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序紅
摘要:情感表達是音樂最主要的功能,是音樂的靈魂。素有“樂器之王”之稱的鋼琴,它的演奏是音樂表演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除了要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外,還得具備合理表達鋼琴作品所要表現的情感的能力,才能以琴傳情,以情感人,充分發揮音樂這一主要的功能。本文結合門德爾松鋼琴小品《威尼斯船歌》,探討演奏者如何在鋼琴演奏中借助鋼琴演奏技巧及相關音樂理論知識來進行作品的情感表達。
關鍵詞:鋼琴演奏? 情感表達? 演奏技巧? 門德爾松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020-02
鋼琴演奏作為音樂表演的一種形式,是連接作曲家與聽眾之間情感傳遞的橋梁,只有演奏者在具備熟練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充分投入情感來表達出作曲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如何才能在演奏中做到以琴傳情、以情感人呢?下面筆者將以門德爾松的《威尼斯船歌》(Op.30,No.6)為例對這一問題作出分析。
一、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簡介
作曲家門德爾松全名為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1809~1847),19世紀出生于德國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亞伯拉罕(Abraham)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母親利婭是鋼琴家,從小在養尊處優又有文化修養的環境中成長。門德爾松4歲跟隨母親學習鋼琴,9歲時開始公開演奏,10歲開始作曲,12歲時已經作品累累,是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有著浪漫主義“抒情風景畫大師”與“莫扎特式”音樂神童的美譽。
《威尼斯船歌》創作于1834年前后,是其首創新形式鋼琴小品《無詞歌》第二卷中的第六首,作品體裁精致、曲調優雅并富有詩情畫意。樂曲使用典型的6/8拍船歌體裁模式,左手搖曳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描繪了小船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情景,右手優美、委婉、嘆息式的旋律音調,仿佛是威尼斯狹窄的河道上,船夫們打開低沉婉轉的歌喉,用船歌描述著心中動人的故事。
二、鋼琴演奏中作品情感表達的方法
(一)理解作品的意境
鋼琴演奏屬于音樂的二度創作,在演奏中,要把作品的情感按作曲家的本意傳達給聽眾,需要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創作背景,認真分析作品的內涵,運用相應的演奏技巧將自身的情感與作品情感相融合,才能使聽眾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帶領他們欣賞音樂獨特的魅力。在創作《威尼斯船歌》之前,門德爾松去了意大利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威尼斯游玩,在河道上聽了船夫們深情而獨具特色的船歌演唱后,樂思迸發,隨即寫下了他的第一首《威尼斯船歌》,回國后又創作了包括本曲在內的另外兩首《威尼斯船歌》,樂曲通過獨特的伴奏音型與意大利式的抒情旋律,表現了威尼斯迷人的水上風光,展示了船在水中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左右搖擺著緩緩前進的畫面。
(二)準確把握作品結構
任何音樂作品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音樂結構之上的,在開始演奏之前,必須認真分析作品結構,準確劃分樂句。音樂的結構劃分猶如閱讀文學作品時句與段落的劃分一樣重要,如果不能合理地劃分樂句與樂段,就猶如讀文章時沒有停頓就不能準確表達情感一樣,演奏出的音樂就會喪失美感,無法表達出樂曲的情感。《威尼斯船歌》的主調性是升f和聲小調,作品為帶前奏和尾聲的再現發展型單二部曲式結構。前奏6小節,由左手固定的帶和聲音程的分解和弦音型緩緩奏出,給整首樂曲的風格確定了基調。呈示段由同頭異尾的兩個8小節方整樂句構成,a樂句旋律經過5個相同的升C音做充分準備后,向上大跳到A音接著馬上連續下行,最后上行到升C音上半終止結束,a1樂句連續下行終止在升f上。發展再現段由9小節的b樂句使用第一樂句的動機型節奏上行進行開始,情緒越來越激烈,經過由華麗的顫音組成的經過句,回到再現的a1樂句上。尾聲由12小節的以主音持續低音為背景的3個小片段構成,最后反復出現的A段主題片段,與主題樂句形成前后呼應的關系,猶如余音繞梁,經久不息。
