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
摘 要: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種知識的補充和延伸,能讓學生在課本外,在實踐中學習到知識。課外活動也是一種語文課堂教學外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動,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實踐能力全方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課外活動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各方面分析語文課外活動對提高小學生語文的素養的作用及開展課外活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活動;語文素養
1 語文課外活動的概念
語文課外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個人活動和集體活動兩點兩個類別,個人活動是指學生在根據教師安排要求下,單獨開展課外活動。比如課外閱讀、讀書筆記、課外視聽等。這些針對學生個體的個人課外活動的開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養成學生在課外課后的自學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個人課外活動的內容,教師要做到密切聯系課堂所學,根據學生個人理解程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作業。而集體性的語文課外活動是指具有團體性的活動,比如定期的文學社團、班級朗誦會、參觀訪問、辯論演講等,這些具有集體性特征的活動,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能在集體課外活動中得到實踐運用,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讓學生在集體中增加良好的競爭意識,發現學生個人特點,根據個人愛好,分配課外活動實踐作業,提高學生積極性,在實踐中增強語文素養。
2 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
2.1 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
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因為受到人員、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教學模式依舊處于程式化,陳舊的教學模式沒有新意,無法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而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外的延伸——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在內容上有著極高的自由選擇度,學生的個人愛好和特長也能在課外活動中得到發揮,讓語文課外活動在具有教育性的同時,具有特殊性。而課外活動中對語文課外讀物的選擇上也擁有多樣性和趣味性,用頗具趣味的教材和活動,以此調動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求知欲,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2.2 生活中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是文化載體的部分表現方式,同時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作為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提升交際能力的基礎工具,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但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仍然處于對教材的簡單學習理解,無法讓學生通過課堂所學增加生活積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只有將語文課堂所學帶入生活,或是在生活中實踐語文知識,才能真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限于課堂教學中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無法根據教材在生活中補充拓展,而通過語文課外活動能使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多渠道接受知識積累,在實踐中運用語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2.3 豐富課外生活,活躍學生思維方式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仍舊存在舊觀念的影響——分數至上,小學生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思維方式受到壓制,對學習缺乏生氣和熱情。對于教學十分不利,而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教學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內容促進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有利作用。
3 提升語文素養,開展課外活動的策略
3.1 教材與活動相結合,加深學生理解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課堂中的教學,對課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知識掌握不熟練。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在開展課外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將課外活動中的內容與教材相結合,通過有趣的課外實踐活動加深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課文《詠柳》后,在課外拓展活動時,帶學生去到戶外,在自然中感受作者的遣詞用句,用實踐活動中的自身感受,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升語文素養。
3.2 多種形式輔助教學
課外活動并不能局限于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也要注重對課堂知識的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生活中可運用的課堂知識時,教師應當注重在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運用能力的實踐。比如,學習新聞報道、新聞采訪類的課文時,教師在課外活動中,可以通過布置任務采訪、新聞報道、發布會等作業讓學生在課外進行知識實踐,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積極引導,在加深課堂知識理解的同時,鍛煉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3.3 與教學進度相結合,開展各類競賽
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方式,課外活動的開展原則就是要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作出知識延伸,完善補充教學效率和成果。在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中,可以根據各年級教學進度不同,展開各種學科競賽。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寫字競賽、拼寫大賽、高年級的朗誦比賽等,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對課堂薄弱知識進行鞏固,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積極向上的競賽中,學習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知識點的正確率。
3.4 從教學內容出發,從生活中去感受
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只依靠課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時間,在課堂緊湊的教學環節中,如果老師沒有讓學生完全吸收課堂所學知識的方式方法,則很難讓學生吸收所學知識,想要完善教學成果,就需要老師在課外活動中創造教材課文中的相應情景。比如在學習課文《看不見的愛》時,課堂中沒有足夠時間讓學生去體會細膩的情感,在課外活動中,老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與父母、同學、朋友相處時感動的點,互相交流,將教學目標和生活緊密聯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體會語堂的魅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收集語文素材,提高語文知識積累。
3.5 寫好作文為目標,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中,作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最低。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作文難寫,其實除了課堂教學方式老舊古板之外,更為重要的深層原因就是學生對生活沒有積累,無法主動從生活中去獲取寫作素材。所以在寫作文時,經常會出現學生作文素材東拼西湊、懸浮空中不落地,缺乏真實感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當在開展課外活動時為學生創造積累寫作素材的機會,比如組織學生去關愛孤寡老人、幫助環衛工人進行垃圾分類等公益活動,讓學生通過有益身心健康成長的實踐活動中去積累素材,去體會生活,從而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4 結束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代,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的課外活動,通過方式多樣且內容有趣的教學方式,大幅度調動了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小學生興趣,使得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與發展,也為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芳.課外活動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19,(7):200.
[2]彭木海.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讀與寫,2018,15(3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