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鴻
【摘要】中國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視覺造型藝術,人們在欣賞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時,無疑會得到美的享受,藝術的陶醉。針對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適時、適度、適量地加以培養,使書法藝術能夠真正得到繼承并弘揚,是每一個書法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書法作品 激發興趣 主動學習
在貫徹執行國家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的前提下,依據我校“以愛育愛”的辦學理念,以落實“愛慧課程體系”建設為契機,課程建設已成為我校辦學特色,我校有基礎課程、潛能課程、研學課程和項目課程。書法社團屬于我校開發的潛能課程,以漢字教學為基礎的書法社團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學生寫好字既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又是加強學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質培養及身體機能訓練的有效手段。教師如何正確、有趣地引導,并針對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適時、適度、適量地加以培養,使書法藝術能夠真正的繼承并弘揚,是我們每一個書法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一、激發興趣,培養感情,端正認識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緒,成了書法教學的第一課。申報書法社團的學生都是相對比較喜歡書法藝術的學生,但如果在書法社團教學設計中,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一些用筆、運筆、筆畫的寫法和字形結構等理論知識,空洞而枯燥,只能使學生望而生畏,不敢再接近,自然就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了,興趣就無法延續和深入發展。書法學習是一件很枯燥但又必須持之以恒的事情,而由于小學生性格和心理特點,使他們容易在書法學習上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毛病。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學識與智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書法的情趣,培養學生對書法藝術的喜歡與愛好,端正對書法的認識態度,讓學生從書法中吸取豐富的精神營養。
1.利用表揚鼓勵機制。在教學中我注意針對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2.創設幽雅宜人的環境。把書法教室布置的典雅清新一些,并在學生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播放一些輕柔優美的歌曲讓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心情舒暢地練習,既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更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興趣。
3.向學生講古人習字學書的感人事跡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良方。平時在書法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給學生講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書法家勤學苦練,直至成名的有趣故事,激勵學生勵志成才。
4.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我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了解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漢字的演化過程,播放一些書法講座和漢字字體的演變歷史,講授漢字的形成演變,充分調動學生對書法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書法過程中享受到快樂。
二、加強書法名帖欣賞,先讀帖再臨帖,先動腦再動手
書法欣賞是書法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學生只有懂得欣賞書法之美,才會喜愛書法。人們常說“眼高手低”,其實書法學習的規律就是這樣:先是眼高——它代表認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實際創作水平。書法社團的課程教學要凸顯“先讀帖再臨帖”“先動腦筋再動手”的書法學習規律。首先是讀貼。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臨的碑帖,了解原作者當時的歷史文化,仔細觀察每個字的間架結體,用筆的特點,以及同一個字的不同變化。其次是要對臨,對臨就是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運筆規律進行掌握。再次,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對字帖的選擇性的臨摹,對對臨過的字進行歸納總結,常用字重點臨。臨摹要做到“三定”,即定師、定時、定量。最后要做到背臨,包括意臨和臨意,必須建立在“對臨”的基礎上,在反復臨習書法作品的同時,盡可能背誦作品文字內容。凡是臨摹各家,不過竊取用筆,非規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為實臨,意臨為求新。
還可以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歸納分析能力弱的特點,可以設計一些“看看想想”“火眼金睛”等欄目。該欄目借助范字上的輔助線、箭頭提示語等幫助學生觀察范字的筆畫關系、結構和審美特點。同時,還可以設計交流學習體會、問題探究等互動環節,通過師生、生生對話,引導和激發學生參與分析和思考,深入解析每一個范字的結構特點,及時總結一些書寫規律,學生在理解充分的情況下再進行書法練習,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恰當使用多媒體,圖文結合細致明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完全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能給小學書法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枯燥的書法課變得生動、形象、有趣起來。書法社團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很好地解決諸多難題,可以利用鏡頭的定格、放大、慢放、循環播放等形式,突出重點或細節部分,使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思考。慢放畫面,使轉瞬即逝的動作過程完整、清晰、具體。如在介紹毛筆和墨汁的使用,執筆姿勢、坐姿,站姿時,就運用了漫畫、示范照片與文字說明相結合的方式呈現。突出了直觀性。又如,在講“碑拓”時,可以專門播放拓碑技師的視頻,拓碑的方法和流程,以及碑拓的由來便一目了然。
四、課程設計精約得當,形式活潑有趣
在授課中,可以嘗試設計一些小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學伴,通過它們點撥學習技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發起探究活動的作用,拉近了學生與書法學生的距離,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授課中也可多讓學生示范,通過評一評、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形式,既能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五、堅持教師精講、引導學生多探究多練,巡視輔導相結合的原則
精講就是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寫字姿勢、執筆方法、運筆技巧、間架結等,給學生做精簡的講解,并加以演示,讓學生通過聽講、觀察,對字的用筆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開始臨摹。教學的直觀性對學生學書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學中一定盡量讓學生直接感觸到客觀具體事物,形成鮮明的視覺印象。演示中讓學生看清筆的走向,看清起筆、行筆、收筆。利用形象比喻法講解,引導學生討論、自主探究、生生辯論等方法,以啟迪學生積極的形象思維,擴大形象之間的聯想,使他們能迅速地抓住和掌握點畫的主要特征。在書法社團活動中應該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發現問題應及時指出并加以糾正和反饋,并給予寫得好的學生鼓勵,激發學生的寫字熱情。
六、技法學習與書法文化并重
書法史表明,書藝與書學是相伴相生,互相促進的。在社團課程教學中應貫穿兩條線索:明線是技法的學習邏輯,暗線是書法文化的編排邏輯,兩線自成體系又相輔相成。在社團書法技法指導中教師要因地制宜的不斷滲透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內容,提高學生書法藝術認知和藝術思維,不斷積累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同時,應該鼓勵小學生在書法練習的同時認識和欣賞更多的經典碑帖,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書法藝術發展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造就未來的書法家提供可能。
七、強化書寫實踐,指導與練習相得益彰
1.在書法課程教學中,要合理安排講練內容。如按照每堂課40分鐘計算,“書法技法指導”占10~13分鐘,“書法練習”占20~23分鐘,評價占3~4分鐘左右。
2.在學習一定技法之后,通過練習書寫作品來鞏固成果,把優秀的作品布置到學習園地展示并表揚,設置“勤學星”“進步星”“小小書法家”“創新星”等專欄,按期更換,激勵每一位學生積極上進。
3.積極參加各類書法交流比賽或義務書寫春聯等活動,強化書寫實踐,注重書法的實用性,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逐步提高書寫技能,體會書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