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
摘 要:迎面接力跑是一種規定距離較短、參與人數較多的接力跑比賽,參與的學生分兩隊相對站位,依次迎面而跑完成交接棒傳遞。這項在校園內廣泛開展的體育運動很有意義,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結合小學體育教材,以“迎面接力跑”為主要研究內容,從隊伍整體的組建、傳棒接棒的技巧教授、教學形式的變化等方面來打造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寓教于樂的參與團隊,讓參與的學生充分體會“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喜悅和“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
關鍵詞:迎面接力跑;體育教學;團隊精神
一、組建隊伍激發學生狀態的路徑
新時代下的教育對小學體育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強調了其舉足輕重的作用。迎面接力跑作為一項可以讓參與的學生深刻體會到團隊協作樂趣的運動值得深入研究。
對于迎面接力跑的加強,可通過設計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引入平時的體育學習中,促進相互合作、相互適應,共進共退,榮辱與共。讓原本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榮譽感不強、團隊意識淡薄的學生多體驗集體合作的愉悅,分享集體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為接力跑的訓練奠定堅實基礎,增進學生間的情感。
通過隊伍建設來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鍛煉隊伍氣勢,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需不斷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及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敢于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增進隊伍默契度,讓學生在練習和玩樂間相互支持,增進友誼,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不被外界所擾,練習集中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自控能力。學生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和精神狀態,隊伍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和凝聚力,學生個人素質和團隊成績共同提高,實現良性循環。
二、傳授技術提高運動能力的方法
要想跟上社會迅速發展的腳步,教育要不斷推陳出新,體育老師也要思考在新的形勢下運用多變的教育方法,靈活機動,不斷汲取新知識,摸索新技能,有所突破,在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形成完善的知識閉環。對于迎面接力跑這個運動項目要仔細研究技術方法,包含起跑技術、交棒技術、接棒技術等。
在起跑技術上,迎向交接棒的方式決定了起跑除了第一棒可采用蹲踞式的起跑姿勢外,后面的學生起跑只能采用站立式,普遍采用左腳在前、右手前伸接棒的準備姿勢,適當降低起跑重心,起步的步伐逐漸由大轉小,提高步頻,控制步幅。其中,也要規誡學生避免過分直立而無法快速啟動。老師要時常組織學生一起練習,提升團隊整體的平均水平,掌握起跑的優勢先機。
對于接力棒的傳遞技術,需要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練習,再加上老師適時的引領,寓教于學,通過師生互動來掌握接力棒的傳接方法。技術層面,學生一般右手握接力棒,前后隊員采用上下換握的形式傳遞交接棒。交棒時,手臂前伸,將接棒端伸向接棒隊員。接棒時,手臂前伸,手掌朝前,主動接棒。老師平時也可利用接力圈等新穎的器材進行傳接練習,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老師及時對學生傳棒配合不佳、時機不對、接棒不主動等錯誤動作做出指導和講解,并為學生親身示范,分析傳接時動作不協調對接力跑速度的影響,促成比較完整的學習過程。
三、組織教學強化練習密度的策略
對課業負擔大的學生來說,體育鍛煉則更是不可或缺,不僅可以放松身心、增添愉悅,更是強身健體的大好機會,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如何高效地組織集體的體育練習項目更值得思考。對于迎面接力跑這種參與人數較多的比賽項目,在有效的時間讓練習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尤為重要。
對于心性還未穩定的學生,單調重復的訓練不利于練習,幾次便會產生厭倦之意,這就需要老師用多樣的組織形式更多吸引學生的目光,根據學習目標對教學做出有益、有趣的調整,引起學生的興趣點,更積極高效地引領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收獲學識。
體能練習形式的設計要貼近學生,讓形式變得有趣生動,學生才樂意嘗試。老師可借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體能,針對小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以游戲的形式來掌握接力跑的大體訓練內容。由于學生均正處于身體發展、心智增長的階段,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且善于模仿,因此便會對新的形式進行觀察、探索和總結,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
反復練習終究還是為了比賽取得好成績,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競爭感和榮譽感,可階段性地組織小組比賽,磨合隊伍,激起學生的勝負欲,考驗學生的臨場能力,從比快、比穩、比時幾個方面綜合評比,可以增強學生對迎面接力賽的認知,使其熟知比賽的感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四、結論
同樣的教學項目,在不斷鉆研、創新和思考下呈現出良好的課堂效果,無論是內容的豐富還是形式的改進都會成為吸引學生的課堂亮點。熱鬧、刺激、激烈、富有對抗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迎面接力跑這項運動在校園體育被廣泛研究及推行的主要原因,開發富有新鮮感的精彩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迎面接力跑保持新鮮感和學習興趣,提升每個人的能力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身心素質并培養其品性,更可以推動這項運動乃至體育教育朝著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陳榮俠.巧組織,避隱患:讓迎面接力跑更加精彩[J].中國學校體育,2016(2):83.
[2]郝永忠.小學低年級迎面接力跑教法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5(1):89.
[3]王海霞.智慧引領 互動生成:小學體育二年級《迎面接力跑》教學設計解讀[J].體育師友,2016,39(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