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金
摘 要: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始暴露出滯后性,無法滿足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需求,因此需要教學工作者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組織水平。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比較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因此本文嘗試分析寓教于樂教育理念影響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旨在推動基礎數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寓教于樂;有效性
引 言:
系統的數學學習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要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數學思維培養等多方面教學目標展開,以保證學科教學活動質量,為后續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怎樣構建寓教于樂的小學數學課堂呢?我們要求教學工作者可以立足學生特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等角度,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體現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和趣味性,給學生營造利于學習和身心發展的良好環境。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還沒有得到全面落實,作為一線教學工作者需要繼續努力,深化教學改革。
1.游戲教學,寓教于樂中提高課堂效率
游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顯然利于提升學科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因此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基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需求致力于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實踐的趣味性[1]。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100元、50元、3元5角等數值,要求學生換算成幾元幾角幾分時,學生就會計算混亂,因此筆者在這個過程中就創設游戲情境,一組學生當老板,二組學生當顧客,顧客想買七個本子,每個本子6角錢,顧客給了10塊錢,老板你該找回幾塊錢?學生本來認為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實際經驗,主動尋求答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于優化學科教學模式。
2.提供學生實踐與合作機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樂趣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我們在設計和指導教學的時候要真正給學生提供自主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契機,使其在學習活動中始終把握主動權,且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我們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領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實現互助學習和優勢互補[2]。比如,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知識內容之后,學生若已經掌握了計算正方形與長方形周長的方法,為了進一步拓展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借助之前學習的測量知識,如何快速獲取正方形周長? 在提出這一問題后,各小組學生紛紛思考,有小組展開正方形的方式計算周長,有小組學生則更聰明,通過測量一條邊的邊長,將測量的邊長乘以 4 就是正方形的周長。根據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學生得出各種不同的方法,這樣有效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掌握關于課程更多的知識,同時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獲得直觀體驗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顯著,直觀教學方法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簡化教學知識,幫助化解重難點。為了實現直觀教學的目標,我們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給學生呈現一場視聽盛宴,緩解數學教學的抽象性[3]。比如,教學《公頃與平方千米》這一課時,很多的學生對單位面積不能獲得形象的認識,不了解 1 公頃到底有多大。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為學生展示,以學生所在班級面積為參照,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 1 公頃與 1 平方千米的面積大小,通過對比展示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對知識點的直觀認識。從實際教學結果來看,多媒體技術確實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這個過程給學生吸收知識提供了便利。且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教師在備課以及教學指導上都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板書時間,對優化課程結構也有積極影響。
4.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帶給學生愉悅的心理體驗
教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心理體驗產生絕對影響,合理選擇教學評價方式利用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也能夠是學生獲得正確的反饋,利于其后續改進學習方法、吸取失敗教訓。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評價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建議正面評價占據主導地位,避免直接批評和一味否定[4]。如教學“乘法交換律”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在教學評價方面我們可以采用分層評價方法,比如,A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且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創新能力水平高,針對這類學生在能過正確理解乘法交換律并能夠參與計算,準確率比較高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給予鼓勵;對于C層次學生,他們基礎知識薄弱,課上注意力集中困難,因此成為“后進生”,針對這部分學生我們在提問的時候以簡單的問題作為基礎,學生回答正確后給予鼓勵,如果問題太難,容易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如果簡單的問題依然回答不出來,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提示,然后幫助總結方法。總之,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已經不再適用,要求教師可以轉變教學評價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較好的心理體驗,對其后續學習有積極影響。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影響之下,小學數學課堂也開始發生變化了,更多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開始立足教學實際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但是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其實是一項比較艱巨的教育任務,需要教學工作者不斷提升自我,做好長期備戰的心理準備,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構建有效的學科教學模式,體現全新的教育改革面貌。上文主要針對落實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的路徑展開研究,希望本研究的內容可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熊金鳳.淺議小學數學趣味教學中的“數學味”[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25):162-163,166-167.
[2]賀梅.試析小學數學趣味教學與生活化的融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 21(05):140-142,145-147.
[3]王相國.趣味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優化思考[J].中國高新區,2017,21(02):1167-1168,1170-1171.
[4]閆會琴.淺議小學數學趣味教學中的“數學味”[J].學周刊,2013,32(05):132-13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