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珂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之下,公民擁有的財產數量越來越多,如何更好的提升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質量對于確保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诖?,本文首先研究了民商法的主要內容,并分析了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原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民商法視角之下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方案,以供有關人士進行參考。
關鍵詞:民商法;私有財產;方法策略
引言
維護國家當中公民財產的安全對于促進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商法在保護公民財產的過程當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為公民的財產保護提供了更多的依據。
一、民商法概述
民商法對我國國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一般來說,在我國的民商法體系建設當中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關系到家庭生活另一方面關系到公民的經濟生活。在現階段的發展當中民商法主要保護的對象是我國的私有財產,在法律當中進行了十分明確的規定。為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民商法為我國的經濟標準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依據,確保我國的市場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進行發展。
二、公民私有財產保護原則分析
(一)平等性
在民商法的工作體系當中應當全面化的遵循平等化的管理原則,在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前提條件之下,按照平等性的原則對主體進行對待。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境之下涉及到的私人財產糾紛問題,在民商法的規定當中采用公平合理的原則進行處理。在私人財產的主體當中不具有差異化的對待,主體之間具有平等化的地位。交易活動進行過程的當中應當注重主體之間的地位相同,權利相同,受到法律的統一保護。平等性的原則直接地反映了社會關系當中最為本質的特點,在保護工作當中更加有效的對公民進行保護。
(二)補償性
人們思想當中對于法律體系的建設更加重視,在發展當中越來越注重對于民商法的應用,但是在保護私有財產方面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工作當中不少的原則難以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實。補償性原則指的是當出現侵權行為時,實施侵害者應當給予被侵害者一定的補償,補償的形式以及程度根據損害的程度進行確定。補償性原則主要是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保證雙方之間的利益能夠恢復到未受侵害之前的狀態。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應用補償性原則來促進法律的應用質量,有關單位可以采用同質補償的形式來降低侵害者的利益。注重侵害補償的數量,避免出現超額補償的狀況[1]。
(三)不主動性干預
公民的私有財產在需要保護時應當及時地向有關的司法機關提出相應的訴訟,在接收到相應的訴訟之后有關部門才能夠應用民商法來進行相關的決議。在保護民商法的過程當中應當首先由主體提出維護訴求,根據實際的狀況進行判斷,更好的提供公力化的救濟。不同的環境當中需要通過不同的狀況及時地采取救濟的措施,確保在民商法的條件之下,更好的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民商法當中應當堅持自治化的原則,不主動地對當事者進行干預,避免對當事人的私有財產進行主觀化的經營和管理[2]。
三、民商法視角下提升公民私有財產保護質量策略研究
(一)構建完善的立法體系
在民商法的體系構建當中要注重完善法律建設體系,結合實踐活動進行完善法律建設體系,綜合市場的發展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工作當中地不同之處要充分地進行研究,對于領域當中缺少的法律條款應當結合實際狀況進行完善。對于發生的侵權行為要靈活地進行分析,對于難以進行制裁的狀況要綜合不同的因素進行處理。現代化發展過程當中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地加快,私人擁有的財產數量在不斷地增多,涉及到的內容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有關人員應當加強對于立法體系地重視,對法律體系當中尚未完善的物權法內容進行處理。重視立法體系地價值,落實立法工作體系,根據實踐的工作環節進行完善,將前期宣傳活動、中期處理活動、后期審查活動等綜合形成一個整體,促進立法體系地全面完善[3]。
(二)落實司法實踐活動
公民通過社會勞動積攢了私人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在財產保護過程當中要全面化地落實司法實踐活動,將司法內容宣傳以及司法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司法活動渠道需要通過有效的法律保障進行落實,結合一定的實踐化措施,保護公民的合理收益,確保司法保障內容有效實施。司法實踐要結合法律體系,充分地動員社會當中地力量,確保人民群眾能夠遵守法律體系,在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學會應用法律力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司法實踐活動通過廣泛宣傳、案件分析、綜合處理、完善內容等進行全面化地開展,將司法管理內容與司法實踐活動進行結合,促進司法活動的順利開展[4]。
(三)強化法律監督
法律體系地監督應當通過兩個方面進行實施,一方面應當通過專業化地法律監管部門來進行監督。設置專業化地監管部門來對當前的私人財產案件進行分析,設置專業化地管理部門落實監督的制度條款。對于出現的不法行為應當及時地糾正,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管。對不同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規定不同部門的職責范圍,協調好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加強工作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接,避免執法人員出現違規的現象??紤]社會當中地多方面力量,綜合社會弱勢群體的地位和力量,更好地確保平等性原則,強化法律監督體系。另一方面應當加強社會力量的監督,充分地發動群眾的力量進行法律體系建設,幫助公民進一步認識司法保障體系,對執法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監督。設置管理投訴部門對司法的執法行為進行監管,在群眾的關注之下進一步促進強化整體的法律監督管理體系建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民商法與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過程當中應當注重改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更好的完善工商法的主要內容,強化法律體系的監管職責,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更好的維護我國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陳培永,趙金英.重思馬克思的\"公民\"和\"公民權\"概念[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8,030(005):47-53.
[2]楊聚鵬.地方政府在地方院校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及扮演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0):46-51.
[3]翟曉舟.科技成果轉化“三權”的財產權利屬性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9(6):171-179.
[4]黃云明.社會主義法律自由觀對資本主義法律自由觀的超越[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4(5):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