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
摘 要:就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有中職與高職兩種教育形式,并且中高職之間的教育銜接也為職業教育的開展與其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本文主要以中高職的計算機課程為主要的話題對象,就中高職計算機課程銜接的創新與實踐進行有效分析,同時希望可以為中高職課程教育的有效銜接/的方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高職;計算機課程;銜接;新與實踐
由于我國目前的教育形式是以普通教學模式為主,這也導致了中高職業學校所用的教學材料仍舊是以普通教學材料為主。課程內容通常與普通教學無異,通常都是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以此作為授課的主要方式。這種傳統的普通教學模式與職業教育形式相去甚遠,如果仍舊堅持這種教學模式的化就難以達到培養的教育目的。所以,需要對現行的中高職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以此來達到對中高職各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
一、中高職計算機課程的特點
(一)中職計算機課程特點
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能夠合理的運用這些知識到實際中來,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同時還需要引導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相關計算機問題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相關的應用常識的掌握將為未來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熟練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應用知識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一些計算機信息的常識,在未來的工作中自覺遵守專業規則,使他們能夠在以后工作時不斷發展與提高。
(二)高職計算機課程特點
高職計算機課程在培養學生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掌握能力時,還需要重視對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快速解決并且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高職計算機課程教育需要為以后學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經驗,為將來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崗位奠定基礎。
二、中高職計算機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存在斷層問題
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課程要比高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課程更長同時理論基礎也更加的豐富,并且相關的教育規定也為此設定了明確的教學標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就算到現在也仍舊沒有確定有關的教學與培訓目標。眾所周知,高職計算機專業大多數情況是同時招收普通高中和中專生的,普通高中生和對口中等職業生人才的教學與培訓目標都較為明確,但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生在人才培養上有所不同。導致了不同水平和人才的差異化已經出現。使人才培養目標出現了斷層問題
(二)中高職計算機課程設置明顯脫節
通過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和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的有效分析不難發現,可以發現上述專業也包含在中等職業階段內。其課程內容大部分都具有聯系,相關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都基本相似。對大部分直升的高職學生來所說,以前中職在學過很多課程基本上現在都在學,這讓學生難以投入到日常學習中來。可是,高職學校通常提供基礎課程,例如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等大學科目。 這些課程所涉及到理論基礎基本上在中等職業學校都沒有學過。因此,中等職業學生升入高職院校后通常會難以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中。這類問題將對職業培訓目標產生消極影響。
(三)教師各自為政,教學實施不銜接
對于目前的職業教育來說,大多數中等職業教師把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要求作為主要的教學基準,而高等職業教師則把工作重點放在對高職教育教學規律的研究與探索。二者的教學通常缺乏有效的銜接,并且這種現象目前來說也是非常普遍的。
歸究其原因,首先,教師的教學任務多,都是課程周期較短,沒有時間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其次,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培訓目標仍舊不清晰。因此,導致出現一些企業到高職學校搶畢業生的現象。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得到創新與改革,使其教學體系逐漸成熟,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上述現象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仍舊是不能夠忽視的。
(四)中高職學生操作與應用能力“倒掛”
從對學生基本的專業素質培養來說,高職教育應該是中職教育的一個提升,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下一步階段,但是,就目前來說,高等職業教育仍舊達不到這一點。比如,在計算機專業的一些常見課程像計算機應用軟件操作等,大多數高職學生的技能與知識儲備水平都達不到中職學生,這就導致了“倒掛”的問題。
三、中高職計算機課程銜接的創新實踐路徑
(一)通過頂層設計,重置課程目標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模式規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能夠使計算機應用程序課程得到有效銜接,就可以更好的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
具體而言,應根據不同的工作要求和知識掌握水平確定課程目標。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需要重視技能基礎的培養,而高職學校的計算機課程則強調知識理論的學習,在實踐中創新。計算機應用場景應該充分激發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愿意學習,進而才能夠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二)通過分層教學,重置課程內容
中高職的課程內容需要根據不同職業學校特點和其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內容來進行設置,將其分割成不同的學習項目,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并且每個項目都經過精心設計。重點需要體現在理論,創新和實踐這幾個方面上,保證每個項目都具有銜接。
一般來說,需要學生首先掌握基本操作的內容和基礎理論,并以此來增加難度,并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最后在學生的實際操作時需要學生能夠獨自完成。隨著項目難度逐漸增加,復雜性和綜合性逐漸增加。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前提下創新每個項目,以實現理論,實踐和創新的銜接。
(三)加強中高職合作,促進教師交流
職業技術學院應為教師提供不同的討論和交流的機會。通過主動交流與學習,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并學習到許多的教學方法,使他們在教學時能夠更加注意其教學細節,同時了解彼此學生的不同的學習特點與性格特征,以此作為教學計劃的依據。
實際上,教學的銜接問題是每個中高等職業院校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計算機專業是職業教育領域的眾多專業之一。通過分析職業教育中較為有特色的計算機教學,我們可以了解整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結語:
總之,中高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課程融合需要許多方面共同影響。這些因素需要得到地精心的設計。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僅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教育有所優化,同時也為中等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在對職業教育進行規劃時,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設計,對教育模式進行完善,使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的真正得到銜接。
參考文獻:
[1]曾希君.中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有效銜接研究——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8).
[2]萬暢,翟建勇.中高職銜接計算機類課程改革的研究——以文秘專業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9,(3).
[3]王炳強,桑金歌,于國莉,李玉虹,李俊榮.淺談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