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反思有助于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在進行課堂的導入時以學生經常做的事情或者經常見的事物為切入點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要想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就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讓學生將文章和當時的寫作環境融合到一起。
關鍵詞:課堂導入;學習興趣;初中語文
教學反思是所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必做的一環,教學反思有助于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語文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興趣,使語文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教學反思從本質來說,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等進行檢查、剖析、調節,讓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受到學生喜歡,讓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接下來筆者就總結自己多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經驗,希望能與各位教師進行交流。
一、 情感共鳴,進行高效課堂導入
每一節課的開始環節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讓整堂課進行的有序,讓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概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課堂的導入時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以學生經常做的事情或者經常見的事物為切入點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在進行《蘇州園林》這一堂課的教學時,雖然學生有可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但是學生所居住的小區、生活的校園、城市的公園等人多地方都有園林景觀,可以先讓學生對自己所熟悉的園林景觀進行一番描述,看看學生對于園林的理解和認識,然后再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認識再學習作者對于蘇州園林的描寫,學生所熟悉的園林與蘇州園林形成一個對比,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認知力和記憶力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初中語文課文有很多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帶入其中的佳作,這些作品有的是激昂的、有的是悲傷的、有的是喜悅的、有的是憂郁的,不同的文章都蘊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如果學生可以帶著感情去朗讀課文,與作者的情感相交融,那這篇課文的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進行《沁園春·雪》這堂課的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先給學生普及一下作者寫作這首詞時的年代和當時的處境,這首詞寫作與1936年,當時正值紅軍組織東征部隊,對侵略中國的日軍作戰,毛澤東同志當時住在農民白治民家中,看到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被白雪覆蓋,有感而發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寫的是北國壯麗的雪景,展現了作者大氣磅礴、康達豪邁的意境,展現出了作者對于祖國壯麗山河的喜愛。這首詞下片評論了歷史重點任務,歌頌了當代的英雄,展現出無產階級要做世界主人的豪邁壯志。因此在進行這首詞的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大氣豪邁的情感去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那種意境壯美、感情奔放的感覺,與作者達成共鳴。只要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調動,學生就會因為這一堂課喜歡上了語文,對語文課堂興趣大增。
二、 興趣激發,引起學生探究欲望
(一)深入挖掘課本內容,提煉蘊含的哲理
要想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就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讓學生將文章和當時的寫作環境融合到一起。比如,在進行《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教學時,粗讀課文學生會感覺孔乙己是一個可笑、可憐又可悲的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飽受別人的嘲笑與排擠,既感覺值得同情又感覺他有點可悲。如果只停留在文章表面,那學生只會感覺《孔乙己》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有趣的文章,印象深刻但是又不明白其真的含義。因此,教師可以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這是一篇魯迅先生創作于1918年的小說,當時雖然已經解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思想仍然十分猖獗。孔乙己就是被封建主義和科舉制度毒害的人,他被這兩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作者創作這篇小說,就是為了讓當時的年輕人通過了解封建主義社會下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從而讓當時的年輕人要批判封建主義制度和科舉制度,要尋求改變和進步,不要成為新的“孔乙己”。通過了解當時的背景和主旨思想之后,再返回來讀這篇文章,會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思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作者的創作思路和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和期望。
(二)利用生活中的有趣現象,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什么?那是一種關于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它發生在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時。初中生正處于對外界的認知時期,對絕大部分事物都持有新鮮感與新奇感,一旦對某類事物產生好奇心,探究和課堂學習的效率會事半功倍。可見旺盛的好奇心是激發求知欲的重要前提,更是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驅動力。比如,筆者在教學《美猴王》時,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利用課余時間到閱覽室讀《西游記》這部名著,從網上下載flash動畫《孫悟空重返花果山》并錄制動畫片插曲《猴哥》,這樣師生攜手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
