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翠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落實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離不開班主任,可以說班主任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教育者,更是學生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和教育,首先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相關的知識體系,其次要在長期的管理中積累經驗,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不同的管理,做到對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管理能力。現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和實踐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與實踐
基于小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對小學生的管理可能會比較煩瑣,而這也是對班主任個人管理能力的考驗。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不只是抓好學生的學習,還需要觀察、了解學生的生活以及個人心理情況,保證學生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學習心態(tài),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班主任要加強管理和改進,提高班級管理能力。
一、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
俗話說:“最好的管理就是沒有管理。”這句話也可以運用到小學教育的管理中。但是小學生心智、思維尚不成熟,因此,教師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要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或者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進行自我約束[1]。這樣學生能夠很好地配合教師,進而提高管理力度。而實現這一管理目標的重中之重就是教師需要把學生當成朋友。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學生能夠將自己當朋友,這樣學生和教師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雙方都是對方關注和尊重的對象。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從而形成友誼。也就是說,在平時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要一改以往威嚴的樣子,主動放低自己的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真心實意地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這樣學生才會將教師當自己的朋友。
在平時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了解學生的想法,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盡力滿足學生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這樣才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生,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當學生把教師當朋友之后,學生自然也會尊重教師,并配合教師的管理工作,嚴格要求自己。
二、提高學生的自身管理參與度
班級管理是對學生的管理,因此在管理學生時,不應該拋開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自身管理中,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現在的學生素質都比較高,受到的教育都比較好,只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和引導,學生就會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2]。而要實現這一管理目標,就需要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要讓學生認識自身的問題,才能加以改進。所以,班主任需要提高學生在管理中的參與度。為了加強班級管理,除了競選班長和組長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擔任一周的班級管理干部。管理工作分為早讀管理、做操管理、衛(wèi)生監(jiān)督、課堂紀律維護等。小組中每個成員分擔一個角色。采用輪崗制的管理方式,這樣不僅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不足,還能夠提高學生配合管理的意識,讓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從而降低管理難度。采用這種管理方式,讓學生分擔班主任的一部分工作,班主任會相對輕松一些。同時學生的管理意識和被管理意識都會得到提高,這樣學生的配合度會更高。
三、加強德育,促進班級風氣
良好的班級風氣,有助于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良好的班級氣氛對管理和教育學生十分重要。所以,教師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從而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在教育和管理中,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讀書不努力的學生,遵守班級紀律的能力比較差,而讀書成績好,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往往都不會觸犯班級紀律。因此,教師在管理學生時,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加強對學生的德育管理,促進其自我意識的提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當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時,其自身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當然,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利用德育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的班主任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多了解學生,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感情,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才會配合教師,從而進一步實現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何麗.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22-23.
[2]黃麗云.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及實踐[J].語文學刊,2012(22):116-117.
[3]張婧.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及實踐[J].新校園(中旬刊),2018(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