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關聯理論屬于認知語用學,主要是將關聯概念和關聯原則作為基礎,而其中的關聯性則被認為是話語、行為、思想以及情境由輸入到認知的過程。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促進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輔助教師進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關鍵詞:關聯理論;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聽力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這也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如學生經常被生詞影響,辨音速度較慢,理解能力弱,不能快速記住聽到的內容等,而關聯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很好的解決學生在聽力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 。
一、關聯理論的概念和內涵
關聯理論源于認知理論,研究者Ford認為,人腦是一個中心系統,在中心系統中,各個模塊之間各司其職,并且不同模塊會根據其不同特點吸收外界產生的刺激,然后在中心體統中將這些信息輸入、處理。在1986年,Sperber和Wilson出版了名為《關聯性:交際與認知》的一本書,這本書中闡述了和認知、交際相關的認知理論,認為語言交際實際上是一種目的、意圖明確的活動,在語言活動中,主要是將說話人的意圖傳遞出去,也就是從某種程度上講,語言交際對于說話人來講是行為上的明示,而在實際交際中,其意圖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首先是信息意圖,即在語言交際中,只是提供實際交際內容,通過說話人表達的內容,可以了解相關的語境假設 。其次是交際意圖,它主要是為了使聽話人了解說話人對信息傳遞的意圖,這種語言交際對于聽話人來講,實際上是一種推理,并且在推理中了解說話人意圖。在關聯理論中認為明示與推理都是交際活動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英語聽力與關聯理論之間的聯系
對于英語聽力理解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對句子意義的理解與認識,即在接收聽力內容時,意識到語音、語法彼此之間的聯系,進而獲取句子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對句子早語言交際中價值與功能的認知,也就是說聽力不僅需要對聽到的字面內容進行理解,也要理解文字背后的交際功能,即其中蘊含的隱含意義 。學者Rost最早提出了關聯理論與聽力之間的關系,并且他認為,語言交際實際上是明示與推理之間的合作,明示主要是指明白其中的示意,語言理解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解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推理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尋找關聯的過程。在英語聽力中,聽者大腦在接收到聽力內容時,就會根據已有的語言知識、認知能力、背景知識因記憶能力進行思考,進而尋求最佳關聯,在此過程中,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就會自主搜集和問題相關的內容,在相對較短的時間之內獲得比較充足的信息 。換種角度來講,聽者需要在理解的同時針對性選擇,尋找信息之間的最佳關聯,在獲取語境要素的同時,組成相關語境,進而形成對話語的解釋,最終產生對信息相應的認識與理解,聽力通常要求聽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聽力內容做出較好釋義,因此在聽力過程總,應該注重對最佳關聯語境要素的查找,促進聽者實際聽力水平的提升。
三、關聯性與最佳關聯
關聯理論實施的核心是尋找彼此之間的最佳關聯,從關聯理論來講,語言交際雙方之間有著最佳認知模式,而這種認知模式主要是指關聯性,在就是說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營造一種語境效果,并且實施相應推理,加強雙方對話語真正含義的認識與理解,進而在交際上取得成功 。在語言交際時,聽話人獲取的信息會和腦中存在的舊信息發生作用,產生相應語境,并且對語境內容做出推理,而這過程是關聯性的體現。好的關聯性需要好的語境效果,如果語境效果明顯,那么聽話人只需要付出較少的努力就能發現關聯性。而最佳關聯的創建需要兩個重要條件,首先是語境效果能夠吸引聽話人的注意力。其次是聽話人需要分析語境效果。最佳關聯就是聽話人能夠從語境中足夠信息。
四、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使用策略
(一)指導學生利用關聯理論進行推理
對聽力內容的理解不僅是對句子的理解,也是尋找句子與表達之間的關系,進而對其進行邏輯推理的過程,聽者對話語的理解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的過程,而是在已有認知基礎之上,對語言內容主動進行推理判斷,進而發掘其在語境中的意義 。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對關聯理論的運用,讓學生根據關聯理論對聽力內容進行推理判斷。
(二)利用語境效果獲得話語關聯
在關聯語境中認為,當新的信息在一定語境中,和舊知識產生聯系時,就能形成新的語境效果,進而使新信息的語境含義得到強化,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也會產生較大的關聯性,進而更容易理解話語中的內容。
(三)引導學生的擴大認知語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認知語境進行擴展,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而充實自身認知,在遇到聽力問題時,能有效獲取語境中的知識。學生已有的認知知識會對話語內容的推測有重要影響 。當聽者在聽到聽力中的信息時,需要根據已有認知,建立與新信息之間的聯系,形成相關語境假設,在語境效果中,獲得關聯。因此教師在叫中應該注重社會文化知識與國情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在推導時有所依據,而推導過程也能向著正確方向發展,蓉兒更好理解聽力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多聽一些英文廣播、英文電影,感受情境中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歷史文化,這些內容通常都會在語言中有所體現。
總之,聽力實際上是以聽者的背景知識、語言水平以及記憶能力為基礎,尋找在聽力內容中的關聯因素,利用邏輯分析的方式進行推理,最終得出相應結論。關聯理論在大學聽力教學中的運用,和聽力的特點相符,也符合對大學聽力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 陸曉華,王蓓.基于關聯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下旬),2015(8):27-27.
[2] 李紅霞.關聯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4,24(4):69-72.
[3] 李紅霞.關聯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81-81,82.
[4] 張穎.關聯理論運用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實證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157-158.
[5] 趙汗青.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啟示和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4):400-401.
[6] 王珍妮,臧娜.”情感過濾”假設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8):160-162.
[7] 周芷伊.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四級新聞聽力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9(3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