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宇
摘要:視唱練耳課是所有學習音樂學生的必修課程,它融合了基本樂理、曲式、和聲等科目。其實從最初的音樂學習開始,他們最先接觸的也是視唱練耳。識譜、讀譜、認譜,這些都是進一步開始學習音樂的關鍵,只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樣的一些步驟都是由孩子們的專業老師來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帶而過。所以在非專業性學習音樂的過程之前,大多數人的音樂基礎水平僅僅停留在識譜階段,因為器樂學習中,專業老師們的教學側重點還是在演奏法,演奏技巧上。甚至到了專業的音樂院校,和聲與曲式的教學也被放在大學本科的教學中,只有附中作曲專業的學生才會提前接觸到這些知識。筆者認為,視唱練耳課時一門融匯了所有音樂基礎理論并且運用音樂實踐的方式來教授的課程,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和聲與曲式的種種要素。那么我們到底在音樂啟蒙階段或者說在專音樂學習的初期到底需不需要將和聲曲式融入到視唱練耳課中?怎樣的融合才是最適當的?
關鍵詞: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學科綜合
一、視唱練耳與和聲曲式的關聯性
在文章的摘要部分,筆者曾提到,視唱練耳課融合了基本樂理、曲式、和聲等科目。基本樂理自不用說,它是我們視覺上認識音樂的基礎。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是被動的把樂理知識教授給學生而沒有去強調,不過從此中也不難看出,視唱練耳在各基礎學科中的高融合度的體現。
既然在視唱練耳的課堂中,我們會教授基本樂理的知識,那么和聲與曲式知識又是怎樣來體現的呢?
目前世面上所流通的教材中,有關于視唱練耳的教材基本上都會涉及到:調性、節奏節拍、單聲部旋律、多聲部旋律等。關于和聲與曲式上面的內容少之又少,大多以聽覺、聽寫訓練的方式在教材中呈現。 通過以上事例筆者開始思考,在我們初學音樂或者初學視唱練耳時,所接觸到的曲目其實并不難,為什么不能把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一并系統的也教授給學生讓其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呢?
由此可見視唱練耳作為所有音樂科目學習的基礎學科更應該將這些不同音樂學科融合其中,使不同的音樂形式都能在課程上得以體現,讓學生橫向縱向,全面發展。
二、和聲對于音樂學習的作用與意義
“和聲寫作方法是音樂創作中的重要的藝術手段之一,也是音樂創作中其它藝術手段,如復調寫作、配器、曲式結構等的基礎。因此,和聲的學習對于創作實踐有重要意義。和聲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三類:聲部關系上的組織作用;塑造音樂形象的表現作用;形成曲式結構的作用。”[1]此段話出自于桑桐先生所著《和聲的理論與應用(上)》一書。不難看出和聲在音樂理論學科中的重要地位。
三、視唱練耳與和聲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在我們學習的音樂教材中,任何音樂作品,哪怕是單聲部旋律其實都是由和聲作為支撐發展過來。在我國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使用的譜例與音樂作品,大多都是西方古典的經典名曲,就算是兒童的聲樂學習,也是帶伴奏的。伴奏其實就是和聲進行變為織體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還是與和聲進行離不開關系。
既然我們學習的音樂是各種和聲組成,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在視唱練耳課,這樣一門音樂基礎課中加入基本和聲概念,讓學生全面了解音樂的組成,使其更好的理解并學習音樂呢?
在我認為視唱練耳中的和聲學習應當伴隨著視唱課程的整個階段,甚至可從最開始的課堂就可以灌輸概念。
四、視唱練耳與曲式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音樂分析已越來越被音樂理論界所重視。音樂分析對培養樂曲分析的辨別力、判斷力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從聽覺上感知音樂的能力,還要從視覺上學會觀察音樂的能力。我在這里所說的音樂分析與曲式結構問題并不是對于那些高深莫測的作品,而是從最基礎的單旋律出發,讓學生在學習視唱時能夠從譜面出發,理解音樂的含義與作曲家的意圖。與其在大學階段專門的開設課程去一步一步研究,還不如將這些基本曲式內容融入到平常的視唱教學中來。這樣我們不僅能教會學生視覺上對音樂的審美以及演奏的處理,也能為其以后的專業曲式分析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聽覺這一感官知覺,能夠在一瞬間感受到視覺無法感受到的緊張度;另一方面,要理解音樂作品,必須讀譜,從中能發現聽覺沒來得及察覺的細節。
聽,發生在瞬間;而閱讀卻走在前面,“知道”將要出現的音樂應具備怎樣的特征。
所以我們在音樂學習的初期,學完識譜之后,還要需要教會學生完整的“識譜”。此處的“識譜”其實是對于簡單樂譜的分析。
五、和聲曲式在音樂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對視唱練耳學科的意義
和聲的應用,常與曲式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和聲也常常是形成曲式結構的重要因素,在劃定曲式界限上起著重要作用。在創作一部調性音樂作品時,整個創作過程是以和聲為基礎的,由和聲來產生調性布局;由和聲來產生段落結構;由和聲來產生樂曲發展。所以說和聲是創建曲式結構的基本因素。我們在對作品進行分析時,應當以和聲為基礎來進行曲式結構分析,由此我們會對作品的調性、結構以及作品風格了解的更加清楚。
在此筆者認為,視唱練耳課程中除了識譜音準方面的教學外,必須加入理論知識的講解,他們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認識音樂,了解音樂。這和視唱練耳課程的初衷是相符合的,我們應該讓這些知識與視唱課中的技術性訓練同步進行。
六、總結
此篇文章中出現的所有分析內容(和聲分析與曲式分析),都是最基礎的分析,意義是讓學生在識譜的過程中會認、會看,并不要求像專業的分析一樣面面俱到。及其完備的分析法并非指的提倡,懂得取舍、領悟要點,才是根本。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什么是重點。理論一定是實踐的基礎,我們學習理論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實踐。我們教授音樂理論的初衷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運用到他們的樂器演奏中去。在器樂演奏中,很多演奏者都會將技巧看成主要的部分,會忽視對音樂曲式和聲的分析,演奏中對音樂的處理是建立在作品的曲式和聲分析之上。因此,在器樂演奏中,只有了解曲式和聲的含義,才能明白曲式分析對于器樂演奏的意義,才能通過曲式和聲分析讓演奏與技巧相互結合,讓演奏更加的形象與生動。
能夠給學生帶來這些知識與理念,幫助他們正確的演奏音樂,欣賞音樂,是我們視唱練耳課需要達到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桑桐:《和聲的理論與應用》,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2.11(2000.2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