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 古那兒·托乎提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新疆高校是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肩負著為了新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使命。而在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了大學生情感教育與多層次需求及個體差異等內涵,導致了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本文結合新疆高校實際,關注大學生多層次的需求和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導,在新疆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關懷實踐教育,增加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體系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有特色、見成效的關鍵,是解決教育滿意度問題在教育建設和決策方向沿著黨的群眾路線具體要求、也是思政體系主體教育實踐要取得的實質性成果;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引領,推動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通過人文關懷來進一步加強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新疆大學生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新疆教育廳在確保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的宣講報告會中指出:“要在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屆八次全會部署上下功夫,確保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期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系統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在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屆八次全會部署上下功夫,確保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期待”。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新疆高校青年大學生中也引起了很大反響。在新疆師范大學人文關懷戰略的具體實踐中,新疆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秀玲說:“學校開展了許多教育工作,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繼續按照國家要求進行各項教育改革,形成以人文關懷為龍頭的辦學優質發展體系。最后,與祖國攜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由此可見,新疆高校大學生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發展程度不僅是為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建設人才的問題,還直接影響著新疆高等教育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在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關懷能有效促進新疆大學生全方位發展,有利于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新疆大學生維護社會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維護自治區乃至全國的安全與穩定、推動新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堅決防范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新疆也面臨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相關問題,唯有長治才能久安,我們必須深刻對照,積極開展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語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加強對青少年的文化關懷。
新疆與全國各個省市努力前進的同時,發展也逐步進入了新階段,各項事業都蒸蒸日上。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現象,可以說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缺失是較嚴重的,部分大學生群體冷漠、漠視、交流障礙的現象,會對周邊同學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這就迫切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1.新疆高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速度還需加強
思想政治課教育中人文社會實踐是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文化素質,開拓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但由于方法形式簡單化、傳統化,有部分專職教師偏重專業課程知識的講授,“課程思想”未能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大多數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缺乏興趣、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力、不能與時俱進的分析、理解問題,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效果不佳、反響不高的問題。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思想政治課多以理論為主的馬列毛原理理論性較強,部分國語較薄弱的大學生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部分大學生多只以《形勢政策課程》了解國情、社情、疆情,對課程重視程度低、課前不預習、課下不思考、死板聽課再所難免;在開展青年大學生主題團課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五四精神和一二·九精神傳承或者“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中呈現出部分學生走形式、走過場、不關心、不關注的問題,往往只是嘴角一動,無法做到身體力行的學習和貫徹。
2.融媒體時代新疆大學生形成數字鴻溝
目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針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以及學生不同的個性、品格、經歷和愛好特長,境內外敵對勢力研究新型信息化手段,不斷向各大高校的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拉攏思想不夠成熟、易沖動的青年學生,造成一定非傳統安全的威脅。
新疆大學生因教學相關軟、硬件資源相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會產生程度不等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甚至不少貧困大學生因偏激攀比出現螞蟻花唄、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無力承擔的情況,償還壓力大,造成經濟和心理受挫感較強,同學間偏激、斷送前途的行為此起彼伏,有時甚至會釀成終生遺憾的大錯;網絡外部不良環境真假難辨,B站、抖音、快手、西瓜、火山等短視頻的流行,損耗本應積極向上正能量奮斗的青春,“吃雞”才有朋友,“王者榮耀”才是話題等普遍低頭族狀態,出現了“廢柴”“屌絲”“佛系”“檸檬精”“杠精”“我太難了”等消極狀態網紅形容詞,使大學生迷茫、焦慮,甚至不法分子通過病毒、視頻、圖片、錯誤輿論引誘學生,輕則盲目的信謠、造謠、傳謠,重則導致成為網絡電信詐騙的被害一方。
3.心理危機事件研判預警、干預的心理育人機制不健全
是否具備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對堅定理想信念的發展過程有重要影響。這幾年在高等院校頻繁出現網絡熱議語詞的惡性事件:高校學生跳樓自殺、“李心草醉酒溺亡案”、“北大學子弒母案”等,以及自閉癥、強迫癥、過度焦慮等心理疾病的發生率上升,這些心理問題所引發的慘劇、悲劇愈演愈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師資團隊數量和質量上都普遍存在問題,心理咨詢和治療更因學生狹隘誤認為是針對心理有障礙的人避而遠之。有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純粹的課程,忽視了心理健康咨詢、治療教育實際上巨大的作用,新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受到影響,處于邊緣化、零散化的狀態,心理育人精神和心理育人情懷缺少智慧和力量,亟需加強新疆大學生心理健康排查和心理危機預防教育,有些學生還存在認為只有拳頭、暴力才能解決問題的心理扭曲思維。
三、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增加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體系建設
1.鼓勵新疆大學生積極參加人文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要與時俱進、與需求相結合
