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學雙語教學是用英語來傳授法學專業知識,兼具學科教學和語言教學的雙重任務。法學雙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困難,但不能因此就忽視它存在的價值,放棄探索之路。而目前開設的課程是否合適,應選擇開設何種課程成為法學雙語教學實踐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法學;雙語教學;價值;課程
早在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已將法學專業確立為最早需要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教學的專業之一。在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的倡議下,我國高校的法學專業開始雙語課程的規模化建設。之后,教育部又將雙語教學情況作為評估指標的觀測點之一,促使了雙語課程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然而,隨著雙語課程的開設,困難接踵而至,缺乏適合的教材,學生的英語水平達不到所開課程的要求,不當的雙語教學損害了學科教學等等,但首當其沖的問題是應選擇開設何種課程,是否目前開設的具有涉外性質的課程都適合。
一、法學雙語教學的界定
雙語教學是指用外語(在我國主要是英語)來傳授非語言學科的教學。法學雙語教學是用英語來傳授諸如國際商法、英美合同法等法學專業知識。學界已普遍肯定了雙語教學兼具學科教學和語言教學的雙重任務,且應以學科教學為重,雙語教學不能以犧牲學科教學為代價。雙語教學的課堂媒介語言可以只是英語,也可以是中英文并用。課堂媒介語言的非母語性,是其區別與以母語講授的專業課程的首要因素。
二、法學雙語教學的價值
關于是否應開展雙語教學,學界觀點并不一致。有學者認為21世紀,英語要沒落,語言的戰國時代將要到來,會出現一批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學生中也普遍存在掌握中文就足以應付將來工作和生活的觀點。然而,筆者認為法學雙語教學有其存在的重要價值。首先,英語的強勢地位是目前現實情況決定的,英語的通行為克服語言交流的障礙,促進科技、文化、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許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國際公約及判例也多以英語為官方版本。法學專業學生若想獲取最前沿信息、從事科研工作、或拓展高薪職業、出國深造幾乎都需具備優秀的外語水平。當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但復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卻仍屬于緊缺。
其次,傳統的英語教學還未能使學生具備用英語進行專業領域和學術領域交流的能力。雙語教學強調學以致用,符合語言習得理論,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自然而然地習得專業英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不足。
從更深層面的專業素養培養來看,法學雙語教學中普遍會涉及的比較法學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學理念的歷史淵源,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和全球意識。雖然希冀通過一兩門雙語課程就能迅速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想法并不現實,但若將雙語課程從法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刪去,這無疑是關上了學生探索法學世界的一扇窗。我們不能因為雙語教學面臨困難,就忽視它存在的價值,而放棄探索之路。
三、法學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
(一)國際法類課程為主的課程設置存在局限性
高校開設法學雙語課程首先會考慮具有涉外性質的國際法類課程。然而,國際法類課程普遍內容龐雜,需先修的課程較多。以目前高校中開設較多的《國際商法》雙語課程為例,《國際商法》是關于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和慣例的總和,涵蓋了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貨物運輸法、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國際商事仲裁法等內容。在筆者教學實踐中發現雖然國際商法的法律文件和案例的英文材料較易獲得,但內容過于繁雜,并且需要先修民法、合同法、商法、訴訟法等多門課程,專業術語多,勢必要增加較多課時才不會損害學科知識,且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較少,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可開設以英美部門法為主的課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克服語言障礙帶來的挫折感,求知欲相當重要。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因為內容多、理論深、系統性強,母語授課課時尚且緊張,故不太適宜開展雙語教學。此外,講授中國法律的課程,若設置為雙語課,不免為舍近求遠,因此也不適宜。筆者認為,從目前本科學生的英語平均水平來看,雙語課程宜設置為選修課,或者為必選課(有多門課程讓學生選擇),讓感興趣有精力的學生來學習。選擇的教學內容應當有吸引力,比如,現在學生能接觸到許多英美國家的法律類影視劇,學生對與我國不同的法律制度展現出濃厚興趣,因此,建議可開設諸如普通法、英美訴訟法、英美合同法、比較企業法等課程。這類課程對其他課程知識的依賴性小,內容集中,專業術語相對較固定,也便于學生日后進行國際交流。
此外,可以網絡資源逐漸豐富的MOOC為依托,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線上學生自主學習有關MOOC課程,線下的課堂上教師可先對學生線上已學知識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和補充,然后結合有關案例或者主題進行分組課堂研討和發言,一定程度上實現“翻轉課堂”,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維娜.論獨立學院法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定位及其實現——以廣西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7-218.
[2]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節[J].教育研究,2010(10):91-94.
作者簡介:
何赟(1980年—)女,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法學、雙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