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鳳
摘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民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隨著文化自信倡導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熱潮,以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戲曲代表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急需一個跳板使其摘下“老齡化”標簽,如何使戲曲在新媒體時代更好地弘揚和傳播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戲曲文化;傳播
一、戲曲文化傳播現狀
戲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根基和受眾群體的藝術形式之一。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展示出中華文化和中國藝術的多姿多彩,滿足著人民多樣而豐富的文化需求,具有建設精神文明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積極作用。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多元化現代文明的沖擊使戲曲的傳播速度和范圍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生活、碎片化閱讀的興盛,自媒體娛樂方式愈發流行,傳統戲曲傳播方式逐步被淘汰。
目前戲曲主要的傳播模式雖仍是以大眾傳播為主,但伴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增長,戲曲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效率也在不斷提高,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手機 APP 新平臺的出現為戲曲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轉變傳播思維、觀念模式,適應傳播媒介的變化是新媒體環境下戲曲文化傳播的根本。
二、新媒體環境下戲曲文化傳播的途徑
(一)、著力于大眾關注的新媒體平臺,加大戲曲傳播力度
1、借助抖音、今日頭條、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最受關注的新媒體平臺推廣,加強當下熱門平臺上戲曲的傳播力度,不定時推送戲曲文化類內容。將戲曲以圖片、表演視頻、故事、漫畫等新媒體時代更受喜愛的形式進行推廣,將有效促進戲曲在社會中的推廣傳播。
2、深掘戲曲文化,開發高質量新媒體產品。開發具有傳統文化物品在線展覽、戲曲文化知識的普及以及戲曲視頻的推送等功能的特色APP或者小程序,使大眾在手機移動端便能近距離接近戲曲。戲曲為體,新媒體為翼,使受眾在娛樂中了解、學習、欣賞、分享戲曲藝術,提高對戲曲的了解程度。同時也可推出戲曲文化知識打卡,積攢能量,用于兌換地方劇團精品周邊等活動。
(二)、創新新媒體傳播戲曲的方式及內容,營造戲曲文化氛圍
1、借助明星效應,塑造戲曲新媒體個人品牌。新媒體盛行環境下,粉絲經濟旺盛,戲曲明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強與粉絲的互動溝通,滿足粉絲的文化需求和文化體驗,讓粉絲通過自己喜歡上戲曲文化。第一,尋找具有影響力的明星進行戲曲文化公益宣傳,明星的宣傳作用影響深遠,能引導受眾主動了解戲曲。第二,邀請戲曲名家進行網絡直播,抓住吸睛點和觀眾互動,與粉絲共享戲曲欣賞的樂趣,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呼吁更多人的加入。
2、以吸睛點為突破,打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劇目。為了增強對戲曲的代入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在線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故事,編排創新劇目,迎合大眾欣賞水平,形成具備鮮明時代特色的新流派。
3、迎合時代風尚,專注打造戲曲文化IP。當下傳統文化IP的商業價值逐漸顯現,李寧的“悟道”系列就很受年輕人追捧;騰訊動漫根據漫畫《一人之下》蘊涵的中國道家文化元素而設計的“人有靈”服裝、配飾,一經推出,就被一搶而空,說明潮流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很受年輕人歡迎。傳統戲曲不管在唱腔,曲目還是服飾上,都獨具風格,在創新上有很多的可能性。以戲曲為元素,迎合大眾的喜好,銜接“國潮熱”,推出相關服飾、擺件等產品,這不僅能挖掘更多戲曲的商業價值,也能有效弘揚戲曲文化。
(三)、發揮榜樣引導作用,推動社會層面跨界融合發展
1、號召戲曲專業人士貢獻力量,推動戲曲傳播專業化。鼓勵戲曲專業人士加入傳統文化傳播行列,線上進行公益宣傳、視頻教學等,運用榜樣力量,為廣泛大眾開展具有專業性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在專業人士引導下增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如戲曲女老生王珮瑜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成為“戲曲網紅”,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參加中央電視臺節目,不但維系了原有的戲曲戲迷,還培養了大量新粉絲。
2、借助政府政策引導,發揮社會多方面作用。政府政策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助推器,由政府出臺政策,引導相關社會力量對戲曲文化進行推廣傳承,如新媒體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綠燈,地方電視臺開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廣節目,地方劇團協助戲曲進校園活動,戲曲愛好者創新戲曲劇目等。綜合多方力量,重視戲曲自身創新以及戲曲在文化精神層面和青年人之間的雙向對話和思想創新,通過物質、精神的扶持,鼓勵戲曲推廣活動的開展。
3、加強思想引導,鼓勵青少年主動承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一方面,鼓勵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不盲從外來文化,不排擠內在文化,認同戲曲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切身力行支持其傳播與發展;另一方面,增強青少年文化主體意識,主動了解戲曲等優秀傳統文化,從了解到投入實踐,自覺承擔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三、總結
隨著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不斷普及,戲曲文化的傳播在某些方面顯得與之不能緊密結合,在適應新媒體傳播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找到傳統文化傳承的問題,探尋戲曲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勢在必行。我們不僅要創新新媒體傳播戲曲的內容,也要推進傳統文化傳播載體和介質的創新。同時通過培養文化價值觀,鼓勵青少年做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推動受眾對文化認知方式和渠道與時俱進的發展。
才能實現戲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琳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實現路徑[J].智庫時代,2019(47):58-59.
[2]許月.淺談文化自信中繼承和發揚戲曲文化傳播[J].北方音樂,2018,38(18):256.
[3]王思文.新媒介生態下中國地方戲劇的保護與發展——以雁北“耍孩兒”戲劇為例[J].人文天下,2018(10):40-45.
[4]黃堯. 新媒體背景下戲曲傳播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
[5]朱政.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D].復旦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