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惠 楊銀花
摘 要:孩子人生的啟蒙與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系,能夠影響孩子終身的行為,可謂是教育之根基。新時期下,學校緊跟未來發展趨勢,認識到家庭教育蘊含著強大助推力,故在對學生進行各科教育時尋求家長的參與,借助其影響力來完成全方位教育,能夠使學生在愉悅且自由的環境中成長,釋放出個性特點,憑借正確觀念來規范自身行為,并更好地參與后續多樣化的學習,凸顯家庭教育應有的效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生;學習行為;影響
社會進步的前提下,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青少年易受到外界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認知與思想也受到相應改變,易出現自卑、虛榮等心理甚至在學習中呈現出焦慮、恐懼和抵觸等行為,或者因耐挫力不足而易敏感,也有可能導致違法行為的出現。究其根源,在于后天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有的孩子缺乏來自家庭的教育,對此,家長需憑借先進理念,對教育方式進行調整,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氣氛并言傳身教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積極影響,使之在家校積極配合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一、借助榜樣效用,營造和睦氣氛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權威性的影響,也是孩子學習行為的引導者,家長應該凸顯出新時期下多元化的角色,繼而協調好撫養與教育間的關系,輔助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所具有的榜樣效用給學生的身心成長帶來很大影響,所以,家長應對家風進行相應調整,形成陽光向上的環境,使孩子積極進取,改變以往倦怠情緒及行為。家長應率先摒棄不良行為,多讀書和學習,以自身高素質言行來對學生進行熏陶式的教育,使孩子在積極且和睦的氛圍下更好地參與后續多樣化的學習,審視自身行為,對不良行為進行自我糾正和規范。例如,家長應盡可能不過度參與娛樂活動,多陪伴孩子,使孩子看到家長的努力也感受到家庭溫暖,繼而安心學習。與此同時,家長要帶著極高的責任感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做事時呈現出條理性,不再“喊破喉嚨”去訓斥孩子。如通過勞動營造出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受到極大程度的熏陶與引導,在榜樣效用下逐漸形成與父母相似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彰顯出個性特點,學會在后續學習中將生活技巧與課堂結合,實現全方位成長,凸顯家庭教育的長效性。
二、緩解學生壓力,尊重個性發展
大部分家長雖對孩子有著濃厚的愛,但對孩子也有著極高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長中施加不同程度的壓力,使學生感受到個性被壓抑,有的家長甚至強行設計其未來前行道路,沒有尊重其選擇權。新時期下,家長應緊跟未來發展趨勢,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教育,調整期望值,使學生覺得有能力達到這個期望值,并能在達到期望值的同時釋放自身良好的個性,讓其自身選擇目標,家長予以支持并和其共同努力去實現個性目標。家長應鼓勵孩子向家長分享自身看法,并對這些想法給予尊重和采納,使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支持,從家庭中獲得安全感,安全感對孩子后期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能使其在后期遇到困難時有自信去克服,在輕松的心情下去參與各科課堂活動,在實踐中凸顯自身個性,帶著創新意識去完成不同訓練,與家長共同分享成功的樂趣。另外,家長還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對于一些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部分家長未與學生商議便帶其參加舞蹈、美術等課外班,對于這種強迫行為,有的孩子拒絕參與而產生厭學情緒,這種厭學情緒有時會影響其在校園課堂中的行為。所以,家長應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與其進行討論并做好自由選擇,使之帶著熱情去參與,在實際的課堂中也能帶著陽光心態去學習,正視自身優缺點及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足而健康成長。
三、巧用心靈溝通,彰顯家庭魅力
小學階段,學生對情緒的控制感到吃力,自律能力不足,往往情緒波動較大,這些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控制就會將成長中產生的不良道德感、審美觀和友誼等遷移至課堂,對課堂學習以及交流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甚至很有可能在與同學交往時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家長需與教師配合,通過悉心呵護,配以和藹態度去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切實有效收集孩子所遇到的各種困擾,關注其真實體驗并予以關心,在有針對性的幫助下家校之間共同尋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使之感受到快樂與家庭中的幸福,帶著自信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生在家庭教育下懂得如何去與朋友溝通,形成深厚友誼,認識到除了親情外還有友情,讓其積極參與社交活動,避免孤僻情緒的產生,使問題學生得到極大程度的改變。
四、結語
實踐中,家長秉承著“生活即教育”之先進理念,在關注孩子學業的基礎上將教育轉移至其身心健康方面,極大程度釋放孩子的個性,在家校合作中得到逐步發展,跟上時代進步潮流。所以,新時期下,家長不僅要幫助孩子對所學知識進行切實有效的鞏固,還應對其個性及天賦等高度重視,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對學習行為進行相應調整。重點是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庭所帶來的幸福感中去參與各科課堂活動,保持著愉悅心情,正視自身不足,在家長陪伴下尋找努力的準確方向,進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玉蘭.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影響[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3):37-38.
[2]羅梅.淺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J].東西南北(教育),2018(21):185.
[3]羅子言.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及性格的影響[J].青年時代,2019(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