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摘要: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深入人心,需將教育與社會發展進行深度結合。社區是微觀社會結構的基本組成單元,是最基本的社會化場所之一,是終身教育的落腳點。當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需加強指導。而社區作為支持家庭教育指導的新領域,對提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當前社區支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具體的問題解決建議,希望能夠充分釋放社區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中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朗分芬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指出,個體發展的環境是一個由小到大,層層擴散的復雜的生態系統。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存在于社區這一生態環境之中,兒童的成長也不可能脫離子社區,社區作為幼兒和家庭最為密切的外部環境,不僅是影響幼兒發展的重要的中觀系統,也是緩解家庭教育困難重要的支持系統。
一、社區支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有關家庭教育工作的文件中無一不涉及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如,2015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幫助其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構建家庭教育社區支持體系,將街道、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社區教育體系。2016年印發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最終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可見國家已將建設家庭教育指導體系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確了社區在建設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社區支持家庭教育指導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二)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家庭教育資源
社區具備豐富的物質資源與精神資源。社區中的物質資源主要包括社區公園、社區體育館、社區游泳館等。這些物質資源便于開展親子活動,增進父母與兒童之間情感交流,并且有助于兒童在體力、認知、情感、社會性、審美等方面的發展,對家庭教育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社區的精神資源主要是指社區的人文環境,環境對兒童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必然培養出有教養、講文明、懂禮貌、勇于進取的孩子。此外,社區還具備特殊的地域優勢與人際優勢,家庭作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社區指導家庭教育的便捷性和實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家庭教育的壓力,因此,社區支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二、社區支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現狀
(一)未能尊重幼兒家長主體地位
家長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的主體,社區不僅對每位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在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時還偏于單項傳授,目前社區大多采用講座的形式進行指導,指導時多以專家、教授的“教”與“講”為主,忽視了家長的“學”與“做”,這種單項支持不僅不能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反而會使家長產生消極情緒,以至于不愿再參加社區的教育指導活動,這樣一來指導便很難進一步開展。
(二)指導內容缺乏針對性
社區在指導家庭教育時,未能做到宏觀與微觀并舉,內容也不夠全面具體,指導內容大多停留在宣傳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是普及兒童發展規律及各年齡階段的特點,缺乏對家庭教育知識、家長實踐能力的指導。面對不同家庭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未從根本進行指導與幫助,指導的內容缺乏針對性。
(三)指導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社區在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時,大多還只采取口頭宣傳與指導的形式,如:發放指導手冊、在公告欄上寫公告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宣傳與指導的方式往往被家長所忽視。也有部分社區采取座談會的形式進行指導,但是大多數的座談會都只是流于形式,不具有吸引力和教育價值。社區需與時俱進,組織形式新穎、切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四)指導缺乏系統性
目前的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往往是一次性的、一過性的。教育指導活動開展的時間不固定,有時在周末,有時在家長下班后,有時甚至選在工作日,導致很多家長無法參加指導活動。此外,社區舉辦教育指導活動的頻率也很低,有時一個學期只能開展l~2次。這與家庭教育所具有的長期性、持續性特點十分不協調,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充分發揮社區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中的作用是十分困難的。
三、改善社區支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對策及建議
(一)尊重家長主體地位,滿足家長教育需求
社區在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時,應與家長樹立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應在尊重和了解家長的基礎上進行指導。如,通過訪談、家訪、問卷填表等多種形式,獲得家長的自身情況、幼兒情況、家庭情況、家庭教育情況,并針對不同家庭采取適宜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從根本上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
(二)注重指導內容的針對性
社區應牽頭聯合社區內部各部門包括婦聯、計生委、居民科、醫院保健科,注重以家訪及日常交談了解到的家庭教育情況為準,從喂養知識,身體健康,心理輔導,學習內容等方面出發,且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指導。如,對于新生兒的父母,主要對其喂養知識進行指導;對于進入學步年齡的幼兒,社區在指導時可側重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尊重幼兒主體地位;對于對入園前和入學前的幼兒家長進行指導時,社區應注重幫助家長掌握幼兒的心理輔導以及自理自立能力等方面的知識。
(三)豐富指導形式
隨著社會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它具有信息量大,獲取知識便捷、效率高、速度快的特點,且幼兒家長大多年輕熟悉并喜歡網絡,因此社區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通過創建微信群,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并且邀請有經驗的幼兒家長定期分享育兒經驗,促進家長間的相互學習。同時,還可以開創微信公眾號,設置專欄,定期上傳線下活動的資料,便于無法參加線下活動的幼兒家長,也能享有學習教育知識的機會。此外,社區還可采取個別入戶指導的形式,深入幼兒家庭,針對不同類別的家庭,如:單親、家長行動不便等,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家長及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理念、親子互動等方面的個別人戶指導和交流。
(四)加強指導的系統性
社區應合理系統地安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開展的時間、指導的具體內容,結合家長的教育需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制訂相應的指導計劃。還可為幼兒建立社區成長檔案,用來進一步跟進家庭教育指導,及時發現指導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從而分享成功經驗,總結指導方法,還可以根據不足之處調整指導策略,確保做到系統、科學、有效地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研究(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周雪艷.學前兒童家庭與社區教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3]萬慧穎.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
[4]程香暉.我國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研究述評[J].江蘇教育研究,2018(12).
[5]安虹.品德培養視域下的幼兒家庭教育指導體系構建[D].曲阜師范大學,2016.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