中小學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樣強烈的好奇心猶如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好,就會導致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外面的動靜吸引過去,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但是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那學生學起知識來也非常的高效。可見,教師如果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利用好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提升課堂教學的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比如,在學習《美猴王》時,由于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在家的時候已經看過了各種各樣的《西游記》,如最經典的83版《西游記》、動畫片版的《西游記》《西游記后轉》《大話西游》等等。這么多的影視作品里面都有美猴王孫悟空,在課堂開始時可以讓學生們談一談他們最喜歡的美猴王是什么樣子的,他們喜歡的美猴王具有什么樣的品質?通過這樣一個提問,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喜歡83版《西游記》的美猴王,因為他敢愛敢恨,遇到妖精時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保護師傅和師弟;有的學生喜歡《大鬧天宮》里面的美猴王,因為他本領高強,不畏強權,當受到壓迫時敢于反抗,雖然天庭有十萬天兵天將他也無所畏懼,敢于和天庭做斗爭;有的學生喜歡《美猴王》里面的角色,因為他膽大心細、樂于助人、善于觀察。當學生們各抒己見之后,再開始這堂課的教學,這樣會使學生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下,帶著探究的好奇心去學習,他們的注意力自然非常的集中。
(三)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需要興趣,整個“大”興趣如何建立?那么,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了解被學生們所喜歡的“小”獎勵品。從而做到以“小”博“大”。在課堂上,筆者給學生們創造一些競賽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比如小組同學來“開火車”,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問題;男女同學分組比賽;四人小組比賽等等。獲勝的小組就可以加分,基本上每節課都來評比,分數最高的組每人得一分并在黑板左上角畫國旗一面,全組同學都很開心,因為這是教師對他們的一種獎勵,是一種榮譽,是一種激勵。于是,大家聽課更認真了,回答問題也更積極了,學生在整個語文課堂中都會興趣盎然,充滿快樂,從而形成了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使語文課堂學習達到了最佳效果。
中學的學生具有比較強的競爭意識,喜歡和同學進行比較,好勝心較強。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講好勝心用于學習,不要用于玩游戲或者穿著等無用的比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這種較強的競爭意識,通過給予學生一些小的獎勵,建立起他們學習的大興趣。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參加一些小的競賽,可以是個人賽,比如成語接龍游戲,從第一名同學開始進行成語接龍,接不上人會被淘汰,換下一名同學接龍,以此類推,堅持到最后的同學即為獲勝者。或者進行《中國詩詞大會》中常用的比賽方式,通過進行“飛花令”的游戲來進行學生掌握古詩詞的比拼,如在百花盛開的春天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花”字,學生進行飛花令比拼,所說的兩句詩詞當中必須帶有“花”字,如“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依舊是淘汰賽的賽制,決出的勝者為冠軍,通過這樣的比賽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團體競爭,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的能力,非常受到學生歡迎的游戲方式是“你畫我猜”,團隊中的一名學生面對屏幕,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現的詞語或者詩句,通過肢體語言去向背對屏幕的隊友比畫,背對屏幕的隊友猜測那名同學比畫的內容,屏幕上出現的詞語當然是語文學習中出現的詞語,可以是人名、地名、詩句等等,如“李白”“長安”“岳陽樓”等等。獲勝的隊伍可以將隊伍的名字寫在黑板的左上角,或者給予他們一人一顆糖果的獎勵,雖然獎勵不大,但是學生都以獲得獎勵為榮,因為那是一種榮譽,是一種激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讓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中進行語文知識學習。比如,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這堂課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他們自己的第一本書的描述,學生的第一本書不盡相同,帶給他們的意義也非常特殊,因此通過讓學生自己講述自己的第一本書可以起到很好的情感調動作用,為教學內容做一個很好的鋪墊。另外,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學生代入到文中的角色,親身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再如,在進行《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扮演皇帝的,有扮演大臣的,有扮演騙子的,有扮演小女孩的,有扮演觀眾的,提升學生對于文中各個角色的理解。這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話劇,通過真實的演出,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更進了一步,即調動課堂的氣氛,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初中的學生正處于朝氣蓬勃的階段,他們很活躍也很活潑,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經常注意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提升自己,提升語文課堂的吸引力,通過情感共鳴進行教學導入,通過興趣激發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學習事半功倍,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進行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周麗娟.基于教學反思角度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改革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1):63.
[2]王行升.教學反思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作用[J].遼寧教育,2019(19):90-91.
作者簡介:
張俊艷,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