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



摘要:《四季的問候(めぐる季節)》是日本當代著名作曲家久石讓先生為宮崎駿的動畫片《魔女宅急便》所創作的主題曲。作曲家在這首作品中使用了多次不同種類的調式交替手法來進行創作。調式交替手法,是調性擴張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將舉例對其中主要的一些調式交替手法的運用進行分析,探究作曲家如何通過調式交替手法豐富音樂色彩和形象,產生新的音響效果。通過分析久石讓先生的作品,為我們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提供寶貴的借鑒和啟迪。
關鍵詞:久石讓 ? 調式交替 ? 和聲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7-0016-02
久石讓,1950年12月6日出生于日本中野市,日本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畢業于日本國立音樂大學。1992年,久石讓憑借《那年夏天寧靜的?!帆@得第十五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音樂獎。此后久石讓多次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擔任配樂并獲獎,如《千與千尋》《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等。此外,久石讓還有許多電影配樂作品,如2010年,為電影《讓子彈飛》配樂。2011年,憑借《惡人》獲得第34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等。
《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是吉卜力工作室以角野榮子的同名小說為藍本改編的動畫電影,也是首部由吉卜力工作室與華特迪士尼公司合作發行的動畫電影。由宮崎駿擔任導演。這部動畫片講述的是魔法少女琪琪離開家進行獨立修行的經歷。這部電影描繪出日本一般青春期女孩在希望獨立與自力更生所面臨的困境。《四季的問候》是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曲?!端募镜膯柡颉吩摹钉幛挨爰竟潯罚鉃楸痪祛櫟募竟?,最早是一首女聲獨唱的歌曲,后被改編為合唱等各種形式。本文將中文歌詞的唱版本為例,討論作曲家在此曲中所使用的調式交替手法。
調式交替手法是調性擴張的一種方式,指在不轉調或離調的情況下,借用其他調式中的和弦或和聲語匯,從而產生縱向音響色彩的變化,同時客觀上也豐富了橫向線條的可能性,常見的調式交替手法有同主音大小調交替,平行調交替等。
一、整體曲式分析
《四季的問候》是一個有再現的三段式結構,主調為a小調,全曲在經歷一個較長的連接段落后整體反復一次。曲式結構圖如下:
呈示段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變化重復一次,在獨唱的版本中,重復的時候作曲家豐富了伴奏的配器,而在合唱版本中,作曲家采用加入副旋律的方式在反復。中段為并置型的中段,有兩個對比樂句組成,由于中段沒有反復,所以在全曲的結構比例上略顯短小。在一個長達8小節的連接后,再現段基本上原樣再現了呈示段的內容,但是沒有反復,而是直接接到了全曲的尾聲。全曲旋律輕松明快,整體風格統一。因為沒有轉調,所以作曲家為了力求在和聲配置上有更多的色彩變化,使用了一些調式交替手法,主要有以下幾處:
二、自然小調與和聲小調之間的交替
呈示段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兩個平行樂句開始的第一小節的旋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久石讓在此處選擇了兩種不同的和聲配置。
第一句: ? ? ? ? ? ? ? ?第二句:
可以看到在這一小節的后半小節,作曲家第一次選擇了小屬和弦(Em),第二次選擇了升高了調式VII級音的大屬(E)和弦。這兩個和弦分別是a自然小調的屬和弦和a和聲小調的屬和弦,作曲家在旋律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先后使用兩種不同性質的和弦,通過較為暗淡的小三和弦和較為明亮的大三和弦之間的對比,形成了色彩的變化,在這里可以將其視作自然小調與和聲小調之間的調式交替。
此后,在第一樂句結束時的終止式中,作曲家使用了和聲小調的屬和弦來做為半終止和弦。
譜例1:(小節中的后半小節)
而在第二樂句結束時的全終止時,則使用了自然小調的屬和弦來做完全終止。
譜例2:
一般情況來說,在傳統的調性音樂中,樂句或樂段最后的終止式中使用的屬和弦,為了獲得更好的向主和弦的傾向性,增加音樂的終止感,往往會使用大三和弦或大小七和弦。像這樣在樂段結束的全終止中使用自然小調的小屬和弦的做法其實并不常見,即便如此,在此處使用小屬和弦不僅沒有喪失終止的動力,反而因為使用了小三和弦而給人一種比較低調的在不經意間把話講完的感覺。所以此處也恰恰體現出了久石讓先生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個性化的音樂品味。
在短短8小節的第一個樂段中,久石讓通過使用不同性質的屬和弦先后進行了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多次調式之間的交替,使得原本單一固定的屬—主關系音響,得到了不同版本的詮釋,在豐富了和聲色彩的同時,使得音樂形象更加生動而富于變化。
三、關系大小調之間的交替
除了自然小調和和聲小調之間的交替外,作曲家還在曲中多處交替到a小調的關系大調C自然大調。
譜例3顯示的是第一樂句結束時的兩個小節,此處所使用的Dm7和弦到G7和弦再到C和弦的進行正好是C大調的II7—V7—I,這樣的進行對于a小調來說是非典型和聲語匯,也缺乏調式意義,并不常見,但同時卻是C大調的典型和聲語匯。所以我們可以在此處將其視為短暫交替到了C自然大調。
譜例3:
由于互為關系大小調的兩個調的音列完全相同,所以一般在小調的樂曲中,交替到其關系大調,使用其關系大調的典型和聲語匯,是很常見的做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不用轉調,不改變音列的前提下得到小調所缺乏的較為明亮的和聲色彩,所以在很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從小調交替到其平行大調的做法,反之從大調交替到平行小調的做法則相對較少。把小調的樂曲短暫交替到其關系大調,可以獲得和聲色彩上較為強烈地明暗對比,豐富音樂形象。
四、結語
調式交替手法不同于轉調和離調,后者往往會發生音列的變化或出現短暫但強烈的解決傾向。調式交替手法由于音列一般不發生較大變化,且主調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追求的更多是細微的和聲色彩差別。久石讓在此曲的第一個樂段,短短8小節的兩句中,就使用了多次幾種不同的調式交替手法,在沒有破壞音樂穩定性的前提下,極大地豐富了和聲色彩,使音樂形象變化莫測。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經驗,即使一個短小的樂段,也不是一定要視作同一個調的思維來創作或者配置和聲。久石讓的這個作品,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郝曉樂.淺析久石讓音樂作品的特點[J].戲劇之家,2019,(26):71.
[2]王艷陽.久石讓動漫配樂視域下音樂元素在動漫影視中的應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8,(07):126.
[3]楊光.久石讓動畫電影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分析[J].藝術評鑒,2018,(24):161-163.
[4]許銘.試論拉威爾《D大調左手鋼琴協奏曲》的調式交替與調性游移[J].當代音樂,2018,(0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