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平
【摘 要】 教師應重視高中數學復習教學,引導學生回顧高中所學的知識,分析高考重點難點,重視高考考察趨向,有機地將其融入到復習教學之中,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理解并且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拓展數學學習能力,鍛煉數學思維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進行動態性修正,帶領學生進行系統性復習。
【關鍵詞】 高中數學? 總復習? 方法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不僅僅體現在高考中的重要位置,更深刻的意義是具有智育和美育的功能。因為它能使我們的大腦思維敏捷靈活,實踐中對問題分析周密細致,行動中行為循序漸進,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促進科技發展、美化生活。但是,從我多年數學教育工作的調查問卷中,高中生有70%都“懼怕”數學,以致于“懼怕”數學老師。80%的高中生認為數學就是為了高考,大家無法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喜悅。最終,數學成為一門嚴重的“缺腿科”,導致更有學生用遲鈍、呆板來形容自己,這是不利于數學總復習的。
一、制訂合理的復習計劃
在復習課之前,教師應該根據復習內容做好復習計劃,帶著復習目標去練習,為了達到既定目標,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復習課結束后,要檢查目標是否實現了。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復習知識點準備好,確定復習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好學生的優勢在哪里,是否還有劣勢,是否還有知識點需要查缺補漏;成績差一點的學生差在何處,應該如何提升。在制訂復習計劃和復習目標時,根據科學分析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側重指導。否則成績較好的學生會覺得復習課就是在不停地炒冷飯,已經掌握的知識卻要不停的回爐,久而久之,學習興趣會受到挫傷;程度差的學生則保持現狀,對知識點仍舊聽不懂,不會的習題還是不會,復習效果差,收效甚微。
二、把握課本,夯實基礎
在平時數學課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十分熟悉,需要熟練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最近幾年的高考內容都非常看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核,大部分考試中,學生丟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考題有多么的難做,反而是考生自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不夠完善,這樣的丟分往往是不值得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對數學概念的復習需要加強,滲透和掌握數學定理及公式的推理過程,注重對知識的總結和融合,知識的交匯與整合,提高學生解題技巧與能力。進行高中數學的總復習時,對高中數學概念的復習不容忽視,教師要讓每個學生掌握高中數學考點中的概念,并且使學生能夠根據高中數學概念推導出對應的定理和公式。例如,在進行等差數列的學習時,首先,應理解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其次,依據等差數列的概念去理解記憶并自我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再通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反過來再仔細琢磨等差數列的性質;同樣可依據等差數列和的概念,推導等差數列的前 n 項的和公式以及前 n 項和公式反映出來的性質。
三、學會歸納總結
在高考復習的過程中,學生面對的考試次數和習題次數比較多,往往出現的問題比較多。這個時候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歸納,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把錯誤劃分成幾類大概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明明自己有實力完成這道題,最后卻是因為自己的大意等一些原因出現一定的錯誤。如把這個數字看成了另外一個數字,把很簡單的計算過程變成了很復雜的計算過程,明明已經運算得當或者說得出了最后的正確答案,卻因為時間緊迫和疏忽大意,把錯誤答案寫到卷子上。還有自己語言應用能力不強,對題目理解不到位,把一些固定的術語應用錯誤,造成與題目要求不符。另一種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沒有夯實基礎,做題數量較少等,造成知識系統一定程度上的模糊凌亂,最終在做題時覺得自己做對了,其實與原來的題目要求有很大的出入。最后一種是對于一些知識點和題目根本就不理解,也就是所說的不會,在答題時自然就會出現錯誤或者說一片空白。針對常見的問題,應該及時找出其中錯誤的緣由,只有因題施教,錯后及時更改,找到病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因為粗心大意造成的沒有認真閱讀題目,這樣是不是應該在日常做題時就養成一個字一個字讀題的習慣,畢竟審題才是根本。
四、抓住重點復習
高考命題堅持以“兩個有利”為指導思想,既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又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因此,高考題必將對高中數學教學發揮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無論復習哪部分內容,我們都應該認真地分析、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提高效率。學生通過第一次復習,已經獲得了比較全面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很零碎,很分散,很容易忘記。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解題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必須將原有的知識加以整合,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并且在這一輪復習中要把學生在第一輪復習中錯誤率較高的類型和題目進一步練習,有選擇、有重點地講授、講評和測試,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若教師擔任不同班級的教學任務,應根據各班的整體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強化能力
進入總復習階段,要提高復習效率,應當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數學總復習可安排兩輪到三輪:第一輪,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抓基礎;第二輪,深化知識,綜合提高,靈活運用;第三輪,查缺補漏,有所側重,開闊視野,聯系熱點。訓練中應引導學生按照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的思路去尋找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在思維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
總之,高考前的總復習一方面是考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更要考驗教師的引導能力。從很大程度上講,教師在總復習階段的規劃指導水平要比實際的教學水平更加重要。學生們在總復習階段完全按照教師的復習思路進行學習,很少有自己獨立的復習思路,所以教師要站在較高的層面來統領學生的總復習,結合歷年的高考方向以及《考試大綱》為學生制定高效可行的復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建良.高中數學高考總復習的基本原則[J].新課程·下旬,2017(5).
[2] 張玉梅.高三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