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星慧 肖依汶
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深,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討論近年來引發了我國學術界特別是外語界的廣泛關注。反觀我國外語教育,似乎忽略了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不少學生欠缺此方面的能力。本文以南京工程學院英語、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為調查樣本,探索有效提升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教育;提升路徑
一、引言
文化上的差異會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相互理解與和睦相處帶來極大的困難,使人們煩惱與苦悶或產生重大的失落感[1]。因此,學習一門語言僅僅局限于詞匯、語法或句子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熟悉語言文化內涵,培養在實際交際活動中正確且得體地使用該語言的能力,才是學習該語言的最終目的。
近年來,隨著跨文化交際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文化導入已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的熱點問題。英語專業生作為未來跨文化交際的主要群體,掌握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策略,培養扎實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十分重要。令人擔憂的是,國內英語專業學習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并不理想[2][3][4]。為探索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本文針對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和跨文化能力問卷測試,并對外國語學院的5名英專在職教師進行了訪談。筆者借助此次調查,理論結合實際,提出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可行路徑。
二、現狀綜述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避免不了死記硬背。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英語教學仍是注重表面的語法、詞匯、句型講解,英語專業的教學也不例外。許多高校的英語專業教學內容圍繞考試題型展開,將讓學生通過專業考試為目標進行授課。誠然,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成功通過專業考試甚至能取得高分。但是一味地注重單詞、句子講解就喪失了學習英語本身的樂趣。摳句型、重語法是應試考試的內容,但不應該成為現階段國內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全部內容。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國內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知識全球化”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上紛紛做出了改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重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果分析與提升方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筆者所在調查組將收集到的南京工程學院英語專業大一至大四的(39.6%翻譯方向的英語專業學生,60.4%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有效問卷進行統計。透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本校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知識方面學習存在的問題。
首先,根據數據顯示仍有少數英語專業學生在平常學習中對跨文化知識接觸甚少。接觸得越少,對該方面知識就會越生疏,這是導致其在該方面能力缺失的一小部分原因。并且在平常能夠接觸到跨文化知識的英語專業學生中,他們接觸知識的途徑也有待考量。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都是通過課堂接觸的該方面知識,網絡平臺也占大多數[5][6]。由此可見,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該方面知識時對課堂以及教師的依賴性很大且無相關系統書籍支撐學習。再結合數據,無一人每天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具有惰性。因此,學習缺乏主動性也是導致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缺失的一大原因。很多學生對學習知識缺乏主動性,只是偶爾在課堂或者網絡學習,這對于培養綜合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數據顯示在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解中選擇語言交流能力的人數少于選擇其他能力的人數。外國知識、外國禮節、外國禁忌等知識都是自身知識儲備和積累的輸入部分,而語言交流能力才是檢驗儲備和積累的輸出部分??梢钥闯?,有一些英語專業學生只注重知識的輸入過程,卻不知表達也是能力的一方面。缺乏表達方面的練習,最終也只是書面知識。
最后,從英語專業學生對本校開設的跨文化交際課程的評價來看,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內容尚可但還需要補充。在學生對課堂依賴性較大的情況下,只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跨文化知識就要在課程上花費心思,開設豐富的跨文化課程,讓學生全身心投身學習,才能達到培養能力的最佳效果。
(二)探索提升路徑
本組成員就調查結果采訪了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5位資深英專教師,他們的研究領域包括翻譯、文學、英語教學等方向。采訪內容包括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解,以及對本院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價和建議等。結合他們的訪談記錄與現階段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以下提升路徑。
1.學校外語教學融入跨文化知識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應成為外語教育的重要內容,外語教學必須與文化相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關注國際新聞,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以及事件背后的文化因素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逐步發展國際視野。學校和學院要給學生提供平臺,為學生創造跨文化交際的場景和實習實踐機會。教師還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語言技巧,聽、說、讀、寫、譯都屬于跨文化交際的范疇。聽和說偏重人際交際,讀、寫、譯是語篇交際的內容,脫離文化背景談語言技巧是不可能的。
例如,英美文學教學的課堂教師給學生講作家、作品的背景。講背景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進入一個具體語境的過程。學生一旦從具體的歷史語境中看作家、作品,實際上就是進入了具體的文化。因為所有的背景,實際上都是一種文化背景。這時,教師其實就在給學生暗示跨文化的理解:要求學生跨越中國文化進入西方文化背景中。有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跨越到西方文化,還要跨越歷史語境,進入西方國家剛剛開始殖民時期的時代文化語境中。所以學生要在雙重語境、雙重文化的跨越下,才可能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作品。除了背景知識,教師在講解對話、風景、人物思考問題的方式時都會涉及跨文化的知識,因為大多數學生都處在中國文化背景中。
2.學生培養知識的意識性
學生在平時的外語學習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學生可以大量閱讀外國原版文章,從而能夠更好地接觸一些原汁原味的地道表達,了解外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文化風俗。只有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積累沉淀,才有能力去認識和辨別知識。其次,在日常交際中,要注重培養移情能力,即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能夠考慮對方地域的文化進行交際,而不是只著眼在語言上。除此之外,學生有機會還可以出國體驗異域文化,例如參加學校的暑期海外游學項目以及國外院校的交換生項目,從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3.學生提升自身修養
這里所說的自身修養實際上就是一種態度。學生不光要豐富自己的閱歷,不斷積累知識,還需要要有積極的態度。這就要求學生秉持一種開放、包容與合作的態度,在這樣的態度上培養跨文化能力。另外,學生還要認清資本和話語之間的關系。因為現在所謂的全球化過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實際上是借助話語來控制全世界的一種形式。在很多情形下,資本話語確實是這樣的,例如美國這樣的國家。
四、結語
世界進入21世紀已經很多年,地球村每個角落的公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很多文化能夠并存的時代中,每個人和社會的群體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都存在一些文化差異,甚至有的時候是文化溝壑。此次的調查研究突出反映了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暗示高校英語教學有待提升的緊迫性。英語專業學生作為文化交流的主要群體,培養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縮短文化距離,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和學院以及學生自身都需要做出改變,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國際交流。
參考文獻:
[1]Deardorff D K.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10(3):241-266.
[2]Spitzberg H.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0(9):375-387.
[3]戴曉東.跨文化交際理論從歐洲中心多中心演進探析[J].學術研究,2011(3):137-146.
[4]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8):29-32.
[5]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價值與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2):21-23,38.
[6]閻莊,何道寬.中國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