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競 任志梅



摘? 要: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預示著我國冰雪運動將邁向新的臺階。“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就是申奧成功后的重要舉措,它是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傳播奧林匹克文化、實現“三億人上冰雪”的基礎條件和主要形式。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首師大順義附小”)作為北京市首批冰雪特色校,基于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背景,從文化氛圍、活動設計、校隊建設、家校協同等方面多措并舉,重參與、重育人,因地制宜地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積極探索奧林匹克教育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本文以首師大順義附小為例為中小學開展冰雪運動、落實奧林匹克教育提供可鑒參考。
關鍵詞:冰雪運動;奧林匹克教育模式;實踐研究
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是教育,國際奧委會在全球大力推廣奧林匹克教育。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與北京冬奧組委共同制訂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指出全國中小學要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冰雪運動進校園是奧林匹克教育的一個載體,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了解冬奧知識、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從而推動奧林匹克教育在學校的開展。首師大順義附小作為北京市首批冰雪特色校,基于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背景,從文化氛圍、活動設計、校隊建設、家校協同等方面多措并舉,重參與、重育人,因地制宜地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積極探索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一、冰雪文化氛圍點亮奧林匹克教育
首師大順義附小利用多種途徑營造冰雪文化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豐富的冰雪元素與學校“生長教育”理念融合,讓學生通過直觀和參與感受冰雪氛圍,喚醒內心對冰雪的熱情。學校操場圍欄的特色冬奧文化墻,從歷屆奧運會的不同視角了解冬季奧運會的發展歷程,文化墻上的宣傳板都是由學生通過火炬傳遞、運動員代表宣講的順序排列上墻。“冰墩墩”“雪容融”兩個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的卡通畫像在校園入口醒目可見;班級門口文化板報上“更快更高更強”主題的冬奧宣傳展由學生自主參與、集中整合完成。通過冬奧倒計時廣場、紅領巾廣播、每周升旗等渠道對冬奧知識和內容進行宣傳推廣。
二、教學德育融合實現奧林匹克教育
1.提升師資水平
要讓學生愛上冰雪項目、傳承奧林匹克精神,首先體育教師要了解并喜愛冰雪項目,首師大順義附小充分挖掘市區內優質資源,讓更多的體育教師接受專業培訓,學習奧林匹克知識,成為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火種。2017—2019年首師大順義附小先后有21名體育教師參加冰雪相關培訓班及承擔冰雪體驗課程輔助教學,如表1所示,為提升冰雪師資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2.多學科融合的“冬奧小課堂”
首師大順義附小結合教育資源,各學科以“冬奧”為切入點,圍繞學校“三生課堂”理念,即“關懷生命、對接生活、助力生長”進行點、線、面、體的主題整體教學設計,如表2所示,實現學科融合、全面育人。
美術、書法組教師共同備課,設計了“我驕傲,我為冬奧設計吉祥物”和“我的冬奧書法作品”單元計劃,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述冬奧文化和宣傳口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學生結合冬奧要素,設計出符合中國特色、地域文化特點的冬奧會吉祥物及書法作品。
三年級舞蹈教師結合一個滑冰隊的故事創編舞蹈,學生用小小的身軀演繹出滑冰運動員遇到挫折后不屈不撓,最終走向成功。故事內容感人,意義深刻。健美操教師將多種冰雪運動元素融合,為全校學生創編了一套冰雪韻律操,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和激揚的動作中感受著冰雪的魅力。這套操不僅參加了北京電視臺《非常向上》節目錄制,還在北京市中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和北京市“一校一品”體育教學改革成果展示上精彩亮相。
3.體育學科培養“冰雪運動小達人”
為確保學校冰雪活動和知識全覆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并結合學校自身情況,為全校學生設計了不同課程內容,如表3。由于場地、資金限制,全員參與滑冰滑雪課程難度較大,所以學校因地制宜,另辟蹊徑,引進越野滑雪(滑輪)項目,讓學生在上真冰、真雪之前,提前具有技術基礎,同時對提高學生手臂、腿部力量和協調性具有顯著效果。
4.冬奧文化與德育相結合
學校積極開展關于冬奧的德育主題活動,讓冬奧文化在學校生根發芽,在“奔跑附小,迎接冬奧”活動中,安排小小解說員介紹各冬奧會舉辦國的情況、火炬傳遞、展示自己設計的冬奧會會徽等環節。“冬奧知識答題王”競賽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了冬奧。通過班級、年級競賽,最終實現冬奧知識在校園的全覆蓋。為期9天的“博覽冰雪嘉年華”活動,共設置了八大板塊,讓3000多名師生足不出校就能看到、摸到歷屆冬奧會珍貴藏品,如表4所示。
三、冰雪人才培養助力奧林匹克教育
學校在全員參與冰雪運動過程中積極挖掘學生潛力,選拔“苗子”,建立校滑雪隊、花樣滑冰隊,由專人組織,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每周三次進行訓練,實行末位淘汰制(圖1)。
四、家校協同共育推動奧林匹克教育
2022冬奧會的成功申辦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應該是旁觀者,都應該參與其中,為籌備工作貢獻力量。借此契機,首師大順義附小推進家校合作機制,明確家長責任,強化家庭教育引導,鼓勵學生做一名助力冬奧“小使者”。這種“角色扮演學習”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冬奧為國家、為學校、為家庭帶來的變化,提高學生東道主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還鼓勵親子共同研發旱地冰雪游戲,在體育課中嘗試實施。在促進家校融合中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有多個親子項目被學校全員運動會錄用。
五、實踐效果
1.全校師生普及了冬奧知識和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內涵,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2.通過主題活動設計提升了學科教師的研究能力。
3.在家校協同共育過程中增進家校互動,為今后學校順利開展家校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4.樹立學校冰雪特色品牌,提高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六、結論
1.冰雪運動進校園是夯實我國冬奧項目發展的基礎,是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冰雪運動和冬奧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冰雪的興趣。通過參與,增強學生體質,培養意志品質,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根據學校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冰雪運動,如仿冰雪類運動(旱地冰壺、越野滑雪滑輪等)的開展,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校就能學習冰雪運動的基本技能和知識。但是此類運動都是有針對性的輔助練習,要想提高冰雪運動能力,還要將冰雪運動旱地化學習與真冰真雪學習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能力。
3.家校協同共育是推進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徑,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家校共育中培養學生東道主意識和家國情懷。
4.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是“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顧拜旦常在演講中引用。他說:“在奧運會上,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凱旋,而是奮斗,最重要的不是曾征服,而是你奮力拼搏過。”[4]教育是傳承百余年奧林匹克運動安身立命之本,充分利用冰雪運動進校園這個教育契機創造出具有各校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使之在學校教育中落地生根,這也是為北京2022冬奧會成功舉辦,實現體育強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教體藝〔2018〕1號)[EB/OL].[2018-02-02].http:Z/www. moe. gov.cn/srcsfte/A17/moe_936/s3273/201802/t20180227_327878.html.
[2] 涂傳飛,陳志丹,嚴偉.當前我國奧林匹克教育的幾點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2):179-181.
[3]王維花,汪明.社會力量助力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的探析[J].當代教育學科, 2018(8):9-14.
[4]茹秀英.解讀國際奧林匹克教育新走向[J].體育教學,2020,40(262):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