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斌
摘 要: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根本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數學問題。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講,一定要掌握好小學生在學習當中的最重要的階段,在數學課堂當中,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有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開發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對策
小學數學當中的大部分理念和公式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距離,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吃力,所以需要幫助小學生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學習數學。在這個過程中,將會不斷地提高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敏感程度,并且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數學知識,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數學教學當中,要充分關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還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使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內化小學生的知識
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并且可以獨立地對知識進行分析,從而思考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主動找尋解決的方法。這一學習模式,能夠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永久記憶,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二)調動小學生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轉變傳統的學習方法,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師生互換角色,讓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提供有效的指導,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在碰到問題時積極主動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當中保持高漲的情緒。
(三)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生提出較高的綜合素養的要求,通過課堂教學來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對獨立思考內容的探索可以知道,獨立思考能力與學生合作創新能力有密切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更順利的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對策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一味地在課堂上聽講,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中講解知識,缺乏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如果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在課堂上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將會對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與此同時,還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傳授學生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適當的教學計劃,因此數學作為小學時期的重要學科,對養成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學習中調動起獨立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尤為重要。
(二)營造獨立思考氛圍
課堂氛圍將會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學生會覺得比較約束,思維過程受影響,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而教學氛圍活躍將會讓學生的教學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從而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出良好的獨立思考的氛圍。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有關《認識鐘表》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能夠把一個鐘表帶入到課堂當中,利用實物展示的方法為學生介紹時針、分針的關系,讓學生親自動手對時間進行調整,如“現在是什么時間呢,誰可以將鐘表對準?”“分針轉了一圈之后時針會出現怎樣的變化?”。經過這些問題來促使學生思考,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此外,營造出良好獨立思考氛圍的方法非常多,目前比較常用的有情境教學,利用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情境教學來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游戲化教學方法,把教學內容加入游戲當中,讓學生可以在輕松快樂的游戲當中進行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將學生的個體優勢發揮出來,通過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推動學生思考。教師能夠按照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激發獨立思考興趣
現如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我國社會快速發展與社會人才的需求。我國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改革過程中,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未能深入地幫助小學生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動力。思考作為一個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的過程,該過程比較復雜且系統。所以,如果思考當中不具備興趣將會讓思考的過程變得枯燥乏味,效率下降,導致學生更加排斥自己獨立思考,那么將會更難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現如今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重視夯實學生的基礎,實現教學目的,更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帶領學生獨立思考。只有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興趣,才能自然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四)傳授學生思考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傳授正確的思考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思考當中更好地梳理知識點,更好地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不斷地幫助學生提高觀察、邏輯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為學生傳授正確的思考方法就變得非常關鍵。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不斷提問、思考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比如,為學生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這部分內容時,若是教師直接告知學生這些圖形的特點,將會讓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設計好教學方案,課堂中能夠利用提問的方法加以引導。如“同學們,讓我們來數一數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別有多少條邊和多少個角?”利用這些問題,再讓學生親自對邊長以及角的度數進行測量,學生親手操作發現其中有何特點?之后讓學生對比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角,經過對比找到其中的規律。教師能夠利用逐層推進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經過親手操作,手腦并用,在實踐中找到問題,經過思考快速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中,更加高效地培養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及時更新教學模式
為了良好的提升教學質量水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就需要更加積極的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防止學生變成高分低能的情形,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還需要換位進行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待學生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從而良好的幫助學生調動起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轉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在教師課堂教學前,要準備好課堂教學內容。在導入環節,要為學生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中。比如,為學生講解有關“雞兔同籠”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能夠把重難點內容通過圖片或者視頻進行呈現,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全面對學習內容有了認識,將原先枯燥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此種教學模式更加適用于學生的學習心理。因此,更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巧妙結合生活教學
小學生處在比較重要的成長發育時期,對于數學課本當中的概念與理論等不能依靠自己探究的方法來進行理解。由此,教師能夠把課本當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把課本中的數學知識點轉變成為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生活現象,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數學知識。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良好地體現出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可以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總體效率。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有關《平行與相交》這堂課時,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為學生在課堂當中呈現出各種軌道圖片、斑馬線的圖片等,與此同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仔細對生活當中的這些直線進行觀察,大家認為這些直線之間都存在哪些關系呢?”這時有的學生回答:“圖片當中的直線都還沒有交叉”,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思考,再提出下面的問題,從而順利將新課內容導入進來:“同一個平面當中,如果存在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那么其中一條就是另外一條直線的平行線。”通過良好的使用這一教學方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利用有效的提問方法,為學生提供從淺到深的引導,幫助學生從實際生活現象來分析相應的數學內容,這種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法,將會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探究意識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通過日常生活來歸納數學知識,再帶著學生經過學習把對應的數學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生活進行優化。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利用生活化的策略,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標。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四則運算”的相關重難點知識,教師能夠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支出費用進行計算,即記錄下自己每天的花銷,并且找到最省錢的支出方案。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數學知識,加強學生的生活意識,促使學生更好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利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獨立思考氛圍、激發獨立思考興趣、傳授學生思考方法、及時更新教學模式、巧妙結合生活教學的方法,更好地培養出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姚文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甘肅教育,2019(16):80.
[2]陳藝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當代教研論叢,2019(8):82.
[3]鄭輝庭.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9(7):133.
[4]鐵春玲.淺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42-143.
[5]程闖.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