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通過對成都市每日疫情播報的分析,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分析成都新冠肺炎疫情的現狀,為成都市復工的酒店在疫情下的日常經營提供參考建議。目前四川省應急委員會已將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應急響應,成都市的疫情防控狀態也趨于穩定,現有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面對此種情況,成都市復工酒店當下需要做到的,一是確保酒店經營活動中,無新型冠狀病毒新增感染病例;二是,基于防范新冠肺炎傳播的前提下,盡可能根據目前市場需求創造收益,降低酒店在疫情期間的損失。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成都市;復工酒店;運營建議
一、引言
2019年12月,武漢市出現了幾起病毒性肺炎,據研究觀察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播方式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1]2020年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疫情的防控戰役。截止4月5日四川省新冠肺炎累計確認559例,成都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64例,約占四川省總確診數29%。目前四川省正處于全面復工復產階段,成都市酒店已全面復工。為了給復工酒店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將根據成都市人民政府疫情每日播報情況統計形成數據,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將疫情發展狀況分為四個周期,即萌芽期、成長期、高峰期、衰亡期;同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消亡期的的特點,提出可操作性的有效建議,為成都市復工酒店的日常運營提供參考依據。
二、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情況分析;
自成都市2020年1月22日1時許,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例以來,截止4月5日,成都市累計確診病例為164例,其中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45例,累計死亡病例3例,現有確診病例16例?,F根據圖1顯示,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將成都市疫情情況分為四個階段。
(一)萌芽期
1月23日之前,成都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保持在3人以內,這段時期新冠肺炎感染的確診人數較少,屬于新冠肺炎感染的萌芽期。
(二)成長期
從1月24日起到1月30日,成都市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累計數量由萌芽期的7例快速增長到69例,累計確診病例數量與現有確診病例數量基本保持一致。1月26日新增確診病例高達11例,同時開始出現治愈病例與死亡病例,這一時期為新冠肺炎感染的快速成長期。
(三)高峰期
1月31日至2月14日,成都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病例累計增加到44例,從而現有確診病例數量增加相對變緩,2月14日現有確診病例達到最高峰94例,累計確診病例也從69例增長到139例,這一段時期為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峰期。
(四)衰亡期
2月15日至4月5日,成都市新冠肺炎每日確診病例都持續保持在2例以內,其中有2次連續12日無新增病例,在累計確診病例基本持平的情況下,治愈出院病例數量不斷增加,現有確診病例不斷減少。3月19日成都市累計出院病例141例,本土病例清零,剩余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3月底到4月5日,成都市疫情形勢受國外新冠肺炎形勢影響,波動性的出現了境外輸入新增確診病例,但本階段總體趨勢還是處于衰亡期。
三、疫情對成都酒店業的影響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城市,常住人口約2000萬人,人流量高;同時成都市也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與交通樞紐,人口的流動性非常大。而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歸家團圓的時間段,加大了成都市人口的密集性與流動性,加重了成都市的疫情狀況。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的傳染性極強,由于前期癥狀與流感相似,并且其潛伏期可長至14天,人員流動性高、密集性高的酒店業便成了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
1月24日,四川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根據一級應急響應的要求,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要求暫停一切文化、旅游、體育聚集性活動。[2]成都市酒店的入住客人數量急轉直下,甚至出現連續性零房客的情況,成都市許多酒店都選擇暫時不營業,響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號召,同時減少人工、能源等成本的輸出。根據成都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成都市1-2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7.7億元,同比下降16.9%,其中餐飲收入實現128.3億元,下降26.6%。[3]通過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酒店業的住房收入、餐飲收入都收到巨大的打擊。
四、酒店復工建議
