,首先就要讓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比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進行互動和交流,這種問題沒有固定正確的答案,目的是培養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始終堅持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現如今,信息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桂林山水》為例,學生沒有去過桂林,如何能夠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呢?在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景物圖片、視頻等,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結合實際景色資料能夠更好地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風光。“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苯柚嗝襟w為學生營造沉浸式體驗的環境,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階段,并且因為它是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階段,一直備受人們關注。想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需要從多方面做起,豐富教學手段、深化教學內容,同時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
參考文獻:
[1]張麗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2019:448-450.
[2]王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問題的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