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
摘 要科技館作為科學教育、普及、傳播和應用的重要平臺,科普活動作為科技館展覽教育的延伸,對于科技館應有價值的充分發揮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是現代科技館比較重視的活動之一,因此,在新形勢下努力提高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的效果就成了時代賦予我們行業工作者艱巨而神圣的使命。鑒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分析了新形勢下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旨在通過智慧管理,贏得更精彩的管理效果。
關鍵詞科技館;科普活動;問題探究;管理策略
0 引言
科普活動是近年來科技館比較常見的活動形式,具有時間靈活、場地靈活、形式靈活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科普活動可以根據需要、社會熱點等在合適的時間開展,場地不僅僅局限于科技館展廳,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如學術報告、學術會議、科普講座、研討會、論壇、科學表演、實驗教育、科技競賽等。不僅能夠充分的滿足不同學歷、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等不同受眾的需求,而且涉獵的范圍更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著很好的科學技術知識傳播效果,有助于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和應有價值的充分實現。相應的,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必要對其做更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 新形勢下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在給科技館科普活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受眾更多廣泛,平臺更廣闊,技術更先進,內容更豐富等,但與此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需要更強的專業性,需要隨時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內容等,如此一來,也就增加了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工作的難度,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難,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普活動難以高質量展開。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科技館在組織科普活動時經常會遇到聽眾組織困難,參與有限,或者場地不夠,有些人員不能參與科普活動等尷尬情況,這樣一來,既容易挫傷聽眾的積極性,也容易挫傷科普活動舉辦者的熱情,兩敗俱傷。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一方面歸結于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受眾接受不到消息,另一方面在于科普活動的設計和受眾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在展開科普活動之前并沒有切實的調查受眾的需求,沒有預設受眾的類型。
第二,科普活動效果反饋接收不到位。這也是科普活動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具體來說就是,舉辦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舉辦一場科普活動,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期能使活動效果最大化,但往往是活動結束之后就結束了,并沒有收到有效的反饋,科普活動是否得到了受眾的認可,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怎樣完善和優化等問題并沒有解決,導致下一場科普活動只能是閉門造車,陷入了不良循環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與管理不成體系,與社會各界聯系匱乏,人員專業能力不強等密切關系。
第三,科普活動后續可持續性不強。科普活動的組織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受眾的生活、學習、生產、工作,豐富他們的生活,夯實他們的知識體系,但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很多科普活動的舉辦,只是短期內的科普傳播,對活動宣傳通常是短期內集中激進型,后續持續性不強,其內涵也沒有滲透到廣大受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來,并沒有實現內化和深化。而這與科普活動缺乏地域特色,傳播方式不夠新穎,與社會各界缺乏必要聯系有著緊密的關系。
2 新形勢下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新形勢下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工作存在活動展開質量不夠,活動效果反饋接收不到位,后續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舉辦科技活動的意義,不利于其應有價值的發揮,鑒于此,本人給出了如下幾點管理策略。
2.1 發揮媒體作用,促進多元發展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我們的科普活動管理工作當然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在能力允許的范圍之內,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加強對媒體的科學應用程度,充分借助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移動電視、網絡等載體來進行科普知識的傳輸,一來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二來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受眾更廣泛,有助于科普知識的內化和吸收,讓管理活動變得更便捷、高效。例如,在應對科普活動組織和受眾信息不對稱以及反饋信息不能及時接受這一問題時,就可以通過建立屬于科技館自己的微信平臺、公眾號,通過發放電子問卷、平臺留言等形式來和受眾進行及時的溝通,了解他們的訴求,讓更多的受眾參與到科普主題的選擇和確定中來,有了這樣的前期準備,再進行科普活動的組織,收集反饋信息也就更容易、更便捷了。
2.2 注重地域特色,打造優質品牌
每個地區的科技館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實際展開科普活動時,結合地域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一來能夠讓受眾印象深刻,使得所組織的科普活動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實現更廣泛的宣傳;二來能夠形成科技館與科普活動品牌的良性循環,促進科技館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這一方面需要我們做好科技館資源的整合工作,讓更多更具地域特色的科普活動得以落實;另一方面需要我們科普活動管理者不斷創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借鑒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挖掘更多新穎的、有價值的點,彰顯品牌效應,開展更優質的科普活動。如湖南科技館組織的“探秘科技,歡樂一夏”系列科普活動,“科普劇”的組織,“科普進校園”等科普活動的組織,都融入了當地的特色,收獲了不錯的科普活動組織效果。
2.3 聯系社會各界,實現合作創新
科普活動的組織,尤其是大型科普活動的組織在地址、宣傳、人員等方面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科普活動組織效果,就需要加強與社會各界人員的聯系和合作,廣泛借鑒他們的力量,借鑒他們的智慧,集思廣益,實現科普活動的創新,收獲更好的科普活動組織效果。具體來說,我認為可以與兄弟科技館、科研院所、科協各學會、大學、企業、國內外社會團體等組織和個人進行合作,相信,通過通力合作,一定能達到1+1>2的理想合作效果,實現雙贏、共贏。在實際展開合作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秉承公平、公開、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要做到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團結協作、互利共贏。
2.4 借鑒國外經驗,創新傳播方式
通過相關調查研究可以明確,國外的一些國家,如英國,在科技、文化等領域做得非常先進,很到位,尤其是在科技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在實際制定、組織、展開科普活動時,我們可以加強對國外經驗的學習程度,并且通過與國外展館的溝通、交流、協作獲得更好的科普活動舉辦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鑒經驗的同時不能全盤吸收,而是能夠做到科學、適宜、恰當,有選擇,有需要,有想法。此外,還需要在吸收中不斷創新,不斷容易自己的想法和內容,這樣一來,我們的科普活動將會更全面,科普活動管理工作也會更順利,更高效。
2.5 提高人員素質,強化隊伍力量
高素質的科普活動管理人才隊伍是確保科普活動順利進行,獲得理想管理效果的根本保障。為此,我們需要不斷提高科普活動管理人才素質,想方設法強化隊伍力量。具體來說,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法:第一,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基本原則,邀請更多的專業人才參與科普活動管理工作,讓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者走出去,學習更多的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研究新的管理舉措;第二,通過講座、論壇、網絡、經驗交流等讓科普活動管理者學習更多先進、現代的管理經驗,并根據自己的實際科普活動管理工作,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優化和完善;第三,通過定期考試、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等對科普活動管理者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引導,促使他們形成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以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更好的展開科普活動管理工作;第四,要與科普活動管理者多一些溝通和交流,明確他們的訴求,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工作,不斷提升;第五,要營造良好的科技館工作氛圍,通過單位文化來熏陶和感染科普活動管理者,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和單位文化認同感,最終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效果,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得科普活動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豐富而復雜的工作,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中仍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本文所給出的發揮媒體作用,主動地域特色,聯系社會各界,借鑒國外經驗,提高人員素質,是實現智慧管理、演繹精彩管理效果的五個良策,當然,不夠完善,還需要更多的從業者抓住新形勢的新機遇,積極思考,努力嘗試舉辦更多更優質的科普活動,克服各方面的困難,總結更多有效、可行、實用的管理經驗,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科技館科普活動管理工作獲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白彥平.新形勢下科技館運行管理機制的思考與探索[J].決策探索(下),2019(12):76-77.
[2]胡超.淺談如何在科技館開展結合人文學科的教育活動——以合肥科技館教育活動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6):128-129.
[3]季良綱.科技館科學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9,5(05):325-333.
[4]田婷婷.關于提升科技館科普教育的探究[J].科技風,2019(30):209.