3月24日,四川省應急委員會將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應急響應,在做好新冠肺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動全省復工復產,加快省內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4]受疫情影響,人們對酒店安全性的需求增加,加之新冠病毒的傳播具有無形性、易感染性,人們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顧慮。因而即使在新冠肺炎衰亡期,人們對于酒店業的需求也無法呈反彈式增長,存在一定時間的過渡期,從酒店消費慢慢解封,到營業額逐漸回升,最后回到疫情前的營業水準。
(一)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工作仍是重點
1.酒店內部防疫工作是基礎
(1)完善防疫工作組織機構
酒店應該建立相對應的防疫工作小組,對接政府防疫工作,同時專門負責酒店內的防疫工作,原則上由總經理牽頭負責;確定疫情異常情況的應急流程,建立一套高效率、執行快的防控與應急步驟,通過立即隔離、專人報送、即刻送醫等步驟,確保有身體異常的員工和客人,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治療和防護,[5]最大限度的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
(2)保證酒店環境的安全性
想要保證酒店員工以及客人的身體健康,就必須做好酒店的環境衛生,制定出酒店環境消毒的工作計劃,并且對消毒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記錄、留檔,特別是人員密集性高或是使用頻率高的地方,如酒店員工食堂、更衣室、餐廳、大堂、衛生間、電梯等區域,保證酒店室內通風排氣,如使用循環新風系統,則需加裝消毒凈化裝置。
(3)加強員工健康管理
每日對進入酒店工作的員工進行測溫,并且記錄員工到店的具體信息,如檢測溫度數、進入時間、有無身體不適癥狀等。根據每日工作量安排員工上班,可適當調整員工上班時間;同時提醒員工保持適當距離,非工作需要減少聚集、接觸次數,不集中用餐。
(4)做好防疫用品的倉儲管理
確保儲存的防疫用品數量充足、儲存得當,是做好酒店防疫工作的關鍵。酒店需要確??谡?、體溫計或測溫儀、消毒液、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等防疫物品充足,將防疫物品交由專人管理,負責統一儲存、保管及發放,做好對新冠肺炎長期防控的打算。
2.控制客源疫情狀況是關鍵
(1)做好客人進店信息登記
酒店作為接待四面八方客人的服務性營利機構,客人來源較難控制,客人接觸過的人員難以確定,所以酒店應對進入酒店的客人,實行實名信息登記,如客人姓名、聯系方式、體溫狀況、進出時間等,保存客人的信息檔案,做到有跡可循。
(2)做好分流接待客人的準備
實施分流可以有效的控制人群密度,防止疫情的擴散。酒店可利用信息平臺,如酒店公眾號、酒店官方網站、其他合作APP等,及時更新當前客流量密度,做到分時段、分區域接待客人,讓客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在酒店人數密度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到酒店消費。
(二)看準時機,把握現金流
1.關注餐飲市場,做好餐飲營銷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疫情觀察:中國酒店及旅游行業復蘇展望報告》顯示,疫情之下最先復蘇的是餐飲市場,大部分的消費群體來自本地市場。[6]因此酒店需根據目前的現狀,把握時機推出適宜于本地市場需求的餐飲產品,回收現金流,增加酒店目標市場的客源。如成都瑞吉酒店根據其酒店目前情況,以5888元享單人無限次自助晚餐年卡吸引人眼球,同時上架酒店其他產品共同銷售,增加客人與酒店的粘連性。
2.與OTA平臺合作,預售房晚
根據中國康輝旅游集團、艾威聯合旅游顧問機構、亞太旅游協會三家機構合作發布《疫情過后游客出游意愿調研報告》顯示:有60%的受訪人表示,如果疫情在四月份得到有效控制,他們會考慮今年外出旅游;有27%的受訪人持觀望態度;只有13%的受訪人表示今年不會考慮出游??傮w上看,群眾的出游意愿是很明顯的。在出游時間方面,32%的受訪人表示準備安排在暑期的7、8月份外出旅游,在2020年各出游時段中占比最高。[7]因此酒店可以通過與OTA平臺合作的方式,根據人們旅游出行的時間意愿,合理的安排酒店客房的預售,通過預售的方式,緩和現金流缺失帶來的壓力。
(三)關注市場需求,尋求新的收益增長點
1.關注成都市大型活動日程表
因為疫情的原因,成都市許多大型展會都被取消或延后,如以往3月份舉辦的糖酒會,而大型的展會能夠為酒店帶來巨大的收益,因此復工后的酒店應密切關注成都市大型活動的安排表,關注到市場的需求,積極組織營銷。
2.擴大 “酒店產品+酒店產品X”或“酒店產品+X”模式的產品銷售
酒店不再只是銷售單一的產品,盡量的實行“打包”銷售。一方面,可以推動酒店內部產品的重組,形成“酒店產品+酒店產品X”產品模式,如推出住房+住房、住房+餐飲、餐飲+康樂、住房+康樂等多種產品模式供客人選擇;另一方面整合周邊資源,形成“酒店產品+X”產品模式,如酒店產品+購物、酒店產品+景區、酒店產品+演出等多種產品模式,達到引流的目的,實現企業間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魏秋華,任哲.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源地消毒措施[J].中國消毒學雜志,2020,37(01):59-62.
[2]市政府辦公廳. 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2020第2號). [EB/OL]. (2020-01-26).
[3]成都市統計局綜合處. 2020年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EB/OL]. (2020-3-31).
[4]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四川省應急委員會關于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級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應急響應的決定. [EB/OL]. (2020-03-24).
[5]市經信局. 成都市工業企業如何復工. [EB/OL]. (2020-03-04).
[6]艾瑞咨詢. 疫情觀察:2020年中國酒店及旅游行業復蘇展望報告. [EB/OL]. (2020-03-13).
[7]胡佳林. 《疫情過后游客出游意愿調研報告》發布. [EB/OL].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