如今,新疆在校大學生均以“00后”為主,成長于溺愛且生活在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的特殊環境下,創新思維活躍、主觀自我意識強、個性特立獨行,部分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功利化、集體責任感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要改善新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就必須以學生為本,從以下兩方面探討:
一是《試論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指出:“大學生全面發展,必須逐步通過學校教育的規范,通過各種教育學術團體或群體的實踐來實現,但也必須要依靠個人的意志力和養成的社會習慣,既指個人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感情和自我構建的思想政治價值觀的高度。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作為主要指標來確定教育的質量水平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通過教育實踐改革方向來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成績和智力,更要建設全方位的人才和高級的志趣,使得學生在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能和綜合水平方面全面發展。針對新疆大學生結合其所學專業積極開展如模擬法庭實踐輔導,走出校園校局合作、校企合作、參與到“三農”扶貧實踐活動、大學生正規企業勤工儉學、參與社會調查、獻愛心義務勞動、考察以及送科技文化的三下鄉活動等社會人文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多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通過播放廉潔教育影片,組織學生排演廉潔事跡舞臺劇等,形成有利于黨的群眾路線在學生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廉潔教育的良好校園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針對有想法、敢行動的學生進行選拔,畢業后開啟微創業的綠色貸款通道,如:SYB大學生創業項目,幫助學生解決就業的后顧之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必須緊密結合人文社會實踐,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實現其全面發展。
二是《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構成教育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始終是由人來完成的。教師是作為教育者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直接影響教育工作的效果,應該尊重教師的工作。接受教育的學生是以健全的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活動的對象。教育活動可以說是創造性的培育人才的活動,尤其是教師要基于學生本身的思想特點和學習模式,來改進自身的教育方式,從學校教育課程設置,學校教育服務,教育者評價三個方面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服務體系。”其中高校教師與需求有效對接,有利于協調處理大學生人文建設,可以類比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可與大學生人文關懷需求對接。例如:學生需要多樣性方式的接受知識,高校教師可以建立教育服務體系,組織學生到國外或內地學校交流學習,實行人數較多的交換生教育活動,去不同地域風情感受其他院校的文化底蘊,例如綜合類大學和行業類大學交流活動。還可以引導和激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綜合性文化活動,與各界不同領域專家交流探討,幫助學生實現有效提升文化底蘊的需要。根據新時代發展方向制定社會實踐內容,引導學生自發參與,切身體會人文關懷的作用。
2.智媒體大數據背景下,重視新疆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多層次性發展的顯著優勢
個性差異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人相對穩定的心理態度,其中包括需求、信念、能力、性格和動機,構成了人與人之間思想、心理上不同的差異。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種守舊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為主體和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教育,這種現象直接映射出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創新能力甚至導致學生個性喪失。所以,重視新疆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層次性發展中人文關懷的具體要求,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表現,所以,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學生的個性差異,具體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人文關懷下實現的是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思想為主的有教無類,這就突出要求了教師要做到通過日常的觀察和與學生的深入思想交流,發現學生個體差異性,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新疆的大學生由于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向融媒體和智媒體發展大趨勢的影響下,已經形成了對灌輸填鴨式的大班授課方式接受差異性,因參與意識和表現意識日益增強的新疆大學生不能局限于此,應該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平等交流平臺展現自我,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要發現并幫助學生體會到自己參與和付出的價值,從而自覺地完善自我。例如:多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不僅提高理論、口才能力,也可以提升團隊默契和合作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創業沙盤模擬、模擬面試大賽的類似實踐類活動,為就業夯實基礎性的經驗。
從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來說,學校要提供相應的后勤保障。一方面是改善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教師師資緊缺現狀,加大專業教師的引進與培養。另一方面縮小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規模,達到組織形式的合理。改變大規模、單一、傳統的授課方式,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個性、道德素養等情況一一區別對待。
3.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的影響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
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的心理放松和自我調節能力,進一步塑造堅韌的人格、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如何面對挫折,在思政課程中應當重視宣傳此類事跡,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文化課程共同發展。
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生會以及社團改革建設等校園文化建設來加大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傳,加大對學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使同學間互相幫助來改變許多學生不愿和心理老師接觸的局面,通過同學、朋友這個橋梁向老師反映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從一門應試的科目中解放出來,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自覺參與其中。要想推動別人前進,自己就應當是能夠走在前、作表率的人。使老師在教育方面更加具有人格的感召力,在做好學生學業上的引路人的同時更要做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高文兵.試論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2018(11)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熱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新疆日報,2019(11)
[3]新疆教育廳:確保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中國教育新聞網.2019(11)
[4]淺論以以人為本理念為基礎的當代大學教學管理方法.2019(1)
[5]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1)
[6]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2020(10)
[7]《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8]踐行“六要” 鑄魂育人 來源.求是,2019/20,作者:曲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