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村民坐街現象由來已久,是村民休閑放松的一種形式。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農村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坐街作為以往村民休閑娛樂的方式也發生變化。一旦坐街人群不成規模,村民便會尋求其他的娛樂方式,例如賭博。這將會產生很多消極影響。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應該針對農村的新變化,為村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娛樂方式。
關鍵詞:坐街;休閑;公共空間
一、農村公共空間研究綜述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大量遷出,很多農村出現空心化,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我國不斷發展,農村會逐漸消亡。然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說明短時間內農村的存在仍然有其合理性,因而致力于農村本身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在對農村的研究中,農村公共空間的研究成為很多學者的關注點。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提到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城市儼然已經發展成陌生人社會,只有一些農村仍然是熟人社會。在我看來這些村莊之所以還是熟人社會的關鍵是農村公共空間的存在。公共空間的存在使村里人能夠有渠道維持相互之間的熟絡。
“公共領域”概念最早由20世紀50年代德國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提出,隨后哈貝馬斯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中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充分闡釋。哈貝馬斯認為“公共空間”作為“公共領域”的載體和外在表現形式,就是所說的各種自發的公眾聚會場所和機構。
當前,國內社會學關于農村公共空間的研究包括單一公共空間以及對公共空間的綜合研究。單一公共空間研究即為針對農村的某一個公共空間如茶館、水井、集市等進行研究。公共空間的綜合研究強調農村公共空間的多元性,在研究過程中著重觀察農村公共空間與其他村莊要素的互動,這些要素公共作用型塑村莊有序生活。
文章將以山西省J村為例,研究以坐街現象為代表的農村休閑公共空間的演變,建議在農村新的發展階段培育新的休閑公共空間。
二、坐街的功能
在我國農村村民坐街是很常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大家沒事都喜歡坐在街頭嘮家常,打撲克,曬太陽,即使是吃飯也喜歡端著碗聚在一起吃。坐街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村民好逸惡勞,大多數時候坐街形成的公共空間,尤其是在以往智能手機還不普遍的時候,是村民的消息來源,是維持鄰里關系的有效方式,也是村民的休閑娛樂方式。
山西省J村人口官方統計數據為500戶,1500人。文中所界定的青壯年為60、70后,老人為30、40后。多年前在打工潮興起前大多數村民依靠果樹種植獲取收入,這種收入方式導致村民的生產生活極其規律,每天三餐左鄰右坊都會聚在一個地方吃,午餐過后即是青壯年的坐街時間,他們會聚在一起談論時事新聞或是孩子上學的事。在這種時候,一些有外界信息的村民會成為權威,他們和大家分享獲取的最新信息,大家再進行討論。大約到下午3點半的時候陸續有村民離開,準備下地干活。這群村民的聚集多是根據自己居住地,也就是生產小隊。很多學者認為農村現在也不再是熟人社會,農村最初形成熟人社會根源在于村民有各種各樣聯絡的機會,比如同一個生產小隊的村民從小一起長大,上學時在村里小學和初中上學,等到初中畢業后在很多在村里嫁娶,地里干活時土地連成一片的村民會彼此熟絡,這樣村民的一生的絕大多數需要都能夠在村里滿足,甚至是在自己的生產小隊的地理空間內。村民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而然形成了熟人社會,這是J村70后及更年長的村民的生活狀態。除了青壯年在午飯后坐街,另外一批坐街人群為老年人。J村老年人基本在70歲以后會逐漸停止干農活,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與自己的孩子分家,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待在家里唯一的娛樂活動是看電視,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老人會選擇坐街來打發空閑時間。由此可見,坐街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休閑娛樂,維持左鄰右舍的感情。具體對青壯年而言是社交功能,而老年人是養老功能。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村莊空心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老年人去世,年輕父母帶著孩子到縣城求學,村莊人口銳減,曾經的青壯年60后,70后年齡增大,子女結婚買房的壓力壓在他們身上,當年坐街的悠閑狀態已經不再,村莊的人口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參與坐街的村民越來越少,坐街也難以發揮曾經的功能。
農村老年人年輕時繁重的體力勞動為他們的身體埋下很多隱患,年老后很多身體都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參與坐街的多是老人群體中相對年輕的那些人。村莊人口銳減表現在坐街的老年人甚至很難湊一桌打撲克,坐街所承載的養老功能不復存在,很多老人只是坐在一起聊幾句或是單純的消磨時光。對于60,70后,巨大的壓力使得他們在午餐后選擇休息,下午接著去地里干活。在冬天農閑時節,坐街不再是他們的首選。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村民喜歡待在家玩手機。這樣,坐街的同齡人大大減少,打麻將流行起來。J村明面上有兩家麻將館,每家里面會至少同時開兩桌,賭博給很多家庭帶來不好的影響,村民輸錢后嚴重影響自己的心情,同時極易引發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諧。由于賭博之風的愈演愈烈,鄉政府派出專人在村里查賭博,村民很多都很膽小,被查后會小心一段時間但打麻將是他們喜歡的娛樂方式,賭博的刺激感是其他的娛樂方式難以替代的。政府突然檢查治標不治本,所以過段時間繼續低調地賭博,繼續給家庭及整個村莊帶來不好的影響。
所以當前坐街作為70后及更大年齡村民的休閑娛樂方式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然而新的積極向上的替代方式并沒有產生,當前村民所采用的消遣方式或玩手機,或賭博,或宗教集會,這些對于鄉村振興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農村休閑公共空間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發展,在黨中央的指引下,農村工作應該真正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不管是從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還是加強黨中央的農村工作,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構建新的休閑公共空間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興建農家書屋
下地干活被村民稱為“受苦”說明他們知道年少時沒有抓住機會讀書導致了自己一輩子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很多村民會努力掙錢供孩子上學,同時對文化知識有一顆敬畏之心。如果在農村興建農家書屋,給村民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圖書,比如果樹怎樣修剪,怎樣教育孩子,怎樣使家庭和諧等相信會很受歡迎。在讀書過程中形成的公共空間,首先可以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可以使村民在讀書過程中提升自己。其次在讀書時村民相互進行交流,村民之間的關系網絡得到強化。再次是在村莊形成愛讀書的風氣有利于村莊的積極向上。
(二)組建文藝表演隊
在城市廣場舞是很多女性的放松首選,跳廣場舞可以幫助女性鍛煉身體,放松心情還可以交新朋友,滿足多層次的需求。很多村民在看過城市的廣場舞表演后也都很羨慕,但沒有人教他們,也沒有組織。在J村也可以考慮成立文藝表演隊,如果成立表演隊,成員在農閑時可以組織起來作為一個休閑娛樂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聯絡村民之間的感情,碰到節日可以為其他村民表演,一舉多得。
(三)加強農村的精神文明宣傳工作
在J村很多生活艱苦的村民會選擇加入基督教,這些信教群眾平時都會到親戚朋友及街坊鄰居家傳教。他們會時不時地舉行聚會,宗教的力量和村里傳統習俗的力量不斷進行博弈。雖然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村民很多時候會被宗教組織利用做出一些不利于鄉村振興的舉動,所以黨中央要牢牢掌握農村的思政陣地的主導權,鄉政府可以派出專人宣講中央最新的一些惠農政策,也可以選擇部分村民進行培訓后讓村民給村民宣講黨的政策,將全體村民的力量統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中。
參考文獻
[1] 龐娟.農村公共空間研究的多學科視角回顧與展望[J].江西社會科學,2013,33(09).
[2] 哈貝馬斯,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9 .
[3] 熊紅軍,劉成玉.鄉村茶館功能的演變、原因及對策建議——以四川為例[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5,26(03).
[4] 胡英澤.水井與北方鄉村社會——基于山西、陜西、河南省部分地區鄉村水井的田野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01).
作者簡介:白靜茹(1994- ),女,山西晉中人,研究生,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研究方向:應用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