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成武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精彩有趣的課堂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實現全面發展,有著諸多益處。基于此,從趣味教學法入手,分析該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提升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課堂設計;實踐應用
趣味教學法就是利用多種教學元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積極心理、保持學生學習熱情的一種實踐方法。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實現全面發展。趣味教學法契合了語文課程標準,因此,教師應不斷研究思考,從多個角度探究趣味課堂的構建方法。
一、利用語言藝術,構建趣味課堂
語言藝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幽默、活潑的語言呈現學習內容,并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形成趣味課堂。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導致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低下,課堂中學生的活躍性也不高,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待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利用語言藝術,改善課堂的教學氣氛,使課堂變得活躍。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首先利用謎題引出話題: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后是莊稼的好朋友。學生討論猜測,最終得出謎底——小蝌蚪。接下來引出課題:今天小蝌蚪的媽媽不見了,我們一起來幫它們找媽媽,好嗎?這樣在語言的引導下學生進入童話情境,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趣味課堂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創設虛擬、動態情境,建立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互動關系,這不僅契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習慣,也能夠豐富趣味課堂的設計元素。教學手段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不能僅停留在書本教學的局限中。例如在學習《詠柳》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了春天柳樹新生的情境,用動態的畫面引導學生理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形態美;接著讓學生朗讀詩歌,結合畫面感受詩文中所描繪的美學元素;然后,利用白板指導學生對詩句進行針對性解讀,實現人機互動,形成智慧且有趣的語文課堂。
三、利用生活元素,構建趣味課堂
生活元素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動思考、探究,深化知識學習和理解,提高生活能力。將生活元素引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例如在《燕子》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課下要求學生回歸生活,觀察生活中的燕子,通過拍攝照片、錄制視頻、記錄燕子生活習性等方式,挖掘生活中的學習素材;在課堂上分享學生的學習積累,并欣賞作者筆下的燕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刻體驗燕子的活潑與靈動,體悟生活中的趣味和美感。
四、通過游戲設計,構建趣味課堂
游戲設計是趣味教學的重要方法。游戲設計就是指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在語文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習需要為學生設計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知識教學。游戲化的課堂可以使小學語文的知識顯得不再那么枯燥,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識。例如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火眼金睛”的游戲,為學生展示拼音卡片,重點針對復韻母ui和iu的標調、ü上兩點的省略規則等設計游戲內容,要求學生找出其中的錯誤,并進行修正。這樣的游戲設計能夠刺激學生回憶拼音知識,并在愉悅的氛圍中突破學習難點,彌補學習“盲區”,提高學習效果。
五、滲透藝術元素,構建趣味課堂
趣味教學法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在教學設計與實踐中應保持開放性的思路,探索學科融合的路徑,在課堂上融入多種藝術性元素,例如將音樂、舞蹈、繪畫、表演等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學生在趣味課堂上實現自主學習。若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諸多藝術元素,那么學生的眼界以及思維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樂之者”。趣味教學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語言、多媒體、生活元素、游戲形式、藝術元素等構建趣味課堂,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中實現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養清.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246.
[2]文五省.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