(三)運用合理的演奏技巧,處理好音色與情感的關系
1.控制觸鍵方式,準確表達作品情感
鋼琴演奏的藝術價值體現在聲音的千變萬化上,演奏者通過不同的演奏技巧來表達悲壯、激昂、憂郁、甜蜜等不同的情感,給聽眾營造跨越時空的想象空間。要想準確表達如此豐富的情感,演奏者必須全面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其中最基本的觸鍵技巧。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指尖和琴鍵之間不同角度的接觸會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不同的音色效果會表傳遞出不同的情感。一般來說,使用垂直觸鍵時指尖與琴鍵的接觸面變小,所產生的音色就更具穿透力,聲音更加集中,更能表現堅定有力、活潑跳躍的情感。如果使用水平觸鍵時,指尖與琴鍵的接觸面增大,所產生的音色就更具連貫性與柔和性,緩沖效果十分明顯,更適合表現抒情浪漫、悲傷憂郁的情感。在《威尼斯船歌》的演奏中,主要使用水平觸鍵的方法,在指尖充分支撐的情況下,通過手臂重量的轉移來完成本曲的演奏,以表現出作品時而抒情、時而悲傷、如夢如幻般的情感。
2.控制好力度與速度,準確表達作品情感
力度和速度是影響鋼琴演奏情感表達的另外兩大因素,演奏一些抒情浪漫、悲傷憂郁的作品時,要求用較小的力度和偏慢一些的速度演奏,演奏歡快活潑、堅定有力的樂曲則需要相對大一點的力度和中速偏快的速度來彈奏,演奏激昂奮進、氣勢恢宏的樂曲時,則需要充分調動身體的能量,運用上身與大臂將力量快速傳遞到指尖完成彈奏。當然,在鋼琴作品演奏中,力度與速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求彈奏者根據音樂進行的需要適時調整,以達到完美表現作品情感的目的。如在《威尼斯船歌》的演奏中,左手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以P的力度緩緩奏出前奏,預示了整首樂曲的特點,展現了平靜的河水中小船輕輕劃過,蕩起微微波浪的意境,第三小節右手以f的力度奏出的七級音猶如投擲進河水的石塊,濺起一大片的水花,通過漸弱處理的方式解決到主音上回歸平靜。樂曲的每個樂句都要求彈奏者根據旋律的起伏作出相應的漸強漸弱處理。樂曲在發展再現段通過連續的上行,要充分利用大臂、小臂的配合,奏出本曲的最強力度ff與sf,將音樂推向高潮,仿佛描繪了威尼斯河道上船只越來越多、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經過一串華麗的漸強漸弱顫音經過句后,樂曲回到再現樂句。尾聲連續的漸弱處理,使樂曲以pp的力度結束在自由延長的主音上,表現了隨著夜幕降臨,忙碌的威尼斯河道上船只漸漸變得稀少,直到最后一只孤零零的小船越來越遠,漸漸消失在遠方,只留下作曲家駐足遠眺的身影的情景。
3.合理運用踏板,增加作品情感的表達
延音踏板又稱右踏板、強音踏板,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連接手指無法保持的音延長;二是使鋼琴聲音的音色產生變化,使音響效果更加豐滿。具體運用時根據音樂的需要又分為同音踏板、音后踏板和顫音踏板等使用方法。一般在樂曲的重音、切分音或演奏歡快、活潑、節奏感強的樂曲時,為了加強音量共鳴和音樂的節奏律動常使用同音踏板;在演奏歌唱、抒情的作品時,為了使音色更加優美柔和,常使用切分踏板。當然,在作品演奏時踏板的使用是千變萬化的,演奏者需要謹慎對待,切忌毫無章法的亂用踏板,在演奏有踏板符號標注的樂譜時,最好嚴格按照作曲家標注的踏板符號使用踏板。《威尼斯船歌》中作曲家已經通篇給樂譜標注上了踏板記號,通常采用音后踏板的方法,按照標注的符號運用踏板,就可以起到提升樂曲的情感表達,使樂曲整體更富感染力的效果。
三、結語
浩瀚的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演奏知識與情感表現豐富多樣,為實現對作品完美的演繹,在鋼琴演奏中,除了需理解掌握以上所述的技術處理外,還需要演奏者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與音樂綜合素養,才能通過自己合理的二度創作,淋漓盡致的將每一首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以到達作曲家、演奏者和聽眾之間情感融合的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郭玉菊.論鋼琴演奏中對作品情感的表達[J].黃河之聲,2019,(05):31.
[2]葛曉明.論鋼琴演奏中對作品情感的表達[J].當代音樂,2019,(07):122.
[3]肖丹.淺談延音踏板在鋼琴演奏中的用法[J].藝術科技,2019,(07):152.
[4]沈丹.鋼琴演奏中歌唱性旋律的彈奏技巧——以貝多芬第五首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J].北方音樂,2